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一卷 (1)

回本書目錄

第十一卷 (1)

1. 第十一卷

2. 郁證門

郁脈多沉伏,郁在上則見於寸,郁在中則見於關,郁在下則見於尺,左右皆然。郁脈或促,或結,或澀。滑伯仁云:氣血、食積、痰飲,一有留滯於其間,則脈必因之而止澀矣,但當求其有神。所謂神者,胃氣也。夫郁者,結滯而不通暢之謂。當升而不得升,當降而不得降,當變化而不得變化,所以為郁。

氣血沖和,百病不生。一有怫鬱,諸病生焉。丹溪云:病之屬郁者十常八九,但病有因別臟所乘而為郁者,有不因別臟所乘而本氣自郁者,此五郁也。又有氣鬱、血鬱、痰鬱、食鬱、火鬱、濕鬱六者,此六郁也。蒼朮、香附子、川芎。總解諸郁,故制越鞠丸通治之,隨證加入諸藥。

按蒼朮氣味雄壯辛烈,開發水穀之氣,乃足陽明太陰之藥。香附子下氣最速,乃陰血中快氣之藥。一升一降,足以解散其鬱。川芎直達三焦,俾生髮之氣,上行頭目,下行血海,通陰陽氣血之使也。況蒼朮尤能徑入諸經,疏泄陽明之濕,故諸郁用之多效。

王汝言云:丹溪治病,不出乎氣、血、痰三者,故用藥之要有三:氣用四君子湯,血用四物湯,痰用二陳湯。久病屬郁,故立治郁之方曰越鞠丸。蓋氣、血、痰三病,多有兼郁者,或誤藥雜亂而成郁,故用三方。治病時以郁法參之,氣病兼郁用四君子加開鬱藥;血病、痰病亦然。

五臟本氣自郁證:心郁者,神氣昏昧,心胸微悶,主事健忘,治宜肉桂、黃連、石菖蒲。肝鬱者,兩脅微膨,噯氣連連有聲,治宜青皮、川芎、吳茱萸。脾郁者,中脘微滿,生涎,少食,四肢無力,治宜陳皮、半夏、蒼朮。肺郁者,皮毛燥而不潤,欲嗽而無痰,治宜桔梗、麻黃、豆豉。

腎郁者,小腹微硬,精髓乏少,或濁或淋,不能久立,治宜肉桂、茯苓、小茴香。又有膽郁者,口苦,身微潮熱往來,惕惕然如人將捕之,治宜柴胡、竹茹、乾薑。

氣鬱者,其狀胸滿脅痛,脈沉而澀,宜二陳湯加蒼朮、川芎、香附子,或分心氣飲、木香分氣飲、七氣湯之類。血鬱者,其狀四肢無力,能食,便血,脈沉澀而芤,宜四物湯加桃仁、紅花、川芎、牡丹皮、香附子,或越鞠丸。痰鬱者,其狀動則喘,寸口脈沉而滑,宜二陳湯加南星、海石、枳殼、香附子、瓜蔞仁,或化痰丸。

食鬱者,其狀噯酸,胸滿腹脹,不能食,或嘔酸水,惡聞食氣,宜二陳湯加蒼朮、神麯、麥芽、山楂、香附子,或保和丸。火鬱者,其狀瞀悶,小便赤澀,脈沉而數,骨髓中熱,肌痹熱,捫之烙手,宜二陳湯加黃連、青黛、貝母、香附子、川芎、蒼朮、山梔子,或火鬱湯。

濕鬱者,其狀周身腫痛,或關節痛,陰雨則發,體重,頭重痛,脈沉而細,宜白芷、二朮、茯苓、川芎、香附子,或升陽除濕湯。

白話文:

郁證門

郁證的脈象多沉而伏。鬱氣在上,則寸脈表現出來;鬱氣在中,則關脈表現出來;鬱氣在下,則尺脈表現出來,左右手脈皆如此。鬱證的脈象有時快速,有時結代,有時澀滯。滑伯仁說:氣血、食積、痰飲,只要有一樣停滯在體內,脈象就會因此而澀滯,但要觀察脈象是否有力。所謂「有力」,指的是胃氣充足。所謂「鬱」,是指氣機阻滯不通暢。該升的升不上去,該降的降不下來,該變化的變化不了,這就是鬱證。

