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七卷 (10)
第十七卷 (10)
1. 問桂枝湯發汗
發汗,或云當得汗解。或云當發汗,更發汗,併發汗,宜桂枝湯者數方,是用桂枝發汗也。復云:無汗不得服桂枝。又曰:汗家不得重發汗。又曰:發汗過多者,卻用桂枝甘草湯是閉汗也。一藥二用,如何說得仲景發汗與《本草》之義合而為一。答曰:《本草》云:桂枝味辛甘,熱,無毒,能為百藥長通血脈。
止煩,出汗者,是調血而汗自出也。仲景云:臟無他病,發熱自汗者,此衛氣不和也。又云:自汗者為榮氣和,榮氣和則外不諧,衛氣不與榮氣相諧和也。榮氣和則愈,故皆桂枝湯調和榮衛,榮衛既和則汗自出矣,風邪由此而解,非桂枝能開腠理,發出汗也。以其固閉,榮血衛氣自和,邪無容地而出矣,其實則閉汗孔也。
昧者不解閉汗之意,凡見病者,便用桂枝湯發汗,若與中風自汗者合,其效桴鼓,因見其取效而病愈,則曰:此桂枝發出汗也。遂不問傷寒無汗者亦與桂枝湯,誤之甚矣。故仲景云:無汗不得服桂枝,是閉汗孔也。又云:發汗多叉手心悸欲得按者,用桂枝甘草湯,是亦閉汗孔也。
又曰:汗家不得重發汗。若桂枝發汗,是重發汗也。凡桂枝條下言發字,當認作出字,是汗自然出也。非若麻黃能開腠理而發出汗也。《本草》出汗二字,上文有通血脈一句,是非三焦衛氣皮毛中藥,是為榮血中藥也。如是則出汗二字,當認作榮衛和自然汗出,非桂開腠理而發出汗也。
故後人用桂治虛汗,讀者當逆察其意則可矣。噫!神農之作於其前,仲景之述於其後,前聖後聖,其揆一也。
白話文:
[對於桂枝湯促發汗的疑問]
談到發汗,有的人認為是應該得到汗出而病情得以緩解,也有人認為應該進一步發汗,甚至連續發汗,多個處方都提到宜使用桂枝湯,這表示是利用桂枝來促進發汗。但又說到,沒有汗的人不能服用桂枝湯。又提到,已經有汗的人不能再強迫發汗。再者,發汗過多的情況下,反而使用桂枝甘草湯,這是為了阻止汗出。同一種藥物兩種用途,要怎麼解釋張仲景對於發汗的理解,以及與《本草》的定義如何融合為一呢?
回答是,《本草》提到,桂枝味道辛甘且性熱,無毒,能夠幫助其他藥物的功效,並通暢血液循環。
止住煩躁,使汗自然流出,這是通過調節血液,讓汗自然流出。張仲景提到,如果內臟沒有其他疾病,但是出現發熱和自汗,這可能是防禦機制失調。又說,自汗是因為營氣和諧,但營氣和諧時,外部環境不協調,即防禦機制與營氣無法協調。當營氣和諧時,疾病就會痊癒,所以都使用桂枝湯來調和營氣與防禦機制,二者協調後,汗就會自然流出,風邪也因此被清除,不是因為桂枝能打開皮膚毛孔,促使出汗。而是因為它能封閉汗孔,使得營血與防禦機制自行達到平衡,邪氣因此無立足之地而被排出,實際上就是封閉汗孔。
有些人不明白封閉汗孔的意思,只要看到病人,就使用桂枝湯來發汗,如果正好對症中風自汗的患者,效果立竿見影,因為看到療效,病情好轉,就認為是桂枝促進了汗的排出。於是,不管是否有汗,都給傷寒患者使用桂枝湯,這是非常錯誤的。因此,張仲景提到,沒有汗的人不能服用桂枝湯,這是為了封閉汗孔。又說,發汗過多,手心悸動,想要按壓,使用桂枝甘草湯,這也是為了封閉汗孔。
再者,提到有汗的人不能再強迫發汗。如果使用桂枝來發汗,這等於再次強迫發汗。在所有關於桂枝的描述中,提到「發」字,應該理解為「出」字,即汗自然流出。不像麻黃能打開皮膚毛孔,促進出汗。《本草》中的「出汗」二字,在前文中有一句「通血脈」,這表示它不是一種作用於三焦、防禦機制和皮膚的藥物,而是作用於營血的藥物。如此看來,「出汗」二字,應理解為營氣與防禦機制和諧,汗自然流出,而非桂枝打開皮膚毛孔,促進出汗。
因此,後人使用桂枝來治療虛汗,讀者應當反向思考其意涵。哎!神農在前,張仲景在後,前後聖賢,他們的見解是一致的。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