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三卷 (21)
第十三卷 (21)
1. 治積要法
許學士云:大抵治積,或以所惡者攻之,所喜者誘之,則易愈。如硃砂、水銀治肉積;神麯、麥芽治酒積;水蛭、虻蟲治血積;木香、檳榔治氣積;甘遂、牽牛治水積;雄黃、膩粉治痰積;巴豆、礞石治食積,各從其類也。若用群隊之藥,分其勢,則難取效。須要認得分明,是何積聚,兼見何證。
然後增加佐使之藥;不爾,反有所損,要在臨時通變也。治積當察其所痛,以知其病有餘不足,可補可瀉,無逆天時。詳臟腑之高下,如寒者熱之,結者散之,客者逐之,留者行之,堅者削之,強者奪之,咸以軟之,苦以瀉之,全真氣藥補之,隨其所積而行之。節飲食,慎起居,和其中外,可使必已。
不然,遽以大毒之劑攻之,積不能除,反傷正氣,終難復也。可不慎歟!
治魚蟹積,香蘇散多加生薑、陳皮、橄欖,煎服。
果菜積,平胃散加丁香、麝香,為末,鹽湯調服。
索粉積,紫蘇濃煎汁,加杏仁泥服,即消。
面積,阿魏丸,濃煎蘿蔔子湯下。
糍糕傷積,酒面五錢,木香一錢,為末,鹽湯調服,口有酒香是效。
治婦人血塊,有孕難服峻藥。
香附子(四兩,醋煮),桃仁(一兩,去皮尖),海石(二兩,醋煮),白朮(一兩),神麯糊為丸。
奇方,治一切癥瘕積聚。
鱉甲(一兩,醋煮),三稜(五錢,炮),白朮(五錢),青皮,桃仁,紅花,昆布(各二錢),香附(醋煮,七錢)
上末,糊丸,梧子大。每一錢,煎白朮湯下。
治中脘有塊,中常跳動。
橘紅(四錢),桃仁(去皮尖,二錢),木通(一錢),白朮(八錢),水煎服。
治中脘水飲積塊,堅大如盤。
白朮(二兩),枳實(七枚)
分三服,水煎。
治小兒疳積,大安丸加胡黃連末五錢,神麯糊丸,黍米大,米飲下。
丹溪治一人,肚左邊帶脅下有塊,先吃匾食牛乳者成氣痛,又因酒肉,塊大如桃,食減三分之一。
滑石(五錢),白朮(四錢),陳皮,三稜(各三錢),蘿蔔子,黃連,連翹(各一錢),乾葛(二錢半),桃仁(三十枚),甘草(炙,一錢半),黃芩(一錢)
分三帖,水煎服。
一婦脅下有塊,大如掌,脈澀,時作熱,此虛中有氣積,先與補虛,次與磨積藥。
白芍藥,當歸尾(各四錢),白朮(三錢),青皮,川芎,木通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水煎服。
磨積藥
三稜(醋煮,一錢),青皮,枳實,桃仁,大黃(各五錢),桂枝(一錢半),海藻(醋煮,三錢)
神麯糊為丸,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。
一人有塊在脅內,有痰熱,汗不得泄,兩脈大而散軟,此挾虛症。
三稜(五錢),黃連,白朮,連翹,木通(各三錢),人參(二錢半),桂,川芎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
白話文:
治積要法
治療積聚,大致上可以根據病症的特性,採取攻其所惡或誘其所喜的方法,這樣更容易痊癒。例如,硃砂、水銀治療肉積;神麴、麥芽治療酒積;水蛭、虻蟲治療血積;木香、檳榔治療氣積;甘遂、牽牛治療水積;雄黃、膩粉治療痰積;巴豆、礞石治療食積,都應根據積聚的種類選擇藥物。如果使用許多藥物一起治療,則難以奏效。必須先清楚地判斷是什麼樣的積聚,以及伴隨出現的症狀,再加入輔助藥物;否則,反而會造成損害,需臨機應變。治療積聚應觀察患者疼痛的位置,以了解病情是虛是實,決定補瀉的方法,切勿違背自然規律。仔細考量臟腑的位置高低,例如寒者溫之,結者散之,客邪者驅逐之,停留者使其運行,堅硬者使其軟化,強盛者使其衰弱,鹹味藥物使其軟化,苦味藥物使其瀉下,用補益元氣的藥物來調理,根據積聚的種類而施治。同時應節制飲食,注意起居,調和內外,就能痊癒。
否則,貿然使用劇烈毒性藥物攻治,積聚不僅無法消除,反而會損傷正氣,最終難以恢復。這難道不值得謹慎嗎?
治療魚蟹積聚,可用香蘇散加生薑、陳皮、橄欖,煎服。
治療果蔬積聚,可用平胃散加丁香、麝香研末,用鹽湯送服。
治療索粉積聚,可用紫蘇濃煎汁,加入杏仁泥服用,即可消散。
治療面積(指腹部腫塊),可用阿魏丸,用濃煎蘿蔔子湯送服。
治療糍糕引起的積聚,可用酒面五錢、木香一錢研末,用鹽湯送服,口中聞到酒香則表示有效。
治療婦女血塊,懷孕者不宜服用峻猛藥物。
治療血塊,可用香附子(四兩,醋煮)、桃仁(一兩,去皮尖)、海石(二兩,醋煮)、白朮(一兩),用神麴糊做成丸藥。此為治療一切癥瘕積聚的奇方。
治療一切癥瘕積聚,可用鱉甲(一兩,醋煮)、三稜(五錢,炮製)、白朮(五錢)、青皮、桃仁、紅花、昆布(各二錢)、香附(醋煮,七錢),研末,用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一錢,用白朮湯送服。
治療中脘(上腹部)有腫塊,經常跳動,可用橘紅(四錢)、桃仁(去皮尖,二錢)、木通(一錢)、白朮(八錢)水煎服。
治療中脘積聚的水飲,腫塊堅硬如盤,可用白朮(二兩)、枳實(七枚),分三次水煎服。
治療小兒疳積,可用大安丸加入胡黃連末五錢,用神麴糊做成黍米大小的丸藥,用米湯送服。
治療一個人的左側腹部脅下有腫塊,此人先前食用扁食和牛奶導致氣痛,又因食用酒肉,腫塊增大如桃子,食慾減退三分之一,可用滑石(五錢)、白朮(四錢)、陳皮、三稜(各三錢)、蘿蔔子、黃連、連翹(各一錢)、乾葛(二錢半)、桃仁(三十枚)、甘草(炙,一錢半)、黃芩(一錢),分三次水煎服。
治療一位婦女脅下有腫塊,大如手掌,脈象澀滯,時有發熱,這是虛證中有氣積,先用補虛藥,再用消積藥。
補虛藥方:白芍藥、當歸尾(各四錢)、白朮(三錢)、青皮、川芎、木通(各一錢)、甘草(五分),水煎服。
消積藥方(磨積藥):三稜(醋煮,一錢)、青皮、枳實、桃仁、大黃(各五錢)、桂枝(一錢半)、海藻(醋煮,三錢),用神麴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五十丸。
治療一人脅下有腫塊,伴有痰熱,汗出不暢,兩脈大而虛弱,這是虛實夾雜的症狀,可用三稜(五錢)、黃連、白朮、連翹、木通(各三錢)、人參(二錢半)、桂枝、川芎(各一錢)、甘草(五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