龔廷賢

《雲林神彀》~ 卷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3)

1. 嘔吐

脈滑數為嘔,代者霍亂,微滑者生,澀數凶斷。

嘔吐有聲亦有物,胃氣損傷食即出,症有寒熱並虛痰,對症投方慎毋忽。(治嘔吐不止,聞藥即吐,百方不效,以伏龍肝為末,水丸塞兩鼻孔,卻服對症藥,遂不再吐)

嘔吐吐不止,飲食食不下,和胃與清熱,千金也無價。

保中湯,內藿香梗,陳皮半夏茯苓等,白朮梔子與砂仁,甘草芩連炒不冷。(十味)

白話文:

脈象滑而數表示有嘔吐現象;脈象間歇不規則的稱為霍亂。脈象微滑的預後較好,而脈象澀數則表示病情嚴重,預後不佳。

嘔吐是聲音和物質一同排出,表明胃部功能受損,食物一進入胃部就立刻被排出。病症可能伴有寒熱,以及虛痰的現象,治療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對症藥物,不可掉以輕心。

對於嘔吐不止、聽到藥物名字就立刻嘔吐、多種方法都無法止吐的情況,可以使用伏龍肝研磨成粉,用水調製成丸狀,放入雙側鼻孔,然後服用對症藥物,這樣便能停止嘔吐。

嘔吐不停,飲食難以下嚥,這時需要同時調理胃部和清熱解毒,這種情況的治療價值無價,堪比千金。

「保中湯」中包含了藿香梗、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白朮、梔子和砂仁、甘草、黃芩和連翹(炒熟),這些都是溫和調理脾胃、清熱解毒的藥物。

嘔吐噦清水,冷涎出不止,屬寒脈沉遲,理中病自愈。

理中官,桂炒乾姜,白朮人參丁藿香,茯苓砂仁姜半夏,陳皮烏梅一個嘗。(十一味)

嘔吐作煩渴,此是胃中熱,六脈來數時,清火藥堪啜。

黃連竹茹,用山梔,人參白朮茯陳皮,甘草麥門白芍炒,烏梅炒米棗煎之。(十味)

嘔吐噦痰涎,痰與火相煎,化痰與清火,一服即安然。

二陳湯,里加人參,砂仁白朮竹茹煎,麥門烏梅山梔炒,薑棗同煎病自痊。(十一味)

白話文:

如果嘔吐、口中泛出清水,並且一直流著冷涎,脈象冰冷沉緩,這是屬於寒症,服用理中湯就可以自行痊癒。理中湯的配方是:桂皮炒乾薑、白朮、人參、丁香、藿香、茯苓、砂仁、生薑、半夏、陳皮、烏梅各一錢。

如果嘔吐伴隨口渴煩躁,這是胃火旺盛導致,脈象跳動頻速,需要服用清火藥來緩解。清火藥的配方是:黃連、竹茹、山梔子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、麥門冬、白芍(炒)、烏梅(炒)、米棗,一起煎服。

如果嘔吐伴隨口中痰涎,這是痰火交煎所致,需要化痰清火,服用一劑藥就可以痊癒。二陳湯里加人參、砂仁、白朮、竹茹煎服,再加入炒麥門冬、炒烏梅、炒山梔子,以及生薑、大棗,一起煎服,病症就能自行痊癒。

水寒停於胃,嘔吐不得止,療之宜燥濕,脾胃加調理。

茯苓半夏二陳湯,,蒼朮厚朴與乾薑,砂仁烏梅藿香葉,生薑煎服見神方。(十味)

嘔吐因傷食,飽悶作酸氣,消食更和脾,嘔吐自然止。

香附平胃散,治傷食嘔吐。(方見傷食)

病久只嘔吐,胃虛不納穀,養胃更和脾,王道無欲速。

六君湯,里加歸芍,砂仁蓮肉炒山藥,藿香烏梅炒米煎,生薑棗子為引佐。(十三味)

白話文:

