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五卷 (9)

回本書目錄

第十五卷 (9)

1. 小便不禁

生生子曰:不禁,謂無禁約,小便多而頻,不計遍數。按經云:水泉不止者,是膀胱不藏也。有濕熱,有下元虛憊,數而少為熱,數而多為虛,老人多有此。蓋陽氣衰微不能約束。歷見數人,卒皆不救。由其不能攝養,而神氣耗散故也。古人有謂不通為熱,不禁為寒,乃心腎氣弱,陽道衰冷,而傳化失度,法當溫補。

溫存以養其神,藥石以堅其腎。神完腎固,膀胱氣充自可約束。然必調治及早,庶或十全三五。

王節齋曰:小便不禁或頻數,古方多以為寒,而用溫澀之藥,殊不知屬熱者多。蓋膀胱火邪妄動,水不得寧,故不能禁而頻數來也。故年老人多類此,是膀胱血少,陽火偏旺也。治法當補膀胱陰血,瀉火邪為主,而佐以收澀之劑。如牡蠣、山茱萸、五味子之類,不可用溫藥也。

病本屬熱,故宜瀉火。因水不足,故火動而致小便多,小便既多,水益虛矣。故宜補血瀉火,治其本也。收之、澀之,治其標也。

按此乃本之於《原病式》熱鬱廷孔之說也。

生生子曰:按節齋此論,亦是以大概言也,老人下元虛憊,氣弱不能乘載其水,膀胱停濕浸淫,皮薄不能收持,故頻數不禁。必如河間、節齋所云。然則癃閉已主於熱矣,而不禁又主於熱,是無虛寒之症也。何古方有溫補之法,經有寒虛之文耶。不若以小便頻而清白長者為虛寒;頻而少,黃赤澀者為熱。

及脈洪數,有力,無力,或滑,或澀,參驗之,始無差誤。凡熱天小便少,寒月小便多,寒熱之理亦易見爾。

大便秘結而小便頻多,屬脾約症。以脾約丸治之。

茯苓丸,心腎俱虛,神志不守,小便淋瀝不禁。

赤茯苓、白茯苓等分,為末,新汲水挼洗,澄去新沫;控干,別取熟地黃汁,與好酒同於銀石器內熬成膏為丸,彈子大,空心,鹽酒嚼下一丸。

二氣丹,治內虛里寒,膀胱積冷,陽氣漸微,小便不禁。

硫黃,肉桂(各二錢),乾薑(炮,硃砂為衣。各二錢),附子(一枚,大者,炮去皮臍,為末,五錢)

上糊丸,梧子大,每五十丸,鹽湯下。

姜附赤石脂丸,小便數而不禁,怔忡多忘,夢魘不已。

附子(生),乾薑(各五錢),赤石脂(一兩半,飛),硃砂(伏火者,一兩)

酒糊丸,綠豆大,每十五丸至三十丸。大便有病,米飲下。小便不禁,茯苓湯下。

王海藏云:此方妙在硃砂伏火上。(論載《玉機微義》甚詳。)

《御藥院》,秘元丹,治內虛里寒,自汗時出,小便不禁。

白龍骨(三兩),訶子(十枚),砂仁,靈砂(各一兩)

上糯米糊為丸,梧子大,每五十丸,空心鹽湯下。

菟絲子丸,治小便多,或致失禁。

菟絲子,肉蓯蓉(酒浸,各二兩),牡蠣(煅),附子(炮),五味子,鹿茸(酒炙。各一兩),雞䏶胵(炙乾),桑螵蛸(酒炙。各五錢)

白話文:

小便不禁,是指排尿無法控制,尿液頻繁且量多,次數難以計算。《內經》說,尿液不斷流出,是因為膀胱的儲存功能失調。這可能是濕熱或下元虛弱所致。排尿次數多而尿量少屬熱證,次數多而尿量多屬虛證,老年人常見此症,多因陽氣衰弱,無法約束尿液所致。許多病例最終都未能治愈,皆因患者未能保養身體,導致精氣神耗損。古人認為,尿液不通屬熱證,尿液不禁屬寒證,實則為心腎氣虛,陽道衰冷,導致氣化失常,應當溫補治療。

溫養以滋補元氣,藥物以鞏固腎氣。元氣充盈,腎氣充足,膀胱氣機自然就能約束尿液。但必須及早治療,才能獲得較好的療效。

王節齋認為,小便不禁或頻數,古方多認為是寒證,而使用溫熱收澀的藥物,卻不知多數屬於熱證。這是因為膀胱火邪妄動,水液不能安靜,所以無法控制排尿而頻數。老年人多見此症,是因為膀胱精血不足,陽火偏盛。治療方法應以滋補膀胱陰血,瀉除火邪為主,輔以收澀藥物,例如牡蠣、山茱萸、五味子等,不宜使用溫熱藥物。

此病本源是熱邪,故應瀉火。因水液不足,所以火邪亢盛導致小便頻多,小便多則水液更虛。因此,應當補血瀉火,治其根本;收澀止尿,治其標證。

這與《原病式》中熱鬱廷孔的論述相符。

生生子認為,王節齋的論述也只是概括性的論述。老年人下元虛弱,氣虛不能承載水液,膀胱停滯濕邪浸淫,膀胱薄弱無法約束,因此小便頻數不禁。未必都如河間、節齋所說。如果癃閉屬熱證,而小便不禁也屬熱證,那就不存在虛寒的證型了。為何古方有溫補之法,經書又有寒虛之說呢?不如以小便頻數而清澈者為虛寒;頻數而尿量少,顏色黃赤且澀滯者為熱證。

結合脈象洪數有力或無力,滑脈或澀脈等,綜合判斷,才能避免診斷錯誤。一般來說,夏天小便量少,冬天小便量多,寒熱的道理也容易理解。

大便秘結而小便頻多,屬於脾胃虛弱的證型,可用脾約丸治療。

茯苓丸適用於心腎俱虛,神志不清,小便淋漓不禁。

二氣丹適用於內虛里寒,膀胱積冷,陽氣衰微,小便不禁。

姜附赤石脂丸適用於小便頻數且不禁,心悸健忘,夢魘不止。

王海藏說,此方妙在硃砂伏火處理(詳見《玉機微義》)。

秘元丹適用於內虛里寒,自汗,小便不禁。

菟絲子丸適用於小便量多,或甚至尿失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