龔廷賢

《濟世全書》~ 兌集 卷八 (8)

回本書目錄

兌集 卷八 (8)

1. 疔瘡

夫疔瘡者,由四時迭更,陰陽交變,此二氣互相擊怒,必成暴氣,然暴氣、卒然大風、大霧、大寒、大熱,若不能避而遇襲於皮膚,入於四體,傳注經脈,遂使腠理結滿,陰陽二氣不得宣通,遂成疔毒。但疔毒之名,十有三種必發於手足間,生黃泡。其中,或紫色有一帶紅線直入者,用針於線處刺去毒血水,針時以知痛出血為妙。

否則紅線入腹攻心,必致危困。凡治疔毒,先以麵漿水飲之,吐則是,不吐則非也。大抵脈洪而數者難愈也。

治諸般惡毒發背,疔瘡極凶惡者。

川大黃(五錢),木鱉子(去殼,二錢),殭蠶(二錢),貝母(二錢)

上銼一劑,生頭酒一碗半,煎至八分,溫服。

一枝箭,凡患疔瘡、癰疽、癤毒,此藥能令內消去毒,化為黑水從小便出,萬無一失,秘之秘之。

知母,貝母,白及,半夏,天花粉,皂角刺(一方用牙皂),金銀花,穿山甲,乳香(各一錢)

上銼一服,無灰酒一碗,煎至半碗,去渣,只作一服溫服,不得加減。再將渣搗爛,加秋過芙蓉葉一兩,用蜜調井花水,和敷瘡口上,如干再用蜜水潤濕,過一宿自然消,不必用第二服藥也。

神捷一枝箭,治無名疔腫、發背,諸癰疽,未成即消,已成即潰,神效。

一枝箭(名兔兒草,貴川出),五味子根(遼東出),金銀花(名左纏藤),蒼耳根

上四味,好酒濃煎一碗飲之,少臥汗出即解。

按上方,治疔瘡俱效,任用。

又秘方,治前症,每惡瘡出初覺時,用面捏圈,圈在瘡上,取雄雞冠上血滴在患處,如瘡大,用二三隻雞冠血,少頃患處,涼入骨髓,其毒自解。

治疔瘡毒氣攻心即死。八月間野紫蕷荷,連根帶葉搗為末,香油調,先敷心口立散,後敷患處立效。

治疔瘡毒,用蒼耳子莖葉燒灰,以醋調塗瘡上,毒根即出,或用藍靛調塗亦可。

疔瘡,用雄黃為末,先用針刺四圍及中,醋和調塗之。

疔瘡,用荔枝肉一兩,陳白梅七錢,二味研成膏,用針刺破毒口以藥敷之,其疔毒即出。一方治疔瘡,用紫梗菊花根、莖、葉皆可,研取汁飲之,以渣再加酒醋敷之。

類聖散,治疔瘡惡毒腫痛神效。

川烏,草烏,蒼朮,細辛,白芷,薄荷,防風,甘草(各五錢)

上為末,雞子清調塗,留頂。

按上方,外治之劑。

治食時疫死牛馬肉,成疔腫欲死者。烏桕木葉,搗絞真汁一二碗,頓服之,得大瀉毒氣而愈。如冬月無葉,取內根研水服,亦效。未利再服,以利為度。

治誤食瘟牛馬肉,生疔毒瘡。白頸蚯蚓八九條,擂酒濾服。其渣貼瘡四圍,患處可留頭出氣。

治疔腫發背,甚至刺灸不覺痛,服藥托裡,死肉便化。枯白礬、炒鹽,各等分,研為末,每服一錢,新汲水調服。瘡未回再服,瘡回覺痛即已。

白話文:

[疔瘡]

疔瘡的發生,源自四季更替,陰陽交替變化,這陰陽二氣相互衝突激盪,必然形成暴烈的邪氣。這種暴氣、突然的大風、大霧、大寒、大熱,如果無法避免,而侵襲皮膚,進入四肢,影響經脈流動,使得肌膚腠理凝結腫脹,陰陽二氣無法正常運行,從而形成疔毒。疔毒有十三種類型,主要發生在手腳間,初期呈現爲黃色水泡。其中,若出現紫色帶紅線直接深入的症狀,應在紅線處用針刺放毒血,針刺時以感覺疼痛並出血爲佳。

