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中梓

《醫宗必讀》~ 卷之五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5)

1. 陽證

身動,氣高而喘,目睛了了,呼吸能往能來,口鼻氣熱,面赤唇紅,口乾舌燥,譫語,能飲涼水,身輕如常,小便赤,大便閉,手足溫,指甲紅。

陽毒者,熱邪深重,失汗、失下,或誤服熱藥,熱毒散漫,舌卷焦黑,鼻中如煙煤,咽喉痛甚,身面錦斑,狂言直走,逾垣上屋,登高而歌,棄衣而走,脈洪、大、滑、促,五日可治,六七日不可治。或昏噤咬牙,見鬼神,吐膿血,藥入即吐。

陽證似陰者,手足冷,大便閉,小便赤,煩悶,昏迷不眠,身寒卻不欲衣,口渴,指甲紅,脈沉滑,或四肢厥冷。陰厥脈沉弱,指甲青而冷,陽厥脈沉滑,指甲紅而溫。此陽極於內,真陰失守也。

白話文:

[陽證]

身體活動頻繁,呼吸急促且氣短,雙眼清醒有神,呼吸順暢,口鼻散發熱氣,臉色紅潤,嘴脣鮮紅,口乾舌燥,胡言亂語,渴望喝涼水,身體感覺輕盈如常,小便顏色偏紅,大便不通,手腳溫暖,指甲呈現紅色。

若是陽毒情況,代表體內熱邪非常嚴重,可能因未適時發汗、排便,或是誤用熱性藥物,導致熱毒擴散全身,舌頭捲縮且焦黑,鼻腔內如同被煙煤燻過,喉嚨疼痛劇烈,身體和臉部出現像織錦般的紅斑,精神亢奮,說話狂妄,行為不受控制,可能攀爬高處並高歌,甚至脫去衣物奔跑,脈象呈現宏大、快速、滑利、促進的特徵,若在五天內治療,尚有機會,但超過六七天則難以治癒。有些患者會出現昏厥咬牙,看到鬼神幻覺,嘔吐膿血,服藥後立即嘔吐的症狀。

若出現類似陰證但實際上是陽證的情況,如手腳冰冷,大便堵塞,小便顏色紅,心情煩悶,意識模糊無法入睡,身體雖感到寒冷卻不想穿衣服,口渴,指甲紅潤,脈象沉滑,或是四肢冰冷。陰厥的情況下,脈象會顯得沉弱,指甲青色且冰冷;陽厥的情況下,脈象雖沉滑,但指甲仍紅潤且溫暖。這代表體內的陽氣已達到極致,真陰(體內的陰性能量)失去平衡,無法有效制衡陽氣。

2. 六經證治

足太陽膀胱,此經從頭頂貫腰脊,故頭痛,惡寒,發熱,脊強。然風與寒常相因,寒則傷營,惡寒、頭痛,脈浮緊而無汗,用麻黃湯開發腠理以散寒,得汗而愈。風則傷衛,惡風、頭痛,脈浮緩而有汗,用桂枝湯充塞腠理以散風止汗而愈。若夫風寒兼受,營衛俱傷,用大青龍湯。

此三湯者,冬月天寒腠密,非辛溫不能發散,故宜用也。若春溫、夏熱之證,皆用羌活沖和湯,辛涼解之。傳至陽明,則目痛,鼻乾,不眠,以葛根湯、升麻湯治之。此經有在經、在腑之別,如目痛、鼻乾、微惡寒、身熱、脈浮洪,病在經也。潮熱自汗,譫語發渴,大便閉,揭去衣被,手揚足擲,發斑發黃,狂亂惡熱,脈沉數,病在腑也。

傳至少陽,則寒熱而嘔,胸痛、脅痛,口苦、耳聾,此為半表半裡之經,表證多者,小柴胡湯;里證急者,大柴胡湯。過此不已,則傳陽明之府。表證悉罷,名為入里,惡熱譫語,口燥咽乾,不大便,脈沉實,如痞、滿、燥、實,四證皆具,三焦俱傷,宜大承氣湯。但見痞、燥、實三證,邪在中焦,宜調胃承氣湯,不用枳、樸,恐傷上焦之氣也。

