龔廷賢

《雲林神彀》~ 卷一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0)

1. 傷食

氣口脈多緊盛。

飲食過多脾胃傷,傷食夾氣感寒涼,肚腹脹痛發寒熱,消食發表順氣良。

行氣香蘇散,秘傳,陳皮烏藥枳羌先,蒼芎麻草同煎服,內傷外感服之痊。(十味)

飲食多停滯,痞脹痛難當,便難凝熱積,消導即安康。

枳實大黃湯,厚朴,檳榔甘草同煎著,腹痛甚者加木香,一劑教君即安樂。(五味)

消滯丸子,黑牽牛,炒來為末二兩頭,香附五靈各一兩,醋糊為丸病自瘳。(三味)

飲食冷停積,寒涼傷太陰,嘔噦腹痞痛,消散病難侵。

香砂養胃,蒼白陳,參苓厚朴白蔻仁,更有木香甘草炙,薑棗同煎效若神。(十味)

人若不思食,食後返倒飽,此是脾氣虛,安胃自然好。

香砂六君,參朮苓,半夏陳皮益智仁,甘草木香白豆蔻,厚朴姜炒極溫平。(十二味)

飲食自倍,脾胃乃傷,溫平胃氣,始得安康。

香砂平胃,蒼朮陳,甘草枳實木香真,更有藿香姜一片,敢教胃氣得和平。(八味)

酒性有熱毒,氣與味俱陽,太過損元氣,節飲壯神光。

葛花解酲,白蔻仁,參朮青陳砂茯苓,澤瀉豬苓神麯炒,生薑干與木香並(十三味)

酒食被人勸飲多,胸腹脹痛怎奈何,鹽花擦牙水漱咽,如湯沃雪笑呵呵。

白話文:

[消化不良]

氣口脈象顯示緊盛,這表示飲食過量導致脾胃受損。當食物傷害了脾胃,加上感受寒涼之氣,會造成肚子脹痛且伴隨寒熱交錯的症狀,需用能促進消化、散寒、順氣的療法。

行氣香蘇散,這是個祕傳配方,主要成分包含陳皮、烏藥、枳實、羌活,再配合蒼朮、麻黃、甘草一起煎煮服用,對於內傷和外感都有很好的療效。(共十種成分)

飲食過量容易引起腸胃阻塞,產生脹痛感,嚴重時排便困難,身體會有熱積,透過消導法則可以恢復健康。

枳實大黃湯,使用厚朴、檳榔、甘草共同煎煮,若腹痛劇烈可加入木香,一劑下去即可舒緩不適。(共五種成分)

消滯丸子,黑牽牛為主要成分,炒熟後研磨成粉約二兩,再加入香附、五靈脂各一兩,以醋和成丸,服用後疾病自然痊癒。(共三種成分)

飲食過冷或過量,會傷害到脾胃,造成嘔吐、腹痛等症狀,需用能散寒、調理脾胃的療法。

香砂養胃,主要成分包括蒼朮、白朮、陳皮、黨參、茯苓、厚朴、白豆蔻、木香、甘草,煎煮時可加入薑、棗,效果更佳。(共十種成分)

如果食慾不振,吃完飯後反而感到飽脹,這可能是脾胃功能虛弱,需調理脾胃才能恢復正常。

香砂六君子,主要成分有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半夏、陳皮、益智仁、甘草、木香、白豆蔻、厚朴,煎煮時可用薑炒,溫和而平和。(共十二種成分)

飲食過量,脾胃功能易受損,只有溫和地調理胃氣,才能獲得健康。

香砂平胃散,主要成分包括蒼朮、陳皮、甘草、枳實、木香、藿香、薑,這些成分能調和胃氣,使之平和。(共八種成分)

酒精具有熱毒,其氣味皆屬陽性,過度飲酒會損耗元氣,應節制飲酒,以增強體質。

葛花解酲,主要成分有白豆蔻、黨參、白朮、青皮、陳皮、砂仁、茯苓、澤瀉、豬苓、神麯、生薑、甘草、木香,這些成分能幫助解酒。(共十三種成分)

當被勸飲酒過量,胸腹脹痛難耐,可用鹽花擦拭牙齒,再用清水漱口吞下,就像雪遇熱湯般,立即舒緩,讓人開心笑呵呵。

2. 郁證

脈多沉伏。

郁者鬱結,名有六氣,血痰濕熱,並食結聚。其中不發越,須要分別六郁治。

六郁湯,中炒神麯,蒼芎蘇枳陳香附,連翹貝母炒山梔,茯苓甘草為佐助。(十二味)