水寒停於胃,嘔吐不得止,療之宜燥濕,脾胃加調理。

在胃部積聚了寒涼的水分,導致嘔吐無法停止,治療時應當調理胃部的濕氣,並加強對脾胃的調理。

茯苓半夏二陳湯,蒼朮厚朴與乾薑,砂仁烏梅藿香葉,生薑煎服見神方。(十味)

使用茯苓、半夏、二陳湯、蒼朮、厚朴、乾薑、砂仁、烏梅、藿香葉和生薑煎煮後服用,可以見到奇效(共十種材料)。

嘔吐因傷食,飽悶作酸氣,消食更和脾,嘔吐自然止。

嘔吐是由於消化不良,導致腹內感到滿悶,並產生酸氣,通過消食和調理脾臟,嘔吐自然就會停止。

香附平胃散,治傷食嘔吐。(方見傷食)

使用香附平胃散可以治療由消化不良引起的嘔吐。

病久只嘔吐,胃虛不納穀,養胃更和脾,王道無欲速。

長期只出現嘔吐的情況,可能由於胃虛,無法吸收食物,應該養胃並調理脾臟,遵循正確的治療原則,不要急躁。

六君湯,里加歸芍,砂仁蓮肉炒山藥,藿香烏梅炒米煎,生薑棗子為引佐。(十三味)

使用六君湯,加上當歸和芍藥,並加入砂仁、蓮肉、炒山藥、藿香、烏梅、炒米、生薑和棗子煎煮,可以達到治療效果(共十三種材料)。

2. 噁心

噁心心中常兀兀,欲嘔不嘔吐不吐,此為噁心非心病,寒熱痰虛停食水,治之須與嘔吐同,隨機應變毋膠柱。

白話文:

常常感到噁心想吐但又沒有真正吐出來的情況,這不是因為有心臟疾病所引起的噓噁感。引起這種症狀的原因可能是感冒、發燒、痰多、氣虛或是消化不良等問題。治療的方法和處理嘔吐的方式相同,但是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進行調整,不要墨守成規。

3. 翻胃

脈浮緩者生,沉澀者死。

脈澀而小血不足,脈大而弱氣不足。

翻胃五味七情過,五臟火動津液涸,氣虛不運則生痰,血虛不潤而生火,補氣生血養胃脾,清火化痰把郁破,戒氣斷味慢調和,勿行香燥生災禍。

安胃湯,中參朮陳,茯苓山藥炒砂仁,歸連夏草藿香葉,蓮肉烏梅薑棗尋。(十味)

順氣和中,二陳先,白朮枳實炒黃連,香附砂仁山梔炒,神麯嬌泥河水煎。(十味)

白話文:

脈象浮而緩表示病人生機旺盛,有生的可能;脈象沈而澀則表示病重,可能走向死亡。

脈象澀且細,可能是血液不足;脈象大而弱,則是氣血兩虛。

如果胃部受到食物(五味)與情緒(七情)過度影響,會導致內臟火氣上升、津液流失。氣血不足時,會生痰或生火。應補充氣血,養護脾胃,清熱解毒,消痰除鬱,避免吸入刺激性氣體,控制飲食,慢慢調整身體,切勿食用香燥之物以防禍患。

「安胃湯」,主要材料為:人參、白朮、陳皮、茯苓、山藥、炒砂仁、當歸、連翹、夏草、藿香葉、蓮肉、烏梅、薑、棗(共十味)。

「順氣和中」,主要材料為:二陳湯、白朮、枳實、炒黃連、香附、砂仁、山梔、神麯、嬌泥河(共十味)。

王道無憂散,二陳,香砂四物柏梔芩,烏附豬通天麥草,赤苓赤芍藿檳尋。(二十四味)

三子散,治胃翻噎,白芥蘿蔔胡荽列,等分為末每五分,燒酒食後調和啜。

五子散,治氣噎脹,蘇蘿芥各五錢重,山楂香附各二錢,為末合作芥末用。

年老陰血虛,痰火氣結滯,飲食不能下,乃成膈噎氣。

白話文:

"王道無憂散",由二陳,香砂四物柏梔芩,烏附豬通天麥草,赤苓赤芍藿檳尋這二十四味藥材組成。

"三子散",用於治療胃部翻騰、噎食的症狀。主要藥材包括白芥、蘿蔔、胡荽,均等分量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分,以燒酒調和飲用,在飯後服用。

"五子散",用於治療氣體阻塞、脹滿的症狀。主要藥材包括蘇蘿、芥菜、蘿蔔、山楂、香附,其中蘇蘿和芥菜各取五錢重,山楂和香附分別取二錢,研磨成粉末後,配合使用。

對於年老體弱、陰血不足、痰火氣結、飲食難以下嚥的人來說,容易形成膈噎氣的症狀。

當歸養血四物湯,,枳連陳樸貝沉香,香附茯苓紫蘇子,瓜蔞竹瀝棗生薑。(十七味)

年少患膈噎,胃脘血乾竭,便調食不下,生津與補血。

生津補血湯,蘇子,歸芍二黃茯貝母,陳枳砂仁炒黃連,沉香水磨不用煮。(十二味)

嘔吐翻胃,愈後調理,滋補氣血,保和脾胃。

白話文:

當歸養血四物湯,加上枳實、連翹、陳皮、貝母、沉香、香附、茯苓、紫蘇子、瓜蔞、竹瀝、大棗、生薑,共十七味。這方適用於年輕時患有膈噎,胃脘血乾竭,食慾不振,需要生津補血的患者。

生津補血湯則由蘇子、當歸、芍藥、生地黃、熟地黃、茯苓、貝母、陳皮、枳實、砂仁、炒黃連、沉香組成,共十二味。沉香用水磨成粉,不用煮。此方用於嘔吐翻胃後調理,滋補氣血,保和脾胃。

養血助胃,芎歸芍,山藥蓮肉一兩銼,熟黃薑汁炒八錢,扁豆茯苓六錢著。人參五錢草三錢,白朮一兩三錢佐,薑汁曲糊為丸子,百丸滾水空心嗑。

白話文:

這段古文中醫的文字是描述一個方劑的組成和服用方法。

簡單來說,這個方劑是由多種中草藥混合而成,包括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山藥、蓮肉、熟地黃、乾薑(用生薑汁炒過)、扁豆、茯苓等成分。其中每種草藥的份量不同:川芎、當歸、白芍各一兩;山藥、蓮肉各一兩並切碎;熟地黃、乾薑各八錢(約30克);扁豆、茯苓各六錢(約20克)。另外還有人參五錢(約17克),甘草三錢(約10克),以及白朮一兩三錢(約46克)作為輔料。

最後,這些草藥被製成丸狀物質,每個丸重約一百個單位。服用時應在空腹時用水煮沸後吞服。

4. 呃逆

脈宜浮緩,忌弦急結代促微。

發呃一名即咳逆,氣逆上衝而作聲,起自胃火為易治,陰火上衝最難平。

發呃屬寒者,多因胃口虛,手足時厥冷,脈沉細無疑。

丁香柿蒂,桂良薑,木陳茴乳藿香良,厚朴陳皮甘半夏,砂仁十四味煎膏。

發呃屬熱者,發熱多煩渴,脈數認其真,休將熱藥啜。

小柴胡湯,不用參,藿茴沉木與砂仁,梔子陳皮並柿蒂,竹茹烏梅效有神。(十四味)

白話文:

脈象應當輕柔緩和,避免出現弦硬、緊繃、跳動不規則或是頻率過快以及脈搏微弱的情況。呃逆,又稱為咳嗽逆轉,是因氣體逆流上沖所產生的聲音。若是由胃火引起,通常較容易治療;然而,若是陰火上沖,則極難平復。

呃逆若是由寒冷因素導致,往往伴隨胃口虛弱,手腳時常感到冷,脈象沈細,無疑是寒症的表現。

對於寒性呃逆,可使用丁香、柿蒂、桂枝、良姜、木香、陳皮、茴香、乳香、藿香等調和脾胃的藥物,加入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半夏、砂仁等,煎煮成膏狀服用。