但見痞、實二證,邪在上焦,宜小承氣湯,不用芒硝,恐傷下焦之血也。小腹急,大便黑,小便不利,如狂喜忘,蓄血證也,宜桃仁承氣湯。傳至三陰,四肢厥冷,腸痛吐瀉,口唾冷涎,畏寒戰慄,面如刀割,引衣踡臥,脈見遲軟,急宜溫之,輕者理中湯,重者四逆湯。或初病起不發熱,便見寒證者,名為直中陰經,亦以二湯主之。

以上各經治法,一見表證,即與汗之;一見里證,即與下之;一見虛寒,即與溫補。但當以脈證為據,不可以日數為拘也。

白話文:

腳部的太陽膀胱經,這條經絡從頭頂一直延伸到腰部和脊椎,因此會出現頭痛,怕冷,發燒,脊背僵硬的情況。然而,風邪和寒邪常常一起影響人體,寒邪會傷害人體的營分,使人感到怕冷,頭痛,脈象浮緊且不出汗,這種情況下,我們可以使用麻黃湯來開通腠理,驅散寒邪,使患者出汗後病情得到緩解。風邪則會傷害人體的衛分,使人感到怕風,頭痛,脈象浮緩且出汗,這種情況下,我們可以使用桂枝湯來充盈腠理,散風止汗,讓患者得到恢復。如果風邪和寒邪同時影響人體,營分和衛分都受到傷害,則需要使用大青龍湯。

這三種湯劑,在冬天天氣寒冷,腠理緊密的情況下,非辛辣溫暖的藥物無法達到發散的效果,所以適合在這個季節使用。但在春天溫暖和夏天炎熱的季節,就應該使用羌活沖和湯,這種辛涼解表的藥物。如果病情傳至陽明經,患者就會出現眼睛痛,鼻子乾燥,失眠等症狀,這時可以使用葛根湯和升麻湯進行治療。這條經絡存在經絡和腑臟的區別,例如眼睛痛,鼻子乾燥,稍微感到寒冷,身體發熱,脈象浮洪,這是病在經絡的表現。如果出現潮熱自汗,胡言亂語,口渴,大便不通,掀開衣服,手舞足蹈,皮膚出現紅斑,黃疸,精神狂躁,怕熱,脈象沉數,這就是病在腑臟的表現。

如果病情傳至少陽經,患者就會出現寒熱交替,嘔吐,胸痛,脅痛,口苦,耳鳴等症狀,這是半表半里的經絡。如果表證較多,可以使用小柴胡湯;如果裏證較嚴重,則應使用大柴胡湯。如果病情持續不退,就會傳至陽明腑。當表證完全消失,稱為進入裏證,患者會感到怕熱,胡言亂語,口腔乾燥,咽喉乾燥,大便不通,脈象沉實,如果出現痞、滿、燥、實四種症狀,說明三焦都受到傷害,應該使用大承氣湯。如果只出現痞、燥、實三種症狀,邪氣在中焦,應該使用調胃承氣湯,不使用枳實和厚樸,因為這些藥物可能會傷害上焦的氣。如果只出現痞、實兩種症狀,邪氣在上焦,應該使用小承氣湯,不使用芒硝,因為這種藥物可能會傷害下焦的血。如果小腹部緊繃,大便黑色,小便不順利,出現精神錯亂,記憶力減退,這可能是蓄血的症狀,應該使用桃仁承氣湯。如果病情傳至三陰經,患者四肢冰涼,腸痛,嘔吐,腹瀉,口吐冷涎,怕冷,顫抖,面部表情痛苦,蜷縮著睡覺,脈象遲緩,這種情況下,需要立即使用溫熱的藥物,病情較輕的可以使用理中湯,病情較重的可以使用四逆湯。有些患者在病初時並未出現發熱,而是直接出現寒證,這被稱為直接影響陰經,同樣可以使用上述兩種湯劑。

以上各種經絡的治療方法,一旦發現表證,就應該立即發汗;一旦發現裏證,就應該立即使用下法;一旦發現虛寒,就應該立即使用溫補法。但是,必須根據患者的脈象和症狀來決定治療方案,不能單純地按照時間長短來判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