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五卷 (26)

回本書目錄

第十五卷 (26)

1. 疝氣門

牡丹皮(二兩),蒼朮(米泔浸三日,鹽水拌炒,六錢),荔枝核(炒,一兩),山楂(一兩半),橘核(炒,七錢),山梔仁(去皮,以吳茱萸湯炒,三兩)

神麯糊丸,梧子大,空心,白湯下五十丸。

解鉗丸,治小腸氣及膀胱氣,橫弦豎弦,木腎偏墜,下部諸疝氣痛。

木鱉子(二兩,淨去油,用木通二兩,切碎同炒焦黑色,去木通),茴香(二兩,用斑蝥二十一枚,去頭翅足,同炒香熟,去斑蝥),黑醜(二兩,用蘿蔔子二兩,略研碎,同炒香熟,去蘿蔔子),半夏(二兩,用薜荔二兩,向陽者,銼碎,同炒黃色,去薜荔),補骨脂(二兩,用豬苓二兩,銼碎,同炒去豬苓)

酒糊丸,梧子大,空心服三十丸,炒姜鹽燈心酒下,下午後、臨睡各一服。

五妙丸,治一切下部氣,速效如神。

黑醜,補骨脂,川楝肉(各一兩,用地龍一兩,同三件炒,去地龍),半夏(一兩,用豬苓一兩同炒,去豬苓不用),茴香(一兩,用斑蝥十四枚,同炒,去斑蝥不用),丁香(二分,用土狗十枚,同炒,去土狗),玄胡索(一兩,炒)

酒糊丸,梧子大,每服十丸,加至十五丸,空心鹽酒送下。

乳薑湯,治寒疝氣上衝,中脘築痛。

乳香末(二錢),生薑自然汁(二錢)

水一大盞,同煎三五沸,通口服,一服效。

香術丸,寒濕成疝,腎腫疼痛。

蒼朮(半斤,米泔水浸一宿,曬乾,用生薑半斤,蔥白四兩,搗炒蒼朮干,去蔥姜不用),茴香(半斤,用生薑汁四兩,浸一二宿,後用鹽炒乾),吳茱萸(湯,泡炒,四兩)

上末,搗蔥白成膏,為丸,梧子大,每五十丸,空心溫酒或鹽湯下。

又方,治諸疝痛,及心痛,臨發時服。

海石、香附,為末,薑汁調下。

一人患疝,因服熱藥多,以致小便不通,後用五苓散,分三帖,每加連須蔥一根,麝香少許,鹽五分,煎服,連進三服,其夜下黑汁二升,臍下遂寬,續用硇砂丸,數日痊愈。

白話文:

疝氣門

配方一:

牡丹皮(二兩)、蒼朮(用洗米水浸泡三天,再用鹽水拌炒,六錢)、荔枝核(炒過,一兩)、山楂(一兩半)、橘核(炒過,七錢)、山梔仁(去除外皮,用吳茱萸湯炒過,三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神麯做成糊狀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空腹時用白開水送服五十丸。

配方二:解鉗丸

此方用於治療小腸氣、膀胱氣、橫向或豎向的疝氣、睪丸偏墜,以及下身各種疝氣引起的疼痛。

木鱉子(二兩,去除油脂,與木通二兩切碎一同炒至焦黑,去除木通)、茴香(二兩,與斑蝥二十一枚去除頭部、翅膀和腳,一同炒至香味溢出,去除斑蝥)、黑醜(二兩,與蘿蔔子二兩略為磨碎,一同炒至香味溢出,去除蘿蔔子)、半夏(二兩,與薜荔二兩,使用向陽的薜荔切碎,一同炒至黃色,去除薜荔)、補骨脂(二兩,與豬苓二兩切碎,一同炒過後去除豬苓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酒做成糊狀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空腹服用三十丸,用炒過的薑鹽和燈心草煮的酒送服,下午和睡前各服一次。

配方三:五妙丸

此方用於治療各種下身氣症,效果迅速如神。

黑醜、補骨脂、川楝肉(各一兩,與地龍一兩一同炒過,去除地龍)、半夏(一兩,與豬苓一兩一同炒過,去除豬苓)、茴香(一兩,與斑蝥十四枚一同炒過,去除斑蝥)、丁香(二分,與土狗十枚一同炒過,去除土狗)、玄胡索(一兩,炒過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酒做成糊狀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十丸,可增加至十五丸,空腹時用鹽酒送服。

配方四:乳薑湯

此方用於治療因寒氣引起的疝氣上衝,導致胃脘部疼痛。

乳香粉末(二錢)、生薑自然汁(二錢)。

用水一大碗,一同煎煮三到五沸,一口喝下,一服見效。

配方五:香術丸

此方用於治療因寒濕引起的疝氣,導致腎部腫痛。

蒼朮(半斤,用洗米水浸泡一晚,曬乾,再用生薑半斤、蔥白四兩搗爛後炒蒼朮至乾,去除蔥姜)、茴香(半斤,用生薑汁四兩浸泡一到兩晚,然後用鹽炒乾)、吳茱萸(用湯汁浸泡後炒過,四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將蔥白搗成糊狀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水送服。

配方六:

此方用於治療各種疝氣疼痛以及心痛,在發作時服用。

將海石和香附磨成粉末,用薑汁調和後服用。

病例:

有一人患有疝氣,因服用過多熱性藥物,導致小便不通。後來使用五苓散,分成三份,每份加入連根的蔥一根、少許麝香和五分鹽,煎煮後服用。連續服用三服後,當晚排出黑汁兩升,肚臍下方頓感寬鬆。接著使用硇砂丸,數日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