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一奎

《赤水玄珠》~ 第十卷 (22)

回本書目錄

第十卷 (22)

1. 葛可久先生癆症《十藥神書》內摘書七方

補腎丸,治陰虛有痰,膈不清者。

龜板(酥炙,一兩半),黃柏(炒,一兩半),牛膝(二兩),乾薑(二錢),陳皮(五錢)

為末,薑汁打糊為丸,每服七八十丸。

《保命集》黑地黃丸加五味子為,腎氣丸。治陽盛陰衰,脾胃不足,房室虛損,形瘦無力,面多青黃而無常色,此補氣益腎。

蒼朮(一斤,油浸),熟地(一斤),五味子(半斤),乾薑(秋冬一兩,夏半兩,春七錢)

上為末,棗肉丸,梧子大。食前,米飲或酒服百丸。治血虛久痔甚妙。經曰:腎惡燥,急食辛以潤之。此藥開腠理,生津液,通氣。又五味子酸以收之。此雖陽盛而不燥熱,乃是五臟虛損於內,故可益血收氣,此藥類象品方也。

丹溪云:虛勞皆積熱做成,始健時可用子和法。日後羸敗,四物湯加減送消積丸,使熱不作也。蒸蒸發熱,積病最多。

退實熱勞積痰方。

鱉甲,龜板,側柏,半夏,瓜蔞仁,黃柏,黃連

上為末,炊餅丸。

又濕痰發熱。

黃芩(炒),黃連(炒),香附(生),蒼朮

上為末,瓜蔞穰為丸。

羅太無,柴胡飲子,解一切肌骨蒸熱,寒熱往來,及傷寒發汗不解,或汗後餘熱,勞復,或婦人經病不快,產後,但有如此之症,並宜服之。

黃芩,甘草(炙),大黃,芍藥,柴胡,人參,當歸(各五錢)

姜三片,水煎服。

《保命集》,防風當歸飲子,治煩熱,皮膚索澤,食後煎服,空心,宜以此飲子下地黃丸。

柴胡,人參,黃芩,甘草,防風,大黃,當歸,芍藥(各五錢),滑石(二錢)

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姜三片,煎服。如痰嗽加半夏;如大便黃,米穀完出,驚悸溺血,淋閉,咳血,衄血,自汗,頭痛,積熱肺痿,後與大金花丸。

大金花丸

黃柏,黃芩,黃連,山梔子(生用。各一兩)

上為末,水丸,小豆大。每服百丸,溫水下,日二三服。或大便實,加大黃自利;如中外熱,此藥作散煎服,名解毒湯。或腹痛,嘔吐欲作利者,每服解毒湯半兩,加半夏、茯苓、厚朴各三錢,姜三片。如白膿後重下利者,加大黃三錢。

麥煎散,治少男室女骨蒸,婦人風血,攻疰四肢。

赤茯苓,當歸,乾漆,鱉甲(醋炙),大黃(煨),常山,柴胡,白朮,生地,石膏(各一兩),甘草(五錢)

上為末,每服三錢,小麥五十粒,水煎食後臨臥服。若用虛汗,加麻黃根一兩。東坡云:此黃州吳判官療骨蒸,黃瘦,口臭,肌熱,盜汗極效。吳君寶之,不肯妄傳。

地骨皮枳殼散,骨蒸壯熱,肌肉消爍,少力多困,夜多盜汗。

地骨皮,秦艽,柴胡,枳殼,知母,當歸,鱉甲(醋炙,等分)

上桃柳枝頭各七個,姜三片,烏梅一個,水煎臨臥服。

羅氏,秦艽鱉甲散,骨蒸壯熱,肌肉消瘦,舌紅頰赤,目倦盜汗。

白話文:

補腎丸,這個藥方是治療因為陰虛導致有痰,胸膈不清爽的人。

藥材:龜板(用酥油炙過,一兩半)、黃柏(炒過,一兩半)、牛膝(二兩)、乾薑(二錢)、陳皮(五錢)。

做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薑汁調成糊狀做成藥丸,每次服用七八十丸。

黑地黃丸(加五味子後又名腎氣丸),這個藥方是治療陽氣旺盛但陰氣衰弱,脾胃功能不足,因房事導致身體虛弱,身體消瘦無力,面色青黃且沒有光澤的人,這個藥方有補氣益腎的功效。

