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世全書》~ 震集 卷四 (27)
震集 卷四 (27)
1. 腸澼
大便下血:有腸風下血,必在糞前;有臟毒下血,必在糞後。
腸澼下血,宜浮小沉遲,忌數疾及大。
人患腸風下血者,何也?人腸皆有脂裹之,厚則腸實而安,腸中本無血,血緣有風或有熱,以消其脂,腸遂薄,滲入身中血。初患者,必服冷藥而愈。服之過者,則腸寒而脂愈不生,其血必再作。凡熱者,其血鮮;冷者,其血清黑。察其冷熱用藥可也。(冷者用斷紅丸,熱者擇諸方治之。)
腸胃流熱則糞門暴腫。用蝸牛細研,塗之則消。
滌腸法(主方),治大便下血,大腸痛不可忍,肛門腫起。
大黃,黃連,黃芩,黃柏,梔子,連翹,赤芍,枳殼,防風,甘草
上銼,水煎空心服。外用金鳳花煎水頻洗,肛門腫痛立消。
按上方,治便血,內有實熱者宜之。
滋陰清腸湯,治大便下血,腸風下血。
當歸,生大黃,白芍,枳殼,黃連,槐花,地榆,防風,甘草
上銼,水煎空心服。
治臟毒下血方
當歸,川芎,白芍,生地黃,黃連(炒),枳殼(炒),防風,荊芥,槐花(炒),地榆,烏梅,甘草,樗根白皮(即椿根皮)
上銼,水煎食前服。
治腸風,糞前後下血。四物湯合黃連解毒湯,加苦參、槐角子、地榆、側柏葉。
治臟毒下血,用黃連解毒湯合四物湯,相停為末,滴水為丸,每服八九十丸,空心陳米飲送下。
按上方,治便血屬虛有熱者宜之。
枳連丸,治腸胃閉悶下血,積熱臟毒。
黃連(四兩,炒),枳殼(四兩,炒)
上為末,水糊為丸,如梧子大,每服七十丸,茶清下。
斷紅散,治腸風臟毒下血。
烏梅肉(一兩,焙),五倍子(五錢,炒),槐花(三錢),枳殼(炒,一錢五分),黃連(三錢,炒),地榆(二錢),荊芥穗(三錢),白芷(二錢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空心酒調服。遠年者亦斷根。
按上方,治臟毒下血專清之劑。
斷紅丸,治臟腑虛寒,下血不止,面色萎黃,日久羸瘦。
嫩黃耆(去蘆),當歸(酒浸),川續斷(酒浸),真阿膠(蛤粉炒),側柏葉(炒黃),鹿茸(醋煮),大附子(炮去皮臍,各一兩),白礬(枯,五錢)
上為末,醋煮糊為丸,如梧子大,每服七十丸,空心米飲送下,神效。
丹溪云:下血久不愈者,後用溫劑。先用四物湯加炮薑、升麻,後服此斷紅丸收功。腸風下血。熱者,其血鮮;冷者,其血青黑或成塊。
按上方,治臟寒下血溫補之劑。
滋陰臟連丸,治大便下血去多,以致陰虛,四肢無力,面色萎黃,用六味地黃丸一料,為末,加黃連酒拌炒三兩,槐花乳汁蒸三兩,綿紋大黃酒蒸三兩,與地黃丸料和勻,裝入雄豬大腸頭內,兩頭絲線扎之,糯米三升煮飯樣,將藥腸藏於飯內蒸一炷香為度,待冷取出去兩頭,將藥腸搗爛為丸,白湯下。
白話文:
[腸澼],也就是大便出血的情況:一種是腸風導致的大便出血,這種情況血會在糞便之前出現;另一種是臟毒導致的大便出血,這種情況血會在糞便之後出現。
大便出血的情況,理想的脈象應該是輕淺而微弱,深沉而緩慢,最忌的是快速而強烈,或者太大。
人如果出現腸風導致的大便出血,是怎麼回事呢?人的腸道原本都被脂肪包裹著,脂肪厚的話,腸道就健康而安全,腸道本身並沒有血液。但如果腸道裡有風邪或熱邪,就會消耗掉脂肪,使得腸壁變薄,身體的血液就會滲透進來。剛開始出血的人,通常服用一些涼性藥物就能好轉。但過度服用涼性藥物,就會讓腸道過冷,脂肪更難生成,出血的情況就會再次發生。通常,熱性的出血,血色較鮮紅;冷性的出血,血色則較暗黑或成塊。只要判斷出是冷性還是熱性,就可以選擇適當的藥物治療了。
腸胃如果有熱氣,就會導致肛門突然腫脹。可以使用蝸牛磨碎後敷在腫脹處,就能消除腫脹。
腸道清洗法,用來治療大便出血、大腸劇痛無法忍受以及肛門腫脹的情況。
