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二卷 (12)
第十二卷 (12)
1. 肩背痛(附:臂痛)
肩背痛不可回顧者,此太陽氣鬱而不行,或脊痛項強,腰似折,項似拔者,此足太陽經不道。二者俱宜通氣防風湯。有因濕熱肩背沉重而痛者,當歸拈痛湯。有因汗出,小便數而欠者,風熱乘脾,脾氣鬱而肩背痛也。當瀉風熱則愈,宜升麻柴胡湯。有痰飲流注,肩背作痛,宜星香散,或導痰湯。
有腎氣不循故道,氣逆挾背而上,致肩背作痛,宜和氣飲加鹽炒小茴香少許。有勞力或看書、著棋久坐而致脊背疼者,補中益氣湯或八物湯加黃耆。背者胸之腑,肺主氣,居胸中。肺氣滯則血脈泣,肺氣虛則不能運行陽道,肺中有痰,流注肩背,皆能作脹疼。
肩背痛乃肺分野之病。經曰:西風生於秋,病在肺,俞在肩背。故秋氣者,病有肩背,大過為病,在外則令人逆氣背痛慍慍然也。
臂痛:臂為風、寒、濕所搏,或痰流氣流,或因提挈重物,皆致臂痛,有腫者,有不腫者。因於風寒,宜五積散加羌活;因於濕,蠲痹湯多加蒼朮;因於痰,導痰湯;因於氣,烏藥順氣散;因提重傷筋,用劫勞散,或和氣飲加薑黃,蓋薑黃能入臂故也。有人坐臥為風濕所襲,但遇外有寒邪所侵即痛者,宜羌活散。
有飲酒太過,濕痰流注者,用二陳加南星、蒼朮、桔梗、枳殼、桂枝、酒芩。有血不榮於筋者,用四物加薑黃、秦艽、羌活。有氣血凝滯經絡不行所致者,舒筋湯。
控涎散,治肩背臂痛如神。(方在行痹。)
控涎丹加去油木鱉子一兩,桂五錢,治臂痛,每服二十丸,加至三十丸,妙。
丹溪治臂痛。
南星,半夏,白朮,香附,酒芩(各一錢),蒼朮(二錢),陳皮,茯苓(各五分),威靈仙(三分),甘草(少許)
花曲散,治臂痛。
紅花(炒),神麯(炒)
為末,酒調下。
薑黃散,治臂痛,非風非痰。
薑黃,甘草,羌活(各一兩),白朮(二兩),腰已下痛者加海桐皮、當歸、芍藥。
東垣治臂痛,分六道經絡,看痛在何經絡之間,以行本經藥通其氣血,血氣通則愈矣。若表上諸痛,若便擬下之則不可,當詳細辨之。
上東垣云:認經絡用藥,蓋以兩手伸直,其臂貼身垂下,大指居前,小指居後而定之。則其臂臑之前廉痛者,屬陽明經,以升麻、白芷、乾葛行之。後廉痛者屬太陽經,以藁本、羌活行之。外廉痛者屬少陽,以柴胡行之。內廉痛者屬厥陰,以柴胡、青皮行之。內前廉痛者屬太陰,以升麻、白芷、蔥白行之。
內後廉痛者屬少陰,以細辛、獨活行之。並用灸法,視其何經而取之也。
通氣防風湯,肩背痛不可回顧者,此太陽氣鬱而不行,以風藥散之。脊痛項強,腰似折,項似拔者,此足太陽經不通也。
羌活,獨活(各一錢),藁本,防風,甘草(各五分),川芎,蔓荊子(各三分)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肩背痛(附:臂痛)
