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四卷 (4)
第十四卷 (4)
1. 明癇症
前人多用鎮墜清心之藥,固可以治熱,可以清痰。若有頑痰膠固者,此藥未易驅逐。在上者,必先用吐,吐後方宜服此。更有痰實在裡者,亦須下之,隨病輕重而用也。或曰:癇有陰陽何也?予曰:此與急慢驚者,可同論也。陽癇不因吐下,由其有痰、有熱客於心胸之間,因聞大驚而作,若盛熱,雖不聞驚,亦自作也,宜用寒藥以攻治之。
陰癇亦本於痰熱所作,醫以寒涼攻下太過,損傷脾胃,變而成陰,宜用溫平補胃燥痰之藥治之。若曰不因壞症而有陰陽之分,則是指痰熱所客表裡、臟腑、淺深而言,癇病豈本自有陰寒者哉。
丹溪曰:癇屬驚與痰,不必分五等,大率行痰為主。黃芩、黃連、瓜蔞、半夏、南星,隨痰火多少治之,無有不愈。有熱以涼藥清其心。此症必用吐,吐後用平肝之藥青黛、柴胡、川芎之類。
《素問·大奇論篇》云:心脈滿大,癇瘛筋攣。
凡灸癇,必須先下之乃可灸,不然則氣不通,能殺人,針則不拘。鳩尾穴必高手乃可下針,但宜灸,亦不可多壯,壯多則令人健忘。
心癇面赤,心下熱,短氣喘息。灸巨闕三壯。
肝癇面青,反視,手足搖動。灸丘墟三壯。
脾癇面黃,腹大,善利。胃脘並脘傍一寸各三壯,衝陽、隱白。
肺癇面白,口吐沫。灸肺俞、少商、少陽各三壯。
腎癇面黑,正直視,身不搖,如屍厥。金門、少海、至陰、湧泉各三壯,刺一分。
【治癲之劑】(始治多用攻痰法,繼以養心壯神補劑收功。)
礬丹丸,治五癲五癇,無拘陰陽冷熱。
虢丹,晉礬(各一兩)
上用磚鑿一窠,可容二兩許,先安丹在下,次安礬在上,以炭五斤,煅令炭盡,取出,研細,以不經水豬心血為丸,如綠豆大,每服十丸至二十丸,橘皮湯下。
《元戎》,二白丸,治癲與癇。
白礬一兩,以濕面色,蒸熟,去面入輕粉三五分,量虛實加減。丸如桐子大,每服二三十丸,生薑湯下。(小兒丸小些。)
鴟頭丸
皂角(五條,酥炙),鴟頭(一枚,燒存性),虢丹(五錢,研細)
上末,糯米糊為丸,綠豆大。每服十五丸,加至二十丸,米飲下。
神應丸,治風癲。久服,其痰隨糞而下。
生明礬(一兩),臘茶(五錢)
上末,蜜丸,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臘茶下。
乳朱丹
乳香,硃砂(飛)
上用乳香熔化,拌和硃砂,丸如龍眼大。每服一丸,以側柏葉浸酒磨化,溫服。
天冬散,治風癲,脅痛,耳鳴,吐逆。
天門冬(去心皮)
干為末,酒調下二錢。
《寶鑑》,龍腦安神丸,治男婦五種癲癇,無問遠近,發作無時。
地骨皮,麥門冬,桑白皮,甘草,人參(各二兩),茯神(三兩),馬牙硝(二錢),麝香,冰片(各三錢),牛黃(五錢),烏犀(一兩),硃砂(二錢),金箔(大者五帖)
白話文:
古時候的人大多用鎮靜和清心的藥物來治療癲癇,這些藥物的確可以治療熱證,也可以化解痰液。但是,如果遇到頑固的痰液黏稠難以去除的情況,這些藥物就不容易發揮作用。痰液如果積聚在上焦(心肺部位),必須先用催吐的方法,吐出痰液後再服用藥物。如果痰液積聚在身體內部,也需要用瀉下的方法排出,具體使用方法要根據病情的輕重來決定。
有人問:「癲癇有陰陽之分嗎?」我說:「這個問題可以和急驚風、慢驚風一起討論。」陽癲癇不是因為催吐或瀉下導致的,而是因為痰和熱邪積聚在心胸之間,受到驚嚇而發作。如果體內熱邪很盛,即使沒有受到驚嚇也會發作,應該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。
陰癲癇也是因為痰熱所致,但因為醫生過度使用寒涼瀉下的藥物,損傷了脾胃功能,導致病症轉變為陰性。應該用溫和、平和、補益脾胃、燥濕化痰的藥物來治療。如果說癲癇不是因為誤治而有陰陽之分,那麼陰陽之分指的是痰熱侵犯身體的部位深淺、臟腑表裡的不同。癲癇這種病,哪裡會有本來就屬於陰寒的呢?