使用大黃、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梔子、連翹、赤芍、枳殼、防風、甘草這些藥材。將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,空腹時服用。另外,可以用金鳳花煎水頻繁地清洗肛門,肛門的腫脹和疼痛就能立即消失。
上述藥方,主要用來治療因腸胃實熱導致的大便出血。
滋陰清腸湯,用來治療大便出血,尤其是腸風導致的大便出血。
使用當歸、生大黃、白芍、枳殼、黃連、槐花、地榆、防風、甘草這些藥材。將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,空腹時服用。
治療臟毒導致的大便出血的方子
使用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生地黃、黃連(炒)、枳殼(炒)、防風、荊芥、槐花(炒)、地榆、烏梅、甘草、樗根白皮(椿根皮)這些藥材。將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,在飯前服用。
治療腸風,糞便前後出血的情況。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黃連解毒湯,再加入苦參、槐角子、地榆、側柏葉。
治療臟毒導致的大便出血,可以使用黃連解毒湯加上四物湯,混合成粉末,滴水做成丸狀,每次服用八九十粒,空腹時用陳米飲吞服。
上述藥方,主要用來治療因虛弱且有熱氣導致的大便出血。
枳連丸,用來治療腸胃閉塞悶熱導致的大便出血,以及長期積累的熱毒。
使用黃連(四兩,炒)、枳殼(四兩,炒)這些藥材。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水和成丸狀,大小像梧桐子,每次服用七十粒,用茶水吞服。
斷紅散,用來治療腸風和臟毒導致的大便出血。
使用烏梅肉(一兩,烘培)、五倍子(五錢,炒)、槐花(三錢)、枳殼(炒,一錢五分)、黃連(三錢,炒)、地榆(二錢)、荊芥穗(三錢)、白芷(二錢)這些藥材。將藥材磨成細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空腹時用酒調和服用。對於長期出血的情況,也能根治。
斷紅丸,用來治療臟腑虛寒,大便出血不止,面色萎黃,長時間瘦弱。
使用嫩黃耆(去蘆)、當歸(酒浸)、川續斷(酒浸)、真阿膠(蛤粉炒)、側柏葉(炒黃)、鹿茸(醋煮)、大附子(炮去皮臍,各一兩)、白礬(枯,五錢)這些藥材。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醋煮成糊狀,做成丸狀,大小像梧桐子,每次服用七十粒,空腹時用米飲吞服,效果神奇。
丹溪說:如果大便出血的情況長期無法痊癒,後期應該使用溫和的藥物。先使用四物湯加上炮薑、升麻,然後服用這個斷紅丸來收尾。腸風導致的大便出血,熱性的出血,血色較鮮紅;冷性的出血,血色則較暗黑或成塊。
滋陰臟連丸,用來治療大便出血過多,導致陰虛,四肢無力,面色萎黃。使用六味地黃丸一料,磨成粉末,加上黃連酒拌炒三兩、槐花乳汁蒸三兩、綿紋大黃酒蒸三兩,與地黃丸料混合均勻,裝入雄豬大腸頭內,兩頭用絲線扎緊,用糯米三升煮成飯的樣子,將藥腸藏在飯裡面蒸一炷香的時間,等到冷卻後取出,去掉兩頭,將藥腸搗爛成丸狀,用白湯吞服。
治療腸風導致的大便出血,可以使用楓球稍微炒一下,曬乾後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酒調和吞服。也可以用米湯代替。
治療腸風和臟毒的奇特方子,一兩槐花加上一兩黃連,只能一起炒不能研磨,如果血在糞便之前,就用槐花調酒;如果血在糞便之後,就用黃連調酒。
治療大便出血,可以使用石蓮肉四兩,去殼搗碎,放入公豬肚子裡用水煮爛,去掉蓮肉,將豬肚子和湯一起吃掉,立刻就能止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