肩背疼痛到無法回頭,這是太陽經氣鬱結不通;或是脊椎疼痛、頸項僵硬,腰部像要斷裂,頸部像要被拔掉一樣,這是足太陽經不通。這兩種情況都適合服用通氣防風湯。如果因為濕熱導致肩背沉重疼痛,則使用當歸拈痛湯。如果因為出汗、小便次數多且尿量少,這是風熱侵犯脾臟,脾氣鬱結而導致肩背疼痛,應瀉去風熱,服用升麻柴胡湯即可痊癒。如果因為痰飲停滯,導致肩背疼痛,則服用星香散或導痰湯。
腎氣運行失常,氣逆上衝背部,導致肩背疼痛,可以使用和氣飲加少許鹽炒小茴香。因勞累或長時間看書、下棋久坐而導致脊背疼痛,則服用補中益氣湯或八物湯加黃耆。背部是胸部的腑臟,肺主氣,位於胸中。肺氣鬱滯則血脈受阻,肺氣虛弱則無法正常運行陽氣,肺中有痰液流注肩背,都會導致脹痛。
肩背痛是肺臟病變的表現。《經書》說:西風起於秋季,病在肺,反應在肩背。因此,秋季的病氣會導致肩背疼痛,嚴重時會讓人逆氣、背痛,且感到煩躁不安。
臂痛:手臂因風、寒、濕邪侵襲,或痰液、氣血運行不暢,或因提舉重物所致。有的會腫脹,有的則不會。如果是風寒所致,則服用五積散加羌活;如果是濕邪所致,則服用蠲痹湯並增加蒼朮用量;如果是痰邪所致,則服用導痰湯;如果是氣滯所致,則服用烏藥順氣散;如果是提舉重物傷筋所致,則服用劫勞散,或服用和氣飲加薑黃(因為薑黃能入通手臂)。如果因為坐臥時受風濕侵襲,只要遇到外來寒邪就會疼痛,則服用羌活散。
如果因飲酒過度,導致濕痰停滯,則服用二陳湯加南星、蒼朮、桔梗、枳殼、桂枝、酒芩。如果因為血液不足以滋養筋脈,則服用四物湯加薑黃、秦艽、羌活。如果因為氣血凝滯,經絡不通所致,則服用舒筋湯。
控涎散,治療肩背臂痛效果奇佳。(方劑見於《行痹篇》)
控涎丹去除油木鱉子一兩,加桂枝五錢,治療臂痛,每次服用二十丸,可加至三十丸,效果極佳。
丹溪(朱丹溪)治療臂痛的處方。
南星、半夏、白朮、香附、酒芩(各一錢)、蒼朮(二錢)、陳皮、茯苓(各五分)、威靈仙(三分)、甘草(少許)
花曲散,治療臂痛。
紅花(炒)、神麴(炒),研末,酒送服。
薑黃散,治療非風非痰引起的臂痛。
薑黃、甘草、羌活(各一兩)、白朮(二兩),腰部以下疼痛者加海桐皮、當歸、芍藥。
東垣(李東垣)治療臂痛的方法,是根據六經絡辨證,觀察疼痛位於哪條經絡,再使用該經絡的藥物疏通氣血,氣血通暢則疼痛自愈。如果表面症狀是上部疼痛,而用藥卻往下治療,這是不可取的,必須仔細辨證。
東垣說:根據經絡用藥,方法是將雙手伸直,手臂貼身下垂,拇指向前,小指向後,以此確定經絡位置。手臂前側疼痛者,屬陽明經,使用升麻、白芷、葛根;後側疼痛者,屬太陽經,使用藁本、羌活;外側疼痛者,屬少陽經,使用柴胡;內側疼痛者,屬厥陰經,使用柴胡、青皮;前內側疼痛者,屬太陰經,使用升麻、白芷、蔥白;後內側疼痛者,屬少陰經,使用細辛、獨活。並配合灸法,根據所屬經絡取穴施灸。
通氣防風湯,用於治療肩背疼痛到無法回頭的情況,這是太陽經氣鬱結不通,用風藥疏散之。脊椎疼痛、頸項僵硬,腰部像要斷裂,頸部像要被拔掉一樣,這是足太陽經不通。
羌活、獨活(各一錢)、藁本、防風、甘草(各五分)、川芎、蔓荊子(各三分),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