藥材:蒼朮(一斤,用油浸泡過)、熟地(一斤)、五味子(半斤)、乾薑(秋冬用一兩,夏天用半兩,春天用七錢)。

做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棗肉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。在飯前用米湯或酒送服一百丸。這個藥方治療血虛引起的慢性痔瘡效果非常好。古籍說:腎臟不喜歡乾燥,要趕快用辛辣的藥來潤澤它。這個藥可以疏通毛孔,產生津液,通暢氣機。又因為五味子是酸味的,可以收斂。這個藥雖然是陽氣盛但不會燥熱,而是因為五臟虛弱導致的,所以可以補血收氣,這個藥方是很典型的取象比類。

朱丹溪說:虛勞都是因為積熱引起的,剛開始身體還好的時候可以用比較溫和的方法來調理。等之後身體變得很虛弱,就要用四物湯加減,配合消積丸來服用,使熱不再產生。身體像蒸一樣發熱,通常是因為積病太多。

退實熱勞積痰方,這個藥方是治療實熱引起的勞病以及痰多的情況。

藥材:鱉甲、龜板、側柏、半夏、瓜蔞仁、黃柏、黃連。

做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炊餅做成藥丸。

又濕痰發熱,這個藥方是治療因為濕痰引起的發熱。

藥材:黃芩(炒過)、黃連(炒過)、香附(生的)、蒼朮。

做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瓜蔞穰做成藥丸。

柴胡飲子,羅太無認為這個藥方可以解除各種肌肉和骨骼的發熱,忽冷忽熱,以及傷寒發汗後沒有完全好,或是出汗後又發熱,勞累後復發,或是婦女月經不順暢,產後等出現這些症狀,都可以服用。

藥材:黃芩、甘草(炙過)、大黃、芍藥、柴胡、人參、當歸(各五錢)。

做法:加三片薑,用水煎服。

防風當歸飲子,出自《保命集》,這個藥方是治療煩躁發熱,皮膚沒有光澤的情況,飯後煎服,空腹時最好用這個藥方來送服地黃丸。

藥材:柴胡、人參、黃芩、甘草、防風、大黃、當歸、芍藥(各五錢)、滑石(二錢)。

做法:每次服用五錢,加水一碗半,三片薑,煎服。如果咳嗽痰多,可以加入半夏;如果大便呈現黃色,米穀沒有消化完全就排出,出現驚悸、尿血、小便不暢、咳血、流鼻血、自汗、頭痛、肺部積熱導致的肺痿等症狀,之後可以服用大金花丸。

大金花丸

藥材:黃柏、黃芩、黃連、山梔子(生的,各一兩)。

做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水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用溫水送服,每天服用二到三次。如果大便很硬,可以加大黃來幫助排便;如果身體內外都有熱,這個藥方可以磨成粉末煎服,叫做解毒湯。如果腹痛、想吐且想拉肚子,每次服用半兩解毒湯,加入半夏、茯苓、厚朴各三錢,三片薑。如果拉肚子且有白色膿液,可以加大黃三錢。

麥煎散,這個藥方是治療年輕男女的骨蒸潮熱,婦女的風血症,以及在四肢遊走的疼痛。

藥材:赤茯苓、當歸、乾漆、鱉甲(用醋炙過)、大黃(煨過)、常山、柴胡、白朮、生地、石膏(各一兩)、甘草(五錢)。

做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五十粒小麥,用水煎好後在飯後睡前服用。如果出虛汗,可以加入麻黃根一兩。蘇東坡說:這個藥方是黃州吳判官用來治療骨蒸潮熱,身體消瘦,口臭,肌肉發熱,盜汗,效果非常好。吳判官很珍惜這個藥方,不肯隨便傳授給別人。

地骨皮枳殼散,這個藥方是治療骨蒸發熱,肌肉消瘦,身體虛弱無力,總是覺得困倦,晚上盜汗。

藥材:地骨皮、秦艽、柴胡、枳殼、知母、當歸、鱉甲(用醋炙過,等份)。

做法:加上桃樹和柳樹的嫩枝梢各七個,三片薑,一個烏梅,用水煎好後在睡前服用。

羅氏的秦艽鱉甲散,這個藥方是治療骨蒸發熱,肌肉消瘦,舌頭發紅,臉頰發紅,眼睛疲倦,盜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