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八卷 (3)
第十八卷 (3)
1. 足少陽經
足少陽膽經,其脈起於目銳眥,上頭角,絡耳中,循胸脅,行身之側,終於足也。前有陽明,後有太陽,居二陽之中,所以居半表裡。經曰:尺寸俱弦者,足少陽受病。其證頭痛目弦,口苦胸滿,耳聾脅痛,或心煩喜嘔,或胸中煩悶而不嘔,或心下病硬,或寒熱往來,或發熱寅申時尤盛,或身微熱者,皆少陽也。凡頭角痛,耳中痛,耳中烘烘而鳴,耳之上前後腫痛,皆少陽所主部分,其火為之也。
若口苦者,少陽之膽熱,脅下硬者,少陽之結也。
足少陽起於目銳眥,上頭角,絡耳中,過乳外傍,從兩脅由外廉而下至小指次指之端竅陰穴止。
【少陽經見證法】
假如先起惡寒身熱耳聾脅痛者,本病。已後嘔而舌乾口苦者,標病。緣膽無出入,病在半表半裡之間,此宜小柴胡湯加減,和解表裡治之,再無別湯。本方有加減法。此經有三禁,不可汗、下、利也。若治之得法,有何壞證。當須識此,毋致忽焉。
【辨證法】
耳聾脅痛,寒熱,嘔而口苦舌乾,便屬半表半裡證。不從標本,從乎中治。
【診脈法】
按至皮膚之下,肌肉之間,略重按之乃得,脈見弦數本經。
【用藥法】
耳聾脅痛,寒熱,嘔而口苦舌乾者,用柴胡雙解飲。即加減小柴胡湯。若陽明少陽合病,則脈弦而長,此湯加葛根、芍藥。
白話文:
【足少陽膽經】
足少陽膽經的脈絡起始於眼睛的外側角落,向上延伸到頭部的兩側,聯繫到耳朵中間,沿著胸部與側腹部行走,沿身體的側邊下行,最終達到腳部。在身體前面有陽明經,後面有太陽經,而膽經位處這兩個陽性經絡之間,因此被認為是半表半里的位置。中醫古籍記載:如果寸尺兩脈都呈現弦象,可能是足少陽膽經受到了影響。相關的症狀可能包括頭痛、眼睛酸澀、口苦、胸口脹滿、聽力下降、肋骨疼痛,也可能會感到心煩想嘔吐,或者胸中煩悶但不想嘔吐,或者心窩部位有異常感,或者感到寒熱交錯,或者發熱在寅申時段特別嚴重,或者身體輕微發熱,這些都是膽經的問題。凡是有頭部兩側疼痛,耳朵疼痛,耳內嗡嗡作響,耳朵周圍腫痛,都屬於膽經所主管的區域,這是由於該區域的火氣所致。
口苦是由膽經熱度過高導致的,肋骨下部的硬度是由膽經的結塊造成的。
足少陽膽經起始於眼睛的外側角落,向上延伸到頭部兩側,聯繫到耳朵中間,經過乳房外側,從兩側腹部沿外側下行,一直到小趾旁邊的竅陰穴結束。
【少陽經病症處理方法】
如果一開始就出現畏寒、身體發熱、聽力下降、肋骨疼痛,這是基本的膽經疾病。之後如果出現嘔吐、舌頭乾燥、口苦,這就是標志性的膽經疾病。因為膽囊沒有進出的功能,膽經的疾病發生在半表半里的位置,這種情況下適合使用小柴胡湯加減,調和表裏治療,不需要其他湯藥。此方有加減的方法。這個經絡有三個禁忌,不能出汗、不能下瀉、不能利尿。如果治療得當,不會有不良反應。必須認識到這一點,不要忽視。
【病症辨識法】
聽力下降、肋骨疼痛、寒熱交錯、嘔吐、口苦舌乾,這些都屬於半表半里的病症。不從根本或表面入手,而是從中間進行治療。
【脈診法】
在皮膚之下,肌肉之間輕輕用力按壓,就能摸到脈搏,脈象呈現弦數,就是膽經的特徵。
【用藥法】
對於聽力下降、肋骨疼痛、寒熱交錯、嘔吐、口苦舌乾的情況,可以使用柴胡雙解飲,也就是小柴胡湯的加減版。如果陽明經和膽經同時受到影響,脈象會呈現長而弦的特徵,這種情況下,可以在湯藥中加入葛根和芍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