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六卷 (1)

回本書目錄

第十六卷 (1)

1. 第十六卷

2. 霍亂門

3. 霍亂

霍亂者,揮霍撩亂,其勢急暴,有似鬼祟,實非邪也。乃內有所傷,外有所感,陰陽乖隔而成。此前人格論。

《內經》曰:歲土不及,風乃大行,民病飧泄霍亂,體重腹痛,筋骨搖並。蓋言木乘土而為病也。夫霍亂者,揮霍撩亂也。其症心腹卒痛,嘔吐下痢,發熱憎寒,頭痛眩暈,或吐而不瀉,或瀉而不吐,或吐瀉並作。夫邪在上焦,則先心痛而吐。邪在中焦,則先腹痛而瀉。邪客上、中二焦,則吐瀉俱作,甚則轉筋,入腹則斃。

蓋陰陽反戾,清濁相干,陽氣暴升,陰氣頓墜,陰陽痞膈,上下奔逆。治之惟宜溫暖,更詳別三因以調之。外因,諸風則惡風有汗,傷寒則惡寒無汗,冒濕則重著,傷暑則煩熱。又有內因九氣所致,郁聚痰飲,痞隔不通,遂致滿悶,隨其勝復,必作吐利。或諸飽食膾炙,恣餐乳酪,寒漿旨酒,脾胃受傷,遂成吐利。

又有轉筋者,蓋陽明胃主養宗筋,今暴吐下,津液頓亡,宗筋失養,以致攣轉,甚則卵縮舌卷,為不治之症。又有乾霍亂者,上不得吐,下不得利,壅閉正氣,關格陰陽,躁擾喘脹,命在須臾。若濕霍亂,則所傷之物,因吐瀉而出,吐瀉盡則止,故猶可治。大抵熱勝痰鬱則悶亂,濕勝飲鬱則利下。

其治濕霍亂,宜藿香正氣散加生薑,不惟可以溫散風濕,抑亦可以調理吐瀉。其若傷暑所致者,亦不可遽用香薷沉冷之劑,合先用橘皮、半夏、生薑之類,開散結滯,次則以香薷五苓溫服,散暑解煩。或挾寒而手足厥逆,腹中絞痛,宜以四逆、理中之類溫之。亦不遽用峻補兜澀之劑,則邪愈滋而變症百出。

治乾霍亂,急以鹽湯灌之,令其大吐,庶有可生。切不可與穀食,恐胃中邪物,吐瀉不盡,新谷一入,脾不能化,轉增危殆,慎之慎之。大概其脈浮洪者易治,若脈微遲,加以氣少昏沉不語者,皆難治也。

丹溪曰:內有所積,外有所感,致成吐瀉,仍用二陳湯加減,作吐以提其氣,切莫與穀食,雖米飲一呷入口即死。必待吐瀉盡,過二三時,直至飢甚,方可與稀粥。其脈多伏欲絕。又曰:雖已吐瀉不徹,還用吐提其氣,或用樟木煎湯吐之。大法生薑理中湯最好,不渴者可用,如渴者用五苓散,亦可下者。

乾霍亂最難治,死在須臾,升降不通,邪無從出,當吐提其氣,極是良法。世多用鹽湯,為內有食傷,外有邪遏,故吐之,吐中就有發散之義。

轉筋不住,男子以手挽其陰,女子以手牽其乳近兩邊,此《千金》妙法也。轉筋入腹者死。

《脈訣舉要》曰:滑數為嘔,代者霍亂,微滑者生,澀數凶斷。又曰:滑而不勻,必是吐瀉,霍亂之候,脈代勿訝。

《內經》曰:脈伏者霍亂,脈微而澀,或代而散,或隱而伏,或大而虛。脈右關滑,為霍亂吐瀉,脈結促代者,皆不可斷以死。脈大者生,脈洪者為熱,弦者為飲。氣口脈弦滑,膈間有宿食留飲。

白話文:

霍亂是一種病情急劇暴發的疾病,症狀如同鬼怪作祟,但並非邪祟作怪,而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,導致陰陽失調所致。

