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宗必讀》~ 卷之十 (1)
卷之十 (1)
1. 痿
手足痿軟而無力,百節緩縱而不收,證名曰痿。
經曰:肺熱葉焦,則皮毛虛弱急薄,著則生痿躄也。肺痿者,皮毛痿也。蓋熱乘肺金,在內則為葉焦,在外則為皮毛虛弱急薄。若熱氣留著不去,久而及於筋脈骨肉,則病生痿躄。躄者,足弱不能行也。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,上則下脈虛,虛則生脈痿,樞折挈,脛縱而不任地也。
心痿者,脈痿也,心熱則火炎,故三陰在下之脈,亦皆厥熱而上,上逆則下虛乃生。脈痿者,四肢關節之處如樞紐之折而不能提挈,足脛縱緩而不能任地也。肝氣熱則膽泄口苦,筋膜乾則筋急而攣,發為筋痿。肝痿者,筋痿也。膽附於肝,肝熱則膽泄,故口苦,筋膜受熱,則血液干,故拘攣而為筋痿也。
脾氣熱則胃干而渴,肌肉不仁,發為肉痿。脾痿者,肉痿也。脾與胃以膜相連,而開竅於口,故脾熱則胃干而渴。脾主肌肉,熱蓄於內.則精氣耗傷,故肌肉不仁,發為肉痿。腎氣熱則腰脊不舉,骨枯而髓減,發為骨痿。腎痿者,骨痿也。腰者,腎之府,其脈貫脊,其主骨髓,故腎熱其見證若此。
肺者,臟之長也,為心之蓋也,此言五臟之痿,皆因肺熱最高,故為臟長覆於心上,故為心蓋。有所失亡,所求不得,則發肺鳴、鳴則肺熱葉焦,失亡,不得,則悲哀動中而傷肺。氣鬱生火,故