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世全書》~ 離集 卷六 (6)
離集 卷六 (6)
1. 狂疾
狂,脈實大生,沉小死。
夫狂者,狂亂而無正定也。故肝熱甚則多怒而為狂也。狂為痰火實盛,治內下之。及狂之始發,少臥少飢,自賢者貴,妄笑妄空,心高而歌,棄衣而走也。此皆實症,宜瀉而不宜補,宜大黃湯治之。清心滾痰丸下之亦可。
大黃湯,治癲狂熱病。
大黃(四兩,酒浸一宿)
水三升煎之,分三服。
清心滾痰丸,治癲癇驚狂,一切怪症神效。
大黃(酒蒸,四兩),黃芩(四兩),青礞石(硝煅,五錢),沉香(二錢半),牙皂(五錢),犀角(五錢),麝香(五分),硃砂(五錢)
上為末,水丸,硃砂為衣,每三四十丸,滾水下。
苦參丸,治發狂無時,披頭大叫,欲殺人,不避水火。
苦參為末,蜜丸,梧子大,每服三十丸,薄荷湯送下。
治狂言鬼語,用蛤蟆一個,燒存性為末,酒調服。
治氣心風,即是痰迷心竅,發狂亂作,用花蕊石煅,酒淬一次,為末,每一錢,黃酒送服。
治心恙狂惑,用無灰酒二碗,真麻油四兩,共和勻,楊枝二十條,逐一條攪二十下,換遍楊枝,直候油酒相加如膏,煎至七分。狂者,強灌之,令熟睡,或吐或不吐,覺來即省。
雄朱丸,治因驚憂失心或思過多,氣結不散,積成痰涎,留空心包,窒塞心竅,以致狂言妄語,叫呼奔走,不避親疏。
硃砂(結塊者,二錢半,研),雄黃(二錢半,明淨者),白附子(一錢)
上和勻,以豬心血和丸,如梧子大,另用硃砂為衣,每服三丸,用人參、菖蒲煎湯下。常服一粒,能安魂定魄,補心益腎。
白話文:
[病症: 狂疾]
狂疾,脈象實大爲生存之象,脈象沉小則預示死亡。
所謂狂疾,就是精神混亂沒有常態。肝火過旺會導致憤怒失控,進而發展成狂疾。狂疾是因爲痰火過盛所造成,治療時需從內部進行調理。當狂疾初發時,患者會睡眠減少、食慾減小,自視甚高,無故笑鬧,心緒高昂唱歌,甚至裸體奔跑。這些都是實證的表現,應當採用瀉法而非補法,可以使用大黃湯來治療。或者用清心滾痰丸,用水送服也可。
大黃湯,用於治療癲狂熱病。 主要成分是大黃(四兩,酒浸一夜),用水三升煎煮,分成三次服用。
清心滾痰丸,用於治療癲癎、驚狂等疾病,對各種異常症狀有顯著效果。 成分包括大黃(四兩,酒蒸)、黃芩(四兩)、青礞石(硝煅,五錢)、沉香(二錢半)、牙皁(五錢)、犀角(五錢)、麝香(五分)、硃砂(五錢),研磨成粉末後,製成水丸,以硃砂爲外衣,每次服用三四十顆,用熱水送服。
苦參丸,用於治療不定時發作的狂疾,病人會披頭散髮大聲喊叫,甚至有傷人的傾向,不怕水火。 將苦參研磨成粉末,蜂蜜調和成丸,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服用三十顆,薄荷湯送服。
若出現胡言亂語,鬼話連篇的症狀,可以用一隻蛤蟆,燒成灰後研磨成粉末,用酒調和服用。
氣心風,也就是痰迷心竅,導致精神錯亂,可用花蕊石煅燒,再用酒淬鍊一次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黃酒送服。
對於心病引發的狂惑症狀,可用無灰酒二碗,真麻油四兩,混合均勻,用楊樹枝二十條,每一條攪拌二十次,直到油酒混合如膏狀,煎至七分,強行給患者灌服,使其熟睡,可能會出現嘔吐現象,醒來後症狀即可緩解。