若紅線上行入腹攻心,病情必定危急。治療疔毒,先讓患者飲用麪漿水,如果能引發嘔吐,則是對症,否則則不對症。一般來說,脈象洪大且數的人難以痊癒。

用於治療各種惡毒發背,極其兇險的疔瘡。

使用川大黃(五錢)、木鱉子(去殼,二錢)、殭蠶(二錢)、貝母(二錢)等藥材,一劑藥量,生頭酒一碗半,煎至八分熟,溫服。

"一枝箭",凡患有疔瘡、癰疽、癤毒,此藥能使內毒消散,毒素轉化爲黑水從小便排出,萬無一失,此乃祕方。

知母、貝母、白及、半夏、天花粉、皁角刺(一方使用牙皁)、金銀花、穿山甲、乳香(各一錢)等藥材,一劑藥量,無灰酒一碗,煎至半碗,去渣,只作一次溫服,不可隨意增減。再將藥渣搗爛,加秋過芙蓉葉一兩,用蜂蜜調井花水,混合後敷於瘡口上,如干燥再用蜜水潤溼,過一夜自然消腫,無需再次服用藥物。

"神捷一枝箭",治療無名疔腫、發背,各種癰疽,未成膿則消散,已成膿則潰破,效果神奇。

一枝箭(名兔兒草,貴川出產)、五味子根(遼東出產)、金銀花(名左纏藤)、蒼耳根等四味藥材,用好酒濃煎一碗飲用,少臥汗出即可解毒。

上述藥方,治療疔瘡均有效,任選其一使用。

另一祕方,治療上述症狀,當發現惡性瘡瘍初期,用麪糰捏成圈,圈在瘡上,取雄雞冠上的血滴在患處,如瘡瘍較大,可用兩三隻雞冠的血,片刻之後,患處涼爽入骨髓,其毒自解。

治療疔瘡毒氣攻心即死。八月間的野紫蕷荷,連根帶葉搗成粉末,用香油調和,先敷心口立即散開,後敷患處立即見效。

治療疔瘡毒,用蒼耳子莖葉燒成灰,以醋調和塗抹瘡上,毒根即會排出,或用藍靛調塗也可以。

疔瘡,用雄黃磨成末,先用針刺周圍及中間,醋和調塗於瘡上。

疔瘡,用荔枝肉一兩,陳白梅七錢,兩者研成膏狀,用針刺破毒口以藥敷之,疔毒即會排出。另一方治療疔瘡,用紫梗菊花根、莖、葉都可以,研取汁液飲用,再將殘渣加上酒醋敷於患處。

"類聖散",治療疔瘡惡毒腫痛,效果神奇。

川烏、草烏、蒼朮、細辛、白芷、薄荷、防風、甘草(各五錢)等藥材,磨成粉末,用雞蛋清調和塗抹,留頂。

上述藥方,用於外治。

治療食用時疫死牛馬肉,形成疔腫想要死的人。烏桕木葉,搗絞真汁一二碗,頓服之,得到大瀉毒氣而愈。如冬季無葉,取內根研水服,也有相同效果。未利再服,以利爲度。

治療誤食瘟牛馬肉,生疔毒瘡。白頸蚯蚓八九條,擂酒濾服。其渣貼瘡四圍,患處可留頭出氣。

治療疔腫發背,甚至刺灸不覺痛,服藥托里,死肉便化。枯白礬、炒鹽,各等分,研爲末,每次服一錢,新汲水調服。瘡未回再服,瘡回覺痛即已。

治療疔瘡不破則毒入腸胃不治。蟬蛻一味爲末,蜜水調下半碗飲之;以及用其末,津唾調塗瘡上,瘡口自潰。

端午日蛤蟆含墨治疔瘡法:

蛤蟆本是水中串,五月端午拿將來,口含黑墨樑上掛,含的黑墨化歹瘡。(此咒含墨時念。)

治療疔毒如神,用杏仁,切去下少許令平,蘸溏雞屎安坐於疔頭上即止。

另一方,治療疔腫及無名腫毒,掐瘡頭去白水,以蔥、蜜搗爛,塗患處立即已。

灸疔瘡法,大蒜搗爛成膏,塗疔四周,留瘡頂,以艾炷灸之,以爆爲度。如不爆,稍難愈,宜多灸百餘壯,無不已者。灸痘、瘡,灸蛇、蠍、蜈蚣、犬咬,並瘰癧皆效。

上述單方,治療疔瘡有效者。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