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世全書》~ 坤集 卷七 (5)
坤集 卷七 (5)
1. 喉痹
喉痹,會厭兩旁腫者,為雙乳蛾,易治;一旁腫者,為單乳蛾,難治。治乳蛾差小者,為喉痹。熱結於咽喉,且麻且癢,腫繞於外,名纏喉痹。暴發暴死者,名走馬喉風。
蘇危湯,治喉閉腫痛,危急之甚。
桔梗(二錢),山豆根(一錢),牛蒡子(一錢),荊芥穗(一錢),玄參(八分),升麻(三分),防風(八分),生甘草(一錢),竹葉(五個)
水煎頻服,外用硼砂一味,噙化嚥下,降痰消腫。
治喉痹乳蛾氣絕者,即時返活。單乳蛾,用巴豆一個去殼打碎,入綿繭殼內塞鼻,在左塞左,在右塞右;若雙乳蛾用二粒塞兩鼻。
治小兒耳後月蝕瘡,燒蚯蚓糞,合豬脂敷之。小兒患漬耳,出膿水成瘡,以蚯蚓糞末吹耳中。
一小兒自脫胎時,兩目赤腫,或作癢或生翳,此稟賦之肝火也,用九味蘆薈丸、六味地黃丸二藥而愈。
治小兒未周歲患赤眼,用黃連為細末,以茶調塗手心、足心即愈。如腫痛難開,加薑黃、皂角、朴硝為末,同敷太陽穴、手心、足心。加蔥搗爛敷之尤妙。
拔毒膏,治月內嬰兒患眼腫痛。
熟地黃一兩,以新汲水浸透,搗爛,貼兩腳心,布裹住立效。
治頭瘡胎毒等瘡。
五倍子,白芷(各一兩),花椒,黃丹(各五錢),枯白礬(一錢)
上為末,瘡濕乾摻,瘡干香油調搽。
治小兒疝氣,小腹痛引腰脊攣曲,身不能直。(京師授)
青皮,陳皮,三稜,莪朮(炮),木香,檳榔,川楝肉,芫花(醋炒,各五錢),辣桂,牽牛(生取末,各三錢),巴豆肉(不去油,一錢)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麻子大,每三丸,空心一服,午前一服,薑湯下。
一小兒脫肛不收,浮萍草為末,摻患處。
小兒自汗不止,益元散加舊蒲扇燒灰,陳麥芽湯調服。
治小兒吐蛔蟲,用苦楝根銼,佐二陳湯煎服。
治小兒蛔蟲、食蟲。宜春月初服之,即出。
川楝子,使君子,木鱉子,桑白皮,木通,黃柏,青皮,枳殼,沒藥
各等分,水一鍾煎至七分,空心溫服。
治小兒蟲積腹痛,用巴豆一枚,去殼捶去油,以硃砂一粒同研勻,用雞子一個,開頂微去白,入藥在內攪勻,仍將紙餬口,用草圈,燉在鍋內,水煮熟,令兒食之,或以茶清送下,即打下所積蟲而愈。
白話文:
[喉炎]
喉炎指的是喉部的腫脹,如果會厭兩側都腫脹,稱為雙扁桃腺炎,較容易治療;只有一側腫脹,稱為單扁桃腺炎,較難治療。當扁桃腺炎程度較輕時,則稱為喉炎。熱氣在咽喉部位結聚,造成喉部又麻又癢,外圍也跟著腫脹,這被稱為纏喉炎。突然發病並迅速死亡的,稱為走馬喉風。
蘇危湯,用於治療喉部緊閉且腫痛的緊急情況。
成分有桔梗2錢,山豆根1錢,牛蒡子1錢,荊芥穗1錢,玄參8分,升麻3分,防風8分,生甘草1錢,竹葉5片。用水煎煮後頻繁服用。另外,可以使用硼砂含在口中融化吞下,有助於化痰和消腫。
對於喉炎和扁桃腺炎導致呼吸困難的情況,能立即緩解病情。對於單側扁桃腺炎,可將一顆巴豆去殼打碎,放入蠶繭殼中塞入鼻孔,左側腫脹就塞左邊,右側腫脹就塞右邊;如果是雙側扁桃腺炎,則兩邊鼻孔都塞。
對於小兒耳後長瘡,可將蚯蚓糞燒焦,混合豬脂敷在患處。小兒耳朵流膿,可用蚯蚓糞粉末吹進耳中。
有一名新生兒,眼睛紅腫,偶爾發癢,或產生雲翳,這是因為先天性肝火旺盛,使用九味蘆薈丸和六味地黃丸兩種藥物後康復。
對於未滿周歲的小兒患紅眼,可將黃連磨成細末,以茶水調勻塗抹在手心和腳心即可痊癒。如果腫痛嚴重,眼睛難以睜開,可以加入薑黃、皁角、朴硝磨成粉,一同敷在太陽穴、手心和腳心,再加入切碎的蔥效果更佳。
拔毒膏,用於治療一個月內的嬰兒眼睛腫痛。
熟地黃一兩,先用水浸泡使其充分吸水,然後搗成泥狀,敷在兩腳心,用布包裹好,立即見效。
對於頭部瘡癰、胎毒等各種瘡,使用以下藥方:
五倍子、白芷各一兩,花椒、黃丹各五錢,枯白礬一錢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濕疹部位直接撒上,乾燥部位則以香油調勻後塗抹。
對於小兒疝氣,小腹疼痛,腰背肌肉緊張,身體無法伸直。
青皮、陳皮、三稜、炮製的莪朮、木香、檳榔、川楝肉、醋炒的芫花各五錢,辣桂、生取末的牽牛各三錢,巴豆肉(不去油)一錢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,用麵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芝麻,每次服用三粒,空腹和午前各服一次,薑湯送服。
對於小兒脫肛不收,可用浮萍草磨成粉末,撒在患處。
小兒多汗不止,可以在益元散中加入舊蒲扇燒成的灰,用陳年麥芽湯調勻服用。
對於小兒嘔吐蛔蟲,可將苦楝根磨碎,與二陳湯一起煎煮服用。
對於小兒蛔蟲和食蟲,應在春初服用以下藥方,蛔蟲即會排出。
川楝子、使君子、木鱉子、桑白皮、木通、黃柏、青皮、枳殼、沒藥,各取等量,用水一碗煎至剩七分,空腹溫服。
對於小兒因蟲積引起的腹痛,可用一顆巴豆去殼,去除油份,與一粒硃砂一同研磨均勻,打入一個雞蛋,稍微去掉蛋白,將藥物混合均勻,再將雞蛋封口,用紙粘合,放在草圈中,放在鍋內,用水煮熟,讓孩子吃掉,或用淡茶水送服,即可排出腸道內的蟲積而康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