雄朱丸,用於治療因受驚嚇或憂慮過度,導致氣結不散,積聚成痰,滯留在心包,堵塞心竅,從而導致胡言亂語、尖叫奔走,不分親疏的症狀。 成分包括硃砂(二錢半,研磨),雄黃(二錢半),白附子(一錢),混合均勻後,以豬心血調和成丸,大小如梧桐子,另用硃砂爲外衣,每次服用三顆,用人參、菖蒲煎湯送服。經常服用一顆,能夠安定心神,補心益腎。
2. 五癇
癇病一月數發者易治,周年一發者難治。
夫癇者,發則仆地,悶亂無知,嚼舌吐沫,背反張,目上視,手足搐搦,或作六畜聲者是也。亦因金衰木旺生風,外由驚邪入內以致之。經曰,風盛則動,正謂此也。治法,當先以瓜蒂散吐之,頑涎既盡,以通聖散下之,再服硃砂安神丸、清心鎮墜之劑而復調理之。又滾痰丸下之亦可。
瓜蒂散,治癲狂不止,得之驚憂極者。
甜瓜蒂不拘多少,為末,每服一錢,井水和一盞,投之即大吐。如吐不止,煎蔥白湯咽三五口,立解。吐後熟睡,勿令驚起,即效。
治人病癇,神志不寧,時發狂躁,多言好怒,面容不澤。
生地黃(姜焙,五錢),橘紅,貝母,茯苓,黃連,甘草(少許),遠志(甘草水泡,去心),石菖蒲,酸棗仁(炒),枳實,瓜蔞仁,天花粉
生薑煎服。
牛黃化痰丸,祛風清水,豁痰理氣,開心定志,安神鎮驚,一切癲癇、怔忡之疾。
牛黃(五分),硃砂(六錢,為衣),雄黃(一錢),天竺黃(一錢),膽星(一兩),青礞石(一兩,火硝一兩,入傾銀罐內,大火煅如黃金色),烏犀角(一錢二分半),沉香(一錢二分半),石菖蒲(去毛,一兩),殭蠶(薑汁炒,七錢),蟬退(去足,五錢),天麻(薑汁炒,五錢),黃芩(二兩,炒),大黃(酒浸九蒸九曬,二兩),豬心血(二個)
上為細末,竹瀝打稀糊,入豬心血同和為丸,如綠豆大,每六十丸,空心臨臥薄荷湯下。忌驚恐怒氣。
治驚癇,白礬一兩,半生半枯,荊芥穗二兩,為末,麵糊丸,黍米大,硃砂為衣,每服二十丸,薑湯送下。
寧神丹,祛風化痰,寧心定志,清熱降火,補養氣血。不時潮作者可服。久服此藥者,拔去病根,永不再發。
人參(五錢),白朮(去蘆炒,五錢),白茯神(去皮木,五錢),當歸身(酒洗,一兩),川芎(三錢),懷生地黃(一兩),南星(泡,一兩),半夏(泡,一兩),陳皮(二錢),遠志(甘草水泡去心,五錢),麥門冬(去心,五錢),黃連(薑汁炒,五錢),黃芩(酒炒,三錢),石膏(煅,一兩),荊芥(五錢),獨活(五錢),天麻(七錢),白附子(三錢),犀角(五錢),辰砂(五錢,另研),珍珠(三錢),牛黃(三錢),殭蠶(五錢),甘草(三錢),酸棗仁(炒,五錢),金箔(三十片)
上為細末,酒打稀糊為丸,如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心白湯下。
追風祛痰丸,治諸風癇暗風。
防風,天麻,殭蠶(炒,去絲),白附子(煨,各一兩),全蠍(去毒炒),木香(各半兩),豬牙,皂角(炒,一兩),白礬(枯半兩),半夏(湯炮七次研為末,秤六兩分作二份,一份用皂角洗漿作曲,一份用生薑汁作曲),南星(三兩,銼一半白礬水浸,一半皂角水浸一宿),硃砂(七錢半,另研為衣)
白話文:
五癇
癲癇每月發作幾次,容易治癒;每年發作一次,就難治了。