氣血調和,百病不生;只要有一點鬱結,各種疾病就都會產生。朱丹溪說:屬於鬱證的疾病佔所有疾病的八九成,但疾病有的因為其他臟腑受邪而導致鬱結,有的則不因其他臟腑受邪而本氣自鬱,這稱為「五鬱」。此外還有氣鬱、血鬱、痰鬱、食鬱、火鬱、濕鬱六種,這稱為「六鬱」。蒼朮、香附子、川芎三藥,都能解鬱,所以用它們製成越鞠丸,用以治療各種鬱證,再根據具體病情加用其他藥物。

蒼朮氣味辛烈雄厚,能疏通水穀之氣,是足陽明、足太陰經的藥物。香附子能迅速降氣,是治療陰血中氣滯的良藥。一升一降,就能夠疏散鬱結。川芎能直達三焦,使生髮之氣上行至頭目,下行至血海,能通暢陰陽氣血。況且蒼朮還能直接進入各經脈,疏泄陽明經的濕邪,所以治療各種鬱證,蒼朮都非常有效。

王汝言說:朱丹溪治病,不脫離氣、血、痰三者,因此用藥原則有三:氣虛用四君子湯,血虛用四物湯,痰濕用二陳湯。久病多屬鬱證,所以創立治療鬱證的方劑——越鞠丸。因為氣、血、痰三種病症,大多兼有鬱證,或者因為用藥錯誤導致鬱結,所以才使用這三個方劑。治療疾病時,要參照鬱證的治療方法,例如氣虛兼鬱證,就用四君子湯加一些疏解鬱結的藥物;血虛、痰濕兼鬱證也同樣如此。

五臟本氣自鬱證:心鬱表現為神氣昏暗,胸悶,健忘,治宜肉桂、黃連、石菖蒲;肝鬱表現為兩脅微脹,噯氣連連,治宜青皮、川芎、吳茱萸;脾鬱表現為中脘微脹,流涎,少食,四肢無力,治宜陳皮、半夏、蒼朮;肺鬱表現為皮膚乾燥不潤,想咳嗽卻咳不出痰,治宜桔梗、麻黃、豆豉;腎鬱表現為小腹微硬,精髓不足,小便混濁或尿頻,不能久站,治宜肉桂、茯苓、小茴香。還有膽鬱,表現為口苦,身體微熱往來寒熱,心神不安,好像有人要抓他一樣,治宜柴胡、竹茹、乾薑。

氣鬱表現為胸悶脅痛,脈沉而澀,宜用二陳湯加蒼朮、川芎、香附子,或分心氣飲、木香分氣飲、七氣湯等;血鬱表現為四肢無力,能吃東西,便血,脈沉澀而虛,宜用四物湯加桃仁、紅花、川芎、牡丹皮、香附子,或越鞠丸;痰鬱表現為活動時喘息,寸脈沉而滑,宜用二陳湯加天南星、海蛤殼、枳殼、香附子、瓜蔞仁,或化痰丸;食鬱表現為噯氣泛酸,胸悶腹脹,不能吃東西,或嘔吐酸水,聞到食物味道就噁心,宜用二陳湯加蒼朮、神麴、麥芽、山楂、香附子,或保和丸;火鬱表現為煩悶,小便赤澀,脈沉而數,骨髓發熱,肌肉痹痛發熱,摸起來像烙鐵一樣燙手,宜用二陳湯加黃連、青黛、貝母、香附子、川芎、蒼朮、山梔子,或火鬱湯;濕鬱表現為周身腫痛,或關節痛,陰雨天加重,身體沉重,頭痛,脈沉而細,宜用白芷、蒼朮、白朮、茯苓、川芎、香附子,或升陽除濕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