《內經》記載,若土氣不足,風氣盛行,則容易導致人們患上飧泄霍亂,出現身體沉重、腹部疼痛、筋骨酸軟等症狀,這是木氣勝土所引起的疾病。霍亂的症狀表現為突然的心腹劇痛、嘔吐、腹瀉、發熱畏寒、頭痛頭暈等,有的只吐不瀉,有的只瀉不吐,有的則吐瀉同時發生。邪氣在上焦,則先心痛而嘔吐;邪氣在中焦,則先腹痛而腹瀉;邪氣在上中二焦,則吐瀉並作,嚴重者還會抽搐,邪氣入腹則危及生命。

這是因為陰陽失衡,清濁之氣交錯,陽氣暴漲,陰氣驟降,陰陽阻塞,氣機逆亂所致。治療霍亂應該以溫暖為主,並根據病因進行辨證施治。外因包括風寒濕暑等,風邪傷人則惡風出汗,寒邪傷人則惡寒無汗,濕邪傷人則感覺沉重,暑邪傷人則煩熱。內因則與九氣郁結、痰飲停滯、氣機阻滯有關,導致胸悶腹脹,最終出現嘔吐腹瀉。暴飲暴食,尤其是食用生冷油膩的食物,損傷脾胃,也會導致嘔吐腹瀉。

抽搐是陽明胃氣不足,導致宗筋失養所致。暴吐瀉導致津液大量流失,宗筋失養,則出現肢體攣縮,嚴重者甚至睾丸收縮、舌頭捲曲,難以治愈。乾霍亂是指既不嘔吐也不腹瀉,邪氣壅塞,氣機阻滯,患者煩躁不安,呼吸困難,性命危急。濕霍亂則是指邪氣隨著嘔吐物和糞便排出體外,只要吐瀉乾淨,病情即可好轉。總之,熱邪盛則痰液鬱結,導致胸悶腹脹;濕邪盛則飲邪鬱結,導致腹瀉。

治療濕霍亂,可以使用藿香正氣散加生薑,既能溫散風寒濕邪,又能調理嘔吐腹瀉。若為暑邪所致,不可立即使用寒涼之藥,應先使用橘皮、半夏、生薑等藥物以開通氣機,然後再用香薷、五苓散等溫熱之藥以祛暑解煩。若伴有寒邪,出現手腳厥冷、腹痛絞痛等症狀,則可用四逆湯、理中湯等溫陽之藥。不可使用峻補澀藥,以免加重病情,導致病情變化。

治療乾霍亂,應立即用鹽湯灌服,使其大量嘔吐,以排出邪氣,或許可以挽救生命。切勿進食穀物,以免脾胃不能消化,加重病情。脈象浮大而洪數者預後較好,若脈象微弱遲緩,伴有氣少神昏、言語不清等症狀,則預後較差。

丹溪翁認為,內有積滯,外感邪氣,導致嘔吐腹瀉,可用二陳湯加減治療,用吐法以宣泄肺氣,切勿進食,即使是少量米湯入口也會致命。必須等到吐瀉乾淨,經過兩三個小時,直到感到飢餓,才能食用稀粥。脈象多隱伏欲絕。即使吐瀉未盡,也要用吐法以宣泄肺氣,可用樟木煎湯催吐。生薑理中湯是最好的方劑,不渴者可用,如渴者可用五苓散,也可配合下瀉藥物。

乾霍亂最難治療,病情危急,氣機升降不通,邪氣無從排出,應當採用吐法以宣泄肺氣,這是最佳方法。世人多用鹽湯催吐,因為內有食積,外有邪氣阻遏,所以需要催吐,吐出邪氣,即有發散邪氣之意。

抽搐不止,男子可用手牽拉陰莖,女子可用手牽拉乳房兩側,這是《千金要方》中的妙法。抽搐入腹者則難以治愈。

《脈訣舉要》記載:脈象滑數為嘔吐,脈象代脈為霍亂,脈象微滑則可治愈,脈象澀數則預後不良。滑脈而不勻,則必是吐瀉,是霍亂的徵兆,脈象代脈不必驚慌。

《內經》記載:脈象伏隱為霍亂,脈象微弱而澀滯,或脈象代脈而散亂,或脈象隱伏,或脈象大而虛弱。右關脈滑數,為霍亂吐瀉,脈象結代促數者,都不宜斷言死亡。脈象大者為吉兆,脈象洪大者為熱邪,脈象弦緊者為飲邪。氣口脈弦滑,則膈間有宿食停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