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四卷 (7)
第十四卷 (7)
1. 明癇症
上末,麵糊丸,梧子大,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,溫水下,日三服,不拘時。覺痰多即減數。忌油膩、煿炙。
《楊氏家藏》,五癇丸,治癲癇,不問新久,並宜服之。
南星(泡),烏蛇肉(酒浸一宿,去皮骨,焙乾),白礬(各一兩),辰砂(二錢半),全蠍(二錢,去尾,炒),半夏(酒洗焙,二兩),雄黃(一錢半),蜈蚣(半條,去頭足,炙),殭蠶(炒,兩半),白附子(炮,半兩),麝香(三錢),皂角(四兩)
上先將皂角搗碎,水半升,揉汁與白礬同熬干,為末,入各藥末,以薑汁打麵糊丸,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薑湯下。
丹溪,金礬丸,治諸癇。
明礬,鬱金,防風,牙皂角(各一兩),川芎(二兩),蜈蚣(一條)
上末,蒸餅糊丸,梧子大,空心,茶下十五丸,一日除根。
錢氏,五色丸,治五癇。
辰砂(五錢),水銀(二錢半),雄黃(飛),珍珠(一兩),鉛(三兩,同水銀結砂子)
上末,蜜丸,麻子大,每四五丸,金銀薄荷湯下。
《三因》,六珍丹,治風癇,失性,顛倒欲死,或作五畜等聲,掣縱吐沫,久而方蘇。
丹砂(五錢),水銀(一兩半),鉛(二兩,與水銀結砂子),雄黃,雌黃,珍珠(各一兩)
上細末,煉蜜丸,梧子大,每服三五丸,薑棗湯下。丸此藥須要搗二三萬杵,不然難丸。
嚴氏控涎丸,治諸癇久不愈,頑涎聚散無時。
生川烏,半夏,殭蠶(不炒,以生薑自然汁浸一夕。各五錢),全蠍(去尾,七枚),鐵粉(三錢),甘遂(二錢半)
上生薑自然汁,打薄糊為丸,綠豆大,硃砂為衣,每服十五丸,食後薑湯下。忌甘草。此下痰劑也。
《千金》,龍膽湯,治嬰兒血脈盛實,四肢驚掣,發熱,並諸驚癇。
龍膽草,鉤藤,柴胡,黃芩,桂枝,芍藥,茯苓,甘草(各六錢),螳螂(二枚),大黃(一兩)
上水一升,煮取五合服之。
《本事》,人參散,治諸癇並慢脾風,神昏痰盛。
人參(五錢),南星(一兩,切片,以生薑汁並漿水浸煮過性,曬乾,為末)
上每服一錢,姜三片,水煎服,加冬瓜仁少許。
斷癇丹,治因驚成癇者。
黃耆,鉤藤,細辛,半夏,南星,菖蒲(各三錢),蟬蛻,桂心,遠志,防風,露蜂房(各二錢),杏仁(二錢半)
煉蜜丸,綠豆大,用硃砂、麝少許為衣,每服二十丸,棗湯下,日二服,夜一服。
甘遂丸
甘遂不蛀者三錢,為細末,將豬心剖開,入甘遂,以線縛定,用紙裹數層,慢火煨熟,不可令焦。取甘遂,乘潤入辰砂末一錢,搗勻,作四丸,每服一丸,豬心煮湯下。
蛇黃丸
蛇黃小者二十枚,以豬膽汁拌勻,入火煅通紅,取出,地上出火毒,研極細。
上用狗膽一枚,取汁,和粟米飯丸,綠豆大,每服十五丸,溫酒下,吐涎乃效。
白話文:
將麵粉調成糊狀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,每次吃二十到三十丸,用溫水送服,一天三次,不限定時間。如果覺得痰多就減少藥量。要避免吃油膩和煎炸的食物。
《楊氏家藏》的五癇丸,治療癲癇,不論是新發病還是舊病,都適合服用。
製備方法: 南星(用液體浸泡)、烏蛇肉(用酒浸泡一晚,去除皮骨,烘乾)、白礬(各一兩),辰砂(二錢半),全蠍(去除尾部,炒過),半夏(用酒洗過烘乾,二兩),雄黃(一錢半),蜈蚣(半條,去除頭和腳,烤過),殭蠶(炒過,二兩半),白附子(炮製過,半兩),麝香(三錢),皂角(四兩)。
