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八卷 (6)
第十八卷 (6)
1. 煎藥法
發汗藥,先煎麻黃一二沸,後入余藥同前。
一、止汗藥,先煎桂枝。
一、和解藥,先煎柴胡。
一、下藥,先煎滾水入枳實。
一、溫藥,先煎乾姜。
一、行血藥,先煎桃仁。
一、利水藥,先煎豬苓。
一、止瀉藥,先煎炒白朮。
一、消渴藥,先煎天花粉。
一、止痛藥,先煎白芍藥。
一、發黃藥,先煎茵陳。
一、發斑藥,先煎青黛。
一、發狂藥,先煎石膏。
一、止嘔藥,先煎半夏。
一、勞力感寒,先煎黃耆。
一、濕證藥,先煎蒼朮。
一、感冒傷寒,先煎羌活。
一、暑證藥,先煎香薷。
一、痓病藥,先煎防風。
一、腹如雷鳴藥,先煎煨生薑。
已上俱以主病者先煎,余藥俱後入同煎。
白話文:
[煮藥方法]
-
發汗藥:先煮麻黃至水沸一兩次,然後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煮。
-
止汗藥:先煮桂枝。
-
和解藥:先煮柴胡。
-
下藥:先用滾水煮枳實。
-
溫藥:先煮乾薑。
-
行血藥:先煮桃仁。
-
利水藥:先煮豬苓。
-
止瀉藥:先煮炒過的白朮。
-
消渴藥:先煮天花粉。
-
止痛藥:先煮白芍藥。
-
發黃藥:先煮茵陳。
-
發斑藥:先煮青黛。
-
發狂藥:先煮石膏。
-
止嘔藥:先煮半夏。
-
勞力感寒:先煮黃耆。
-
濕證藥:先煮蒼朮。
-
感冒傷寒:先煮羌活。
-
暑證藥:先煮香薷。
-
痙病藥:先煮防風。
-
腹內如雷鳴的藥:先煮煨熟的生薑。
以上都是針對主要病症的藥材需先煮,其餘藥材則在後面一起加入煮。
2. 劫病法
一、傷寒發狂奔走,人難制伏,先於病人處生一火盆,用醋一碗,傾於火上,其煙衝入鼻內即安。方可察其陽狂陰躁,親切用藥無差。若初起頭疼,發熱惡寒方除,已後登高而歌,棄衣而走,逾牆上屋,罵詈叫喊,大渴欲死,脈來有力,乃因邪熱傳裡,陽盛發狂,當用寒藥下之,此為陽狂。凡見舌卷囊縮者,不治。
若病起無頭疼,身微熱,面赤戴陽,煩躁,脈來沉微無力,欲坐臥於泥水中,乃因寒熱而發躁,手指甲面色青黑,冷汗不止,心腹結硬如石,躁渴欲死,即陰證似陽,當用熱藥溫之。此為陰躁。凡見厥冷、下利、譫語者,不治。須詳脈來有力無力,此為良法。
一、傷寒腹中痛甚,將涼水一盞,與病人飲之,其痛稍可者屬熱。當用涼藥清之。清之不已,而或繞臍硬痛,大便結實,煩渴,屬燥屎,急用寒藥下之,若食痛同治法。若小腹硬痛,小水自利,大便黑,身目黃者,屬蓄血,亦用寒劑加行血藥,下盡黑物則愈。此三者,皆痛隨利減之法也。
若飲水愈加作痛,屬寒,當用溫藥和之,和之不已,而或四肢厥冷,腹痛,嘔吐,瀉利,急用熱藥救之。須詳脈來有力無力,此為良法。
一、傷寒直中陰經,真寒證,甚重而無脈,或吐瀉脫元而無脈,用好酒薑汁各半盞,與病人服之,其脈來者可治,當察其脈用藥,不拘脈浮沉大小,但指下出見者生。如用此法脈不至者必死。又當問病人何處有痛證。要知痛甚者,脈必伏,宜隨病制宜,方為吉兆。如無痛證,用此法而脈不至者,不為吉兆。
尤當問病人,若平素原無正取脈,須用覆手取之,脈必見也。此屬反關脈,診法與正取法同。若平素正取有脈,後因病診之無脈者,亦當覆手取之,而脈出者,陰陽錯亂也,宜和合陰陽,如覆取正取俱無脈者必死,此為良法。
一、傷寒舌上生苔,不拘白滑黃黑,俱用井水浸青布片,於舌上洗淨後,用生薑片子,時時醮水刮之,其苔自退。凡見舌生黑苔芒刺者必死。此熱毒入深,十有九死,是腎水克心火也。若發黃者,用生薑渣,時時周身察之,其黃退。若心胸脅下有邪氣結實,滿悶,硬痛,用生薑一片搗爛去汁,炒微燥帶潤,用絹包,於患處款款熨之,稍可,又將渣和勻前汁炒乾再熨,許久,豁然寬快,俱為良法。
