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大椿

《蘭臺軌範》~ 卷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)

1. 《靈》《素》

《靈·本輸篇》:三焦手少陽之脈,入絡膀胱,約下焦,實則閉癃,虛則遺溺。

《五味篇》:酸走筋,多食之,令人癃。

《素·宣明五氣論》:膀胱不利為癃,不約為遺溺。

《氣厥論》:胞移熱於膀胱,則癃溺血。

《骨空論》:督脈為病,癃痔遺溺。

白話文:

【《靈·本輸篇》】:三焦和手少陽經絡的脈絡,進入並連接膀胱,控制下焦。如果這部分的經絡功能過度活躍,可能會導致排尿困難;反之,如果功能不足,則可能出現尿失禁的情況。

【《五味篇》】:酸性食物對筋骨有影響,如果攝取過量,可能會導致排尿困難。

【《素·宣明五氣論》】:膀胱功能不正常會導致排尿困難,如果無法有效控制,就會出現尿失禁。

【《氣厥論》】:當胞宮的熱氣轉移到膀胱,就可能引起排尿困難和尿血的症狀。

【《骨空論》】:督脈出現問題,可能會引發排尿困難、痔瘡以及尿失禁等問題。

2. 《金匱》

淋之為病,小便如粟狀,小腹弦急,痛引臍中。淋家不可發汗,發汗則必便血。熱在下焦者,則尿血,亦令淋秘不通。小便不利者,有水氣,其人若渴。

白話文:

關於淋症這種疾病,病徵表現為小便排出時呈現如同粟粒一般的狀態,且會感到小腹部緊繃急迫,疼痛甚至連帶至肚臍周圍。患有淋症的人不宜發汗,如果強行發汗的話,可能會導致便血的情況。若是下焦部位有熱氣積聚,則可能會出現尿血,也會使得淋症更加嚴重,造成排尿困難。如果病人出現小便不順暢的狀況,可能是因為體內有水氣滯留,這類型的病人通常會感覺到口渴。

3. 《病源》

石淋,淋而出石也,腎主水,水結,則化為石。

氣淋,腎虛膀胱熱,氣脹所為也。

膏淋,淋而有肥狀似膏,故謂之膏淋。亦曰肉淋。此腎虛不能制於肥液,故與小便俱出也。

勞淋,謂勞傷腎氣而生熱成淋也。

血淋,熱淋之甚者,則尿血。心主血,血之行身,通遍經絡,循環腑臟,勞甚則散,失其常經,溢滲入胞而成血淋也。

胞轉,其病狀臍下急痛,小便不通是也。或因小便應下而強忍之,或為寒熱所迫,此二者,俱合水氣還上氣於胞,使胞屈別不得充張,外水應入不得入,內溲應出不得出,外內相壅塞,故令不通。病至四五日,乃有致死者。飽食訖,應小便而忍之,或飽食訖而走馬,或小便急疾走,或忍水入房,皆令胞轉,或胞落,並致死。數便為癃,絕不便為胞轉。

尿床,小便乃水液之餘,從膀胱入於胞,夜臥則陽氣衰伏,不能制於陰,所以陰氣獨發,於眠睡不覺尿出也。

白話文:

【石淋】,就是排尿時會排出石頭的病症,腎臟負責調節水分,如果水分在體內凝結,就可能形成石頭。

【氣淋】,由於腎臟虛弱和膀胱發熱,導致氣體脹滿造成的疾病。

【膏淋】,排尿時會有類似脂肪的物質,因此稱為膏淋,又名肉淋。這是由於腎臟虛弱,無法控制體內的脂肪液體,以致這些物質會隨著小便一起排出。

【勞淋】,因為過度勞累傷害腎氣,產生熱氣形成淋症。

【血淋】,是熱淋病情嚴重的表現,患者會尿血。心臟主管血液,血液在身體中流動,遍及全身經絡,循環於各個臟腑,過度勞累會讓血液散亂,脫離正常循環,滲入胞宮,形成血淋。

【胞轉】,病症表現為肚臍下方急劇疼痛,且無法小便。可能是因為想小便時卻硬憋著,或是受到冷熱刺激,這兩種情況都可能導致水分逆流回胞宮,使胞宮萎縮無法膨脹,外部的水分進不去,內部的尿液出不來,內外都受到阻塞,導致無法排尿。病程到第四、五天,可能會有生命危險。飯後應該小便卻憋著,或是飯後立即騎馬,或是小便急卻跑著去廁所,或是憋尿進行性行為,都可能導致胞轉,甚至胞宮脫垂,嚴重時會致命。頻繁小便稱為尿頻,完全無法小便則是胞轉。

【尿牀】,小便是身體多餘水分的排出,通常由膀胱進入胞宮,夜晚睡覺時,人體的陽氣衰退,無法抑制陰氣,因此陰氣獨自發作,在睡眠中不知不覺地排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