若是呃逆由熱性因素引起,常伴有發熱和口渴,脈象快速,不可誤用熱性的藥物。對於熱性呃逆,可以使用小柴胡湯(不加入人參),加入藿香、茴香、沈香、木香、砂仁、梔子、陳皮、柿蒂、竹茹、烏梅等藥物,這些藥物能有效治療熱性呃逆。

請注意,以上藥方應用需由專業醫師評估,並根據個體情況調整,不可自行使用。

胃中有痰火,亦令人發呃,清火豁痰涎,服之立可得。

黃連竹茹,麥門冬,山梔陳皮半夏同,沉木茴香紫蘇子,砂仁甘草可收功。(十三味)

水寒停胃口,發呃不得了,燥濕與溫寒,醫人須要曉。

茯苓半夏,並柿蒂,丁香茴香與薑桂,厚朴陳皮草砂仁,沉木藿香十四味。

臍下氣上升,發呃屬陰火,降火與滋陰,自然得安可。

滋陰降火湯,(方見虛勞,治陰火上升發呃。依本方加砂仁、沉香、廣木香、山梔、柿蒂,神妙)

白話文:

胃部有痰火時,也會使人產生呃逆的症狀,使用能清熱解火、化痰止涎的藥物,服下後可以立即得到緩解。

成分包括:黃連、竹茹、麥門冬、山梔、陳皮、半夏、沈木、茴香、紫蘇子、砂仁、甘草,共十三種藥材。

當胃部受涼而導致呃逆時,必須先瞭解如何調和燥濕與溫寒的藥性。

成分包括:茯苓、半夏、柿蒂、丁香、茴香、薑桂、厚朴、陳皮、草砂仁、沈木、藿香,共十四種藥材。

如果腹部下部的氣上升,引發呃逆,且這是由陰火所引起的,那麼使用能降火與滋陰的藥物,自然就能得到安寧。

有一個滋陰降火湯的方子(詳細內容見於虛勞的治療,專門針對因陰火上昇而引起呃逆的情況),在這個方子中根據情況加入砂仁、沈香、廣木香、山梔、柿蒂,效果非常神奇。

中氣短不足,發呃氣不續,六脈必虛微,補氣是其福。

補中益氣湯(方見內傷,加五味、麥門冬、黃柏或少加附子)

傷寒大熱症,陽明經內實,醫者失於下,因而致咳逆。

六一順氣湯(方見傷寒)

傷寒熱傳經,醫誤用薑桂,熱藥助火邪,痰火發咳逆。

黃連解毒湯、白虎湯,及竹瀝之類治之,或黃荊子皮水煎,服之立止咳。

白話文:

如果一個人氣虛不足,容易打嗝,呼吸短促,脈象虛弱,補氣是最好的方法。可以用補中益氣湯,加五味、麥門冬、黃柏,或少加附子來調理。

傷寒病人發高燒,陽明經實熱,醫生如果沒有用下法治療,就容易導致咳嗽逆氣。可以用六一順氣湯來治療。

傷寒病人熱邪傳遍經絡,醫生錯誤地使用薑桂等溫熱藥物,反而助長了火邪,導致痰火上炎,出現咳嗽逆氣。可以用黃連解毒湯、白虎湯,以及竹瀝等來治療,也可以用黃荊子皮煎水服用,效果立竿見影。

瀉痢與傷寒,結胸併發黃。若還發呃逆,難以得安康。

灸咳逆法:乳根二穴,直乳一寸六分。婦人在乳房下,起肉處陷中,灸七壯效。

白話文:

瀉痢與傷寒併發黃疸和結胸,並且出現嘔吐的情況,難以恢復健康。 鍼灸治療咳嗽的方法是,在乳頭下方兩處穴位,距離乳頭1.6英吋的地方進行艾灸,女性在乳房下的凹陷部位施灸7次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