先將皂角搗碎,加入半升水,揉搓出汁,與白礬一起熬煮至乾,磨成粉末,再加入其他藥材的粉末,用薑汁將麵粉調成糊狀,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
丹溪的「金礬丸」,治療各種癲癇。
製備方法: 明礬、鬱金、防風、牙皂角(各一兩),川芎(二兩),蜈蚣(一條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蒸熟的麵餅調成糊狀做成藥丸,如梧桐子大小,空腹時用茶水送服十五丸,一天就能去除病根。
錢氏的「五色丸」,治療五種癲癇。
製備方法: 辰砂(五錢),水銀(二錢半),雄黃(研磨成粉),珍珠(一兩),鉛(三兩,與水銀結合為砂狀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藥丸,如麻子大小,每次吃四五丸,用金銀花薄荷湯送服。
《三因》的「六珍丹」,治療風癇,會出現精神錯亂、顛倒欲死的狀況,或者發出像家畜一樣的聲音,抽搐、吐白沫,很久才會清醒。
製備方法: 丹砂(五錢),水銀(一兩半),鉛(二兩,與水銀結合為砂狀),雄黃、雌黃、珍珠(各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如梧桐子大小,每次服用三到五丸,用薑棗湯送服。製作這種藥丸需要搗二三萬次,不然很難做成。
嚴氏的「控涎丸」,治療各種久治不癒的癲癇,頑固的痰液隨時可能聚集或散開。
製備方法: 生川烏、半夏、殭蠶(不炒,用生薑自然汁浸泡一晚,各五錢),全蠍(去除尾部,七枚),鐵粉(三錢),甘遂(二錢半)。
用生薑自然汁將麵粉調成稀糊狀,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,用硃砂包在外面,每次服用十五丸,飯後用薑湯送服。要避免與甘草一起服用。這個藥方是用來化痰的。
《千金》的「龍膽湯」,治療嬰兒因為血脈旺盛而引起的四肢抽搐、發熱,以及各種驚風癲癇。
製備方法: 龍膽草、鉤藤、柴胡、黃芩、桂枝、芍藥、茯苓、甘草(各六錢),螳螂(二枚),大黃(一兩)。
用水一升煎煮,取五合服用。
《本事》的「人參散」,治療各種癲癇和慢性脾風,會出現神志不清、痰液多的情況。
製備方法: 人參(五錢),南星(一兩,切片,用生薑汁和漿水浸泡煮過,曬乾,磨成粉末)。
每次服用一錢,加入三片薑,用水煎服,可以加少許冬瓜仁。
「斷癇丹」,治療因受驚嚇而引起的癲癇。
製備方法: 黃耆、鉤藤、細辛、半夏、南星、菖蒲(各三錢),蟬蛻、桂心、遠志、防風、露蜂房(各二錢),杏仁(二錢半)。
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如綠豆大小,用少量硃砂和麝香包在外面,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棗湯送服,一天服用兩次,晚上服用一次。
「甘遂丸」
製備方法: 將不蛀的甘遂三錢磨成細粉,將豬心剖開,放入甘遂,用線綁好,用紙包裹數層,用慢火煨熟,不要燒焦。取出甘遂,趁濕潤時加入辰砂粉末一錢,搗勻,做成四丸,每次服用一丸,用豬心煮的湯送服。
「蛇黃丸」
製備方法: 將小的蛇黃二十個,用豬膽汁攪拌均勻,放入火中鍛燒至通紅,取出,放在地上去除火毒,研磨成極細粉末。
用一個狗膽,取汁,和粟米飯做成藥丸,如綠豆大小,每次服用十五丸,用溫酒送服,吐出痰涎才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