《赤水玄珠》~ 第二十卷 (26)
第二十卷 (26)
1. 痃癖疝瘕
桃仁煎,治血瘕。
桃仁,大黃(炒。各一兩),虻蟲(炒黑,五錢),朴硝(一兩)
上為末,以醇醋一盅,石器中煮三分,下前三味,不住手攪煎至可丸,下朴硝,丸梧子大,不吃飯食,五更初,溫酒下五丸,日午下穢物,如未見,再服。仍以調氣血藥補之。此方乃峻劑也。下血塊血積甚速,氣血虛者慎之。
大硝石丸,治七癥八瘕,當用此藥去之,不令人困。
大黃(四兩),硝石(三兩),人參(一兩),甘草(八錢)
上為末,苦酒一升,石器中先入大黃煎膏,入余藥,丸梧子大,每服三十丸,米飲下,三日一服,宜下赤物。
蟠蔥散,治寒氣不散,疝瘕脹痛,脅肋痛甚,神效。男子婦人脾胃虛冷,氣滯不行。
延胡索,肉桂,乾薑(炮。各四分),蒼朮(米泔水浸一宿,焙),甘草(各二錢),砂仁,檳榔,丁皮(各一錢),三稜(煨),莪朮(煨),茯苓,青皮(去白。各七分),連根蔥白(一莖),水二盅,煎至熱服。
《寶鑑》,蒺藜湯,治陰疝小腹作痛,小便不利,手足逆冷,或脅腹悶痛。
蒺藜子(去刺),大附子(炮),梔子仁(各半兩)
上為末,每服三錢,水煎,食前服。
穿山甲散,治癥痞瘀血,心腹作痛。
穿山甲(灰炒燥),鱉甲(醋炙),赤芍,大黃(炒),乾漆(炒無煙),桂心(各一兩),川芎,芫花(醋炒),歸尾(各半兩),麝香(一錢)
上為末,每服一錢,酒調下。
三稜煎,治血癥血瘕,食積痰滯。
三稜(醋浸,炒),莪朮(制,同上。各三兩),青皮(去白),半夏,麥芽(炒。各一兩)
上用好醋一盅,煮乾焙為末,醋糊丸,梧子大,每服三四十丸,淡醋湯下,痰積生薑湯下。
白話文:
桃仁煎,治療血瘕(腹部有血塊積聚)。
藥材:桃仁、炒過的大黃(各一兩)、炒黑的虻蟲(五錢)、朴硝(一兩)。
做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一盅純醋在石器中煮沸,加入除了朴硝以外的其他三種藥材,不停攪拌煎煮至可以搓成藥丸的程度,再加入朴硝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在不吃飯的時候,於凌晨五更初用溫酒送服五丸,中午時應該會排出穢物(可能是血塊等),如果沒有,可以再服用。之後要用調理氣血的藥物補養身體。這個方子藥性很強,能夠快速地清除血塊和積聚的血,氣血虛弱的人要小心使用。
大硝石丸,治療各種癥瘕(腹部腫塊),用這個藥可以去除,而且不會讓人感到虛弱疲憊。
藥材:大黃(四兩)、硝石(三兩)、人參(一兩)、甘草(八錢)。
做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一升苦酒在石器中先煎大黃成膏狀,再加入其他藥材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米湯送服,每三天服用一次,應該會排出帶血的穢物。
蟠蔥散,治療寒氣不散、疝瘕脹痛、脅肋疼痛劇烈,效果非常好。適用於男子婦人因脾胃虛弱寒冷導致的氣滯不通。
藥材:延胡索、肉桂、炮製過的乾薑(各四分)、用米泔水浸泡一夜後烘乾的蒼朮、甘草(各二錢)、砂仁、檳榔、丁皮(各一錢)、煨過的三稜、煨過的莪朮、茯苓、去除白色的青皮(各七分)、連根的蔥白(一根)。
做法:用水兩盅煎煮至溫熱時服用。
《寶鑑》記載的蒺藜湯,治療陰疝(男性陰部腫痛)引起的小腹疼痛、小便不順暢、手腳冰冷、或是脅腹悶痛。
藥材:去刺的蒺藜子、炮製過的大附子、梔子仁(各半兩)。
做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煎煮,飯前服用。
穿山甲散,治療癥瘕痞塊(腹部腫塊積聚)和瘀血引起的心腹疼痛。
藥材:炒乾的穿山甲(灰炒)、醋炙過的鱉甲、赤芍、炒過的大黃、炒至無煙的乾漆、桂心(各一兩)、川芎、醋炒過的芫花、歸尾(各半兩)、麝香(一錢)。
做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酒調和後服用。
三稜煎,治療血癥血瘕(因血瘀形成的腹部腫塊),以及食積痰滯。
藥材:醋浸泡後炒過的三稜、醋浸泡後炒過的莪朮(各三兩)、去除白色的青皮、半夏、炒過的麥芽(各一兩)。
做法:用一盅好醋煮乾,焙乾後磨成粉末,用醋糊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四十丸,用淡醋湯送服,有痰積則用生薑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