癲癇發作時,病人會倒地,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咬舌吐沫,背部反弓,眼睛向上看,手腳抽搐,甚至會發出像牲畜一樣的聲音。這主要是因為金氣不足,木氣旺盛而生風,加上外邪入侵所致。經書上說:「風盛則動」,就是指這個道理。治療方法,應該先用瓜蒂散催吐,把頑固的痰涎吐乾淨後,再用通聖散通便,然後服用硃砂安神丸或其他清心鎮靜的藥物調理。也可以服用滾痰丸。
瓜蒂散,用於治療癲狂不止,因驚憂過度引起的疾病。
用甜瓜蒂(數量不限)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(約3克),用井水一盞(約200毫升)送服,服用後會大量嘔吐。如果吐個不停,可以喝幾口蔥白湯來止吐。嘔吐後熟睡,不要驚醒病人,療效最佳。
治療癲癇,神志不安,時常發狂躁,多言易怒,面色晦暗的方子:
生地黃(姜汁炒,5錢)、橘紅、貝母、茯苓、黃連、甘草(少許)、遠志(甘草水泡去心)、石菖蒲、酸棗仁(炒)、枳實、瓜蔞仁、天花粉,用生薑水煎服。
牛黃化痰丸,具有祛風清熱、豁痰理氣、開心定志、安神鎮驚的功效,適用於各種癲癇、心悸等疾病。
牛黃(5分)、硃砂(6錢,作丸衣)、雄黃(1錢)、天竺黃(1錢)、膽星(1兩)、青礞石(1兩,用火硝1兩同煅至黃金色)、烏犀角(1錢2分5)、沉香(1錢2分5)、石菖蒲(去毛,1兩)、殭蠶(薑汁炒,7錢)、蟬蛻(去足,5錢)、天麻(薑汁炒,5錢)、黃芩(2兩,炒)、大黃(酒浸九蒸九曬,2兩)、豬心血(2個)
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,用竹瀝調成稀糊狀,加入豬心血混合成綠豆大小的丸子,每服60丸,空腹或睡前用薄荷湯送服。忌諱驚恐、怒氣。
治療驚癇的方子:白礬(1兩,半生半枯)、荊芥穗(2兩),研磨成粉,用麵糊做成黍米大小的丸子,硃砂為衣,每次服用20丸,用薑湯送服。
寧神丹,具有祛風化痰,寧心定志,清熱降火,補益氣血的功效。對於時常潮熱的患者可以服用。長期服用此藥,可以根治疾病,不再復發。
人參(5錢)、白朮(去蘆炒,5錢)、白茯神(去皮木,5錢)、當歸身(酒洗,1兩)、川芎(3錢)、懷生地黃(1兩)、南星(泡,1兩)、半夏(泡,1兩)、陳皮(2錢)、遠志(甘草水泡去心,5錢)、麥門冬(去心,5錢)、黃連(薑汁炒,5錢)、黃芩(酒炒,3錢)、石膏(煅,1兩)、荊芥(5錢)、獨活(5錢)、天麻(7錢)、白附子(3錢)、犀角(5錢)、辰砂(5錢,另研)、珍珠(3錢)、牛黃(3錢)、殭蠶(5錢)、甘草(3錢)、酸棗仁(炒,5錢)、金箔(30片)
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,用酒調成稀糊狀,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50丸,空腹用白湯送服。
追風祛痰丸,治療各種風寒引起的癲癇和暗風。
防風、天麻、殭蠶(炒,去絲)、白附子(煨)、各一兩;全蠍(去毒炒)、木香,各半兩;豬牙、皂角(炒),各一兩;白礬(枯半兩);半夏(湯炮七次研為末,秤六兩分作二份,一份用皂角洗漿作曲,一份用生薑汁作曲);南星(三兩,一半用白礬水浸,一半用皂角水浸一宿);硃砂(七錢半,另研為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