一、傷寒鼻衄成流,久不止者,將山梔炒黑為細末,吹入鼻中,外將水紙搭於鼻沖,其血自止。若點滴其血不成流者,其邪在經未解,照後秘方用藥,不在此法。
一、傷寒熱邪在裡,服轉藥後,鹽炒麩皮一升,將絹包,於病人腹上,款款熨之,使藥氣得熱則行,大便易通矣。
一、傷寒吐血不止,用韭汁磨京墨呷下,其血見黑必止。如無韭汁,用雞子清亦可。正謂赤屬火而黑屬水也。
白話文:
劫病法
一、傷寒病人發狂亂跑,難以控制,先在病人身邊放個火盆,倒一碗醋在火上,讓醋煙熏入病人鼻中,病人就會鎮定下來。然後再觀察病人是陽狂還是陰躁,再對症下藥。如果病人一開始頭痛、發熱、惡寒,這些症狀消失後,又開始登高唱歌、脫衣亂跑、翻牆上屋、罵人叫喊,非常口渴,甚至想死,脈搏有力,這是因為邪熱入侵內臟,陽氣過盛而導致發狂,要用寒涼的藥物瀉火,這就是陽狂。凡是舌頭卷縮的人,不治。
如果病人發病時沒有頭痛,只是身體微熱、臉紅、煩躁,脈搏沉弱無力,想坐臥在泥水中,這是寒熱交雜導致的躁狂,指甲和臉色青黑,不停冒冷汗,腹部堅硬如石,口渴想死,這是陰虛似陽,要用溫熱的藥物溫補。這就是陰躁。凡是出現厥冷、腹瀉、譫語的,不治。一定要仔細辨別脈搏有力還是無力,這是重要的診斷方法。
二、傷寒病人腹部劇痛,給病人喝一盞涼水,如果疼痛稍減,說明是熱證,要用涼藥清熱。如果清熱後疼痛沒有減輕,而且臍周圍硬痛,大便秘結,口渴,這是燥屎,要用寒涼的藥物瀉下。食積引起的疼痛也用同樣的方法治療。如果小腹硬痛,小便自利,大便黑色,身體和眼睛發黃,這是蓄血,要用寒涼的藥物,再加一些活血的藥物,排出黑色大便後就好了。這三種情況,疼痛都會隨著排泄而減輕。
如果喝水後疼痛加重,說明是寒證,要用溫熱的藥物溫和。如果溫和後疼痛沒有減輕,而且四肢厥冷,腹痛,嘔吐,腹瀉,就要用溫熱的藥物急救。一定要仔細辨別脈搏有力還是無力,這是重要的診斷方法。
三、傷寒直中陰經,寒邪很重,沒有脈搏,或者嘔吐腹瀉,元氣衰竭,沒有脈搏,要用等量的好酒和薑汁各半盞給病人服用,如果脈搏出現了,就可以治療,然後根據脈象用藥,不論脈象浮沉大小,只要指下能摸到脈搏就說明還有生機。如果用這種方法後脈搏還是沒有出現,病人必死。還要詢問病人哪裡疼痛,疼痛厲害的地方,脈搏一定會隱伏,要根據病情靈活應變,這樣才是吉兆。如果沒有疼痛,用這種方法後脈搏還是沒有出現,就不是吉兆。
尤其要問病人,如果病人平時沒有脈搏,就要用反手覆蓋在手腕上診脈,脈搏一定能摸到。這屬於反關脈,診脈方法和正取脈一樣。如果病人平時有脈搏,而現在因為生病診脈摸不到脈搏,也要用反手覆蓋在手腕上診脈,如果脈搏出現了,說明陰陽錯亂,就要調和陰陽。如果正反兩種方法都摸不到脈搏,病人必死,這是重要的診斷方法。
四、傷寒病人舌苔上長苔,不論是白苔、滑苔、黃苔、黑苔,都用井水浸濕青布片,把舌苔擦乾淨,然後用生薑片蘸水刮舌苔,舌苔自然會退掉。如果舌苔是黑色帶芒刺,病人必死。這是熱毒入侵太深,十有九死,這是腎水克心火。如果舌苔發黃,用生薑渣經常擦拭全身,黃色就會退掉。如果心胸脅肋下有邪氣結聚,胸悶,硬痛,把一片生薑搗爛取汁,炒到微乾帶潤,用絹布包起來,放在患處熨燙,稍有好轉,再把薑渣和之前的汁液混合炒乾再熨燙,過很久,就會豁然開朗,這些都是有效的治療方法。
五、傷寒病人鼻出血不止,把山梔子炒黑研成細末,吹入鼻中,外面用濕紙巾敷在鼻子上,血就會止住。如果只是點滴出血,而不是流血,說明邪氣還沒有去除,就要用其他的藥方,不在此法。
六、傷寒病人熱邪在內,服藥後,用鹽炒過的麩皮一升,用絹布包起來,放在病人腹部熨燙,讓藥力借助熱力運行,大便就會通暢。
七、傷寒病人吐血不止,用韭菜汁磨墨汁喝下去,血變黑就會止住。如果沒有韭菜汁,可以用雞蛋清代替。這是因為紅色屬火,黑色屬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