朱丹溪說:「癲癇屬於驚恐和痰,不必分五種,總體來說以化痰為主。黃芩、黃連、瓜蔞、半夏、南星等藥物,可以根據痰和火的多少來使用,沒有治不好的。如果有熱,可以用寒涼的藥物來清心。這個病一定要先催吐,吐後用平肝的藥物,如青黛、柴胡、川芎等。」
《素問·大奇論篇》中說:「心脈充盛而大,會導致癲癇抽搐。」
凡是灸治癲癇,必須先用瀉下的方法,才可以進行艾灸,否則會導致氣機不暢,甚至會危及生命。用針刺則沒有這個限制。鳩尾穴必須由技術高超的醫生才能下針,但這個穴位適合用艾灸,也不可灸太多,灸太多會導致健忘。
心癇的症狀是面色發紅、心下發熱、呼吸急促。可以灸巨闕穴三壯。
肝癇的症狀是面色發青、眼睛上翻、手足抽動。可以灸丘墟穴三壯。
脾癇的症狀是面色發黃、腹部腫大、容易腹瀉。可以灸胃脘和胃脘旁一寸的地方各三壯,再灸衝陽穴和隱白穴。
肺癇的症狀是面色發白、口吐白沫。可以灸肺俞穴、少商穴、少陽穴各三壯。
腎癇的症狀是面色發黑、眼睛直視、身體不搖晃,像死了一樣。可以灸金門穴、少海穴、至陰穴、湧泉穴各三壯,或用針刺一分深。
【治療癲癇的方劑】(開始治療多用攻痰的方法,然後用養心、安神、補益的藥物來收尾。)
礬丹丸:可以治療各種癲癇,不論陰陽寒熱。
成分:虢丹、晉礬(各一兩)
做法:在磚上鑿一個可以容納兩兩左右的坑,先放入虢丹,再放入晉礬,用五斤木炭煅燒至木炭燒盡,取出研成細末,用未沾水的豬心血調和成丸,如綠豆大小。每次服用十到二十丸,用橘皮湯送服。
《元戎》二白丸:可以治療癲癇。
成分:白礬一兩,用濕麵包裹後蒸熟,去掉麵皮,加入輕粉三五分,用量根據體質虛實增減。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。(小孩藥丸應小些。)
鴟頭丸:
成分:皂角(五條,用酥油炙烤)、鴟頭(一個,燒成炭性)、虢丹(五錢,研成細末)
做法: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,用糯米糊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
神應丸:可以治療風癲,長期服用,痰液會隨大便排出。
成分:生明礬(一兩),臘茶(五錢)
做法: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,用蜂蜜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臘茶送服。
乳朱丹:
成分:乳香,硃砂(飛)
做法:將乳香熔化,加入硃砂,製成龍眼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側柏葉浸泡的酒磨化後溫服。
天冬散:可以治療風癲,脅肋疼痛,耳鳴,嘔吐。
成分:天門冬(去心和皮)
做法: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,用酒調服二錢。
《寶鑑》龍腦安神丸:可以治療男女各種癲癇,無論病程長短,不論何時發作。
成分:地骨皮,麥門冬,桑白皮,甘草,人參(各二兩),茯神(三兩),馬牙硝(二錢),麝香,冰片(各三錢),牛黃(五錢),烏犀(一兩),硃砂(二錢),金箔(大者五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