七情氣鬱症,腹脅脹滿痛,胸臆不通和,六脈多沉重。

木香調氣,烏附桂、枳樸蒼砂青陳皮,撫芎甘草各等分,水磨木香同服之。(十二味)

血鬱脈數澀,能食便出紅,或暴吐紫血,其痛不移通。

當歸活血芎桂芍,桃仁紅花烏枳殼,乾薑香附牡丹皮,甘草青皮等分銼。(十三味)

食鬱噯酸氣,胸腹飽悶滯,不食仍作痛,右關脈緊是。

香砂平胃,加枳殼,山楂麥芽神麯銼,乾薑炒黑磨木香,十二味內要斟酌。

痰鬱脈沉滑,重則氣喘急,或者胸脅痛,痰咳嗽不出。

瓜蔞枳實,片黃芩,桔芎朮附杏砂陳,貝母木香甘草入,生薑竹瀝服加臨。(十三味)

熱鬱即火鬱,小便黃赤澀,五心煩熱躁,脈數舌乾裂。

火鬱湯,內用山梔,乾葛柴胡地骨皮,連翹撫芎白芍藥,甘草煎來郁可舒。(八味)

濕鬱脈沉細,發時遇陰雨,周身骨節間,走注疼痛是。

滲濕湯(方見中濕)

諸般鬱結,扶脾理胃,消積散熱,開鬱行氣。

越鞠保和丸,曲梔蒼芎附半茯陳皮,枳連當歸各一兩,白朮三兩去蘆枝,翹蘿木香五錢入,山楂三兩共研為,薑汁蒸餅丸梧子,七十薑湯任服之。(十六味)

白話文:

[鬱證]

脈象常呈現深沉隱蔽的特徵。

所謂的鬱,指的是氣機阻塞,主要分為六種類型,包括由血液、痰液、濕氣、熱氣,以及食物過多所造成的結聚。這些鬱結在體內無法釋放,需要分辨清楚六種鬱的特性來進行治療。

「六鬱湯」,以中火炒製的神麴為主,加上蒼芎、蘇葉、枳實、陳皮、香附、連翹、貝母、炒山梔、茯苓及甘草為輔助。(總共十二種成分)

當出現因情緒導致的鬱悶症狀,如腹部或脅部感到脹滿且疼痛,胸口呼吸不順暢,脈象多數呈現沉重的情況。

「木香調氣湯」,由烏附、肉桂、枳實、厚樸、蒼朮、砂仁、青皮、陳皮、川芎、甘草等量組成,加入水磨製的木香一同服用。(總共十二種成分)

若血鬱使得脈象呈現數澀,雖有食慾但排泄物呈紅色,偶爾會突然吐出紫色血液,且疼痛感固定不移動。

「當歸活血湯」,以當歸、川芎、桂枝、白芍、桃仁、紅花、烏梅、枳殼、乾薑、香附、牡丹皮、甘草、青皮等量組成。(總共十三種成分)

食鬱的症狀表現為反酸氣,胸部及腹部感到飽脹且悶滯,即使不吃東西仍會感到疼痛,右關脈緊是其特徵。

「香砂平胃散」,加入枳殼、山楂、麥芽、神麴,乾薑炒黑後與木香一同磨製,這十二種成分需斟酌使用。

痰鬱的脈象常是沉而滑,嚴重時會有呼吸困難,或出現胸脅疼痛,痰多且不易咳出。

「瓜蔞枳實湯」,以瓜蔞、枳實、黃芩、桔梗、川芎、白朮、附子、杏仁、砂仁、陳皮、貝母、木香、甘草為主,加入生薑和竹瀝一同服用。(總共十三種成分)

熱鬱即是火鬱,會出現小便黃赤且排尿不順,手腳心及胸口感到煩躁熱痛,脈象快速且舌頭乾燥裂開。

「火鬱湯」,內含山梔、乾葛、柴胡、地骨皮、連翹、川芎、白芍、甘草,煎煮後能緩解鬱悶的症狀。(總共八種成分)

濕鬱的脈象呈現沉細,發病時間多在陰雨天,全身骨節間有遊走性的疼痛。

「滲濕湯」(此方在中濕篇中有詳細介紹)

對於各種鬱結情況,都應從調理脾胃、消除積食、散熱及開鬱行氣的角度進行治療。

「越鞠保和丸」,包含神麴、山梔、蒼朮、川芎、附子、半夏、茯苓、陳皮、枳實、黃連、當歸各一兩,白朮三兩去除蘆莖,連翹、蘿藦、木香各五錢,山楂三兩共同研磨製成,最後以薑汁和蒸餅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七十粒,可搭配薑湯服用。(總共十六種成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