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世全書》~ 離集 卷六 (21)
離集 卷六 (21)
1. 虛勞
上銼一劑,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
劫勞散,治勞嗽發熱,盜汗體瘦,唾中有紅,或成肺痿。
黃耆(炒),人參,白茯苓,半夏(薑製),當歸,白芍(酒炒),熟地黃(自制),阿膠(炒),五味子,甘草(炒)
上銼劑,薑棗煎服。
按上方,治虛勞痰嗽喘熱,半攻半補之劑,宜對症選用。
十全大補湯,治胃氣虛弱,吐血劫血,便血不止,以致外症惡寒發熱,自汗盜汗,食少體倦,或寒熱作渴,頭疼眩暈而似中風,或氣血俱虛,胸腹脅痛或骨節作痛,經候不調,或寒熱往來,發熱晡熱,或五心發熱,咽乾舌燥,或痰嗽喘促,胸膈虛痞,或嘔吐泄瀉,手足冷熱等症。即四君子湯合四物湯,加黃耆、肉桂。
按上方,治虛勞大補之劑。
一婦人虛勞,熱如火之燎,發渴自汗,咳嗽等症,以黃耆一兩、當歸二錢,水煎服,熱退即止。
一婦人為哭母吐血咳嗽,發熱盜汗,經水不行,此悲傷肺,思傷脾。朝服補中益氣湯加桔梗、貝母、知母,夕用歸脾湯送下六味丸而愈。
柔脾湯,治虛熱吐血、衄血、汗出,用諸止血藥而血愈盛者,立止。
甘草(炒),白芍(炒),黃耆(各半兩),熟地黃(自制一兩五錢)
上每服一兩,水酒煎服。
河車丸,治一切勞瘵虛損,骨蒸等疾。
紫河車(一具,初生男胎者尤良,洗淨杵爛。本草云:肉治瘵病,胞衣主勞損,面黔皮黑,諸疾憔悴),白茯苓(去皮,五錢),人參(一兩),乾山藥(二兩)
上為細末,麵糊和人、河車加二末,丸梧子大,每服三五十丸,空心米飲下。咳甚,五味子湯下。
六味丸,補中益氣湯,歸脾湯,四君子湯,四物湯(以上俱見補益)
白話文:
將藥材稍微切碎,加入三片生薑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劫勞散,治療因勞累引起的咳嗽發熱、盜汗消瘦、痰中帶血,甚至形成肺痿(肺部萎縮)的病症。
藥材組成:黃耆(炒過)、人參、白茯苓、半夏(用薑處理過)、當歸、白芍(用酒炒過)、熟地黃(自製)、阿膠(炒過)、五味子、甘草(炒過)
將上述藥材稍微切碎,加入生薑和紅棗一同煎煮後服用。
上述藥方,是治療虛勞引起的痰多咳嗽、氣喘發熱的藥方,屬於半攻半補的藥劑,應該根據具體病情選擇使用。
十全大補湯,治療因胃氣虛弱引起的吐血、失血不止,以致出現外感風寒、發熱、自汗盜汗、食慾不佳、身體疲倦,或者出現忽冷忽熱、口渴、頭痛眩暈等類似中風的症狀,又或者氣血雙虛,胸腹脅肋疼痛、關節痠痛、月經不調,或寒熱往來、午後發熱,或五心煩熱、咽喉乾燥、口舌乾燥,或者痰多咳嗽、氣喘急促、胸悶不適,或者嘔吐腹瀉、手腳冰冷等各種症狀。這個藥方是由四君子湯和四物湯組成,再加入黃耆和肉桂。
上述藥方,是治療虛勞的大補藥劑。
有一個婦人因虛勞而發熱如火燒般,口渴自汗、咳嗽等,用黃耆一兩、當歸二錢,用水煎煮後服用,發熱的症狀就消退了。
另有一個婦人因為哭喪母親而導致吐血咳嗽、發熱盜汗、月經不來,這是因為悲傷過度傷了肺,思慮過度傷了脾。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,加入桔梗、貝母、知母;晚上服用歸脾湯,並用六味丸一起送服,病就好了。
柔脾湯,治療因虛熱引起的吐血、流鼻血、出汗,即使使用各種止血藥也無法止血,反而出血更嚴重的情況,可以迅速止血。
藥材組成:甘草(炒過)、白芍(炒過)、黃耆(各半兩)、熟地黃(自製,一兩五錢)
每次服用一兩,用水和酒一同煎煮後服用。
河車丸,治療各種因勞損引起的虛弱疾病,包括骨蒸等病症。
藥材組成:紫河車(一個,最好是初生男嬰的胎盤,洗淨搗爛。本草記載:肉能治療癆病,胎盤主要治療勞損,皮膚暗黑、面容憔悴等症狀),白茯苓(去皮,五錢),人參(一兩),乾山藥(二兩)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麵糊將人和紫河車與藥末混合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三五十丸,空腹時用米湯送服。如果咳嗽嚴重,就用五味子湯送服。
六味丸,補中益氣湯,歸脾湯,四君子湯,四物湯(以上藥方都可以在補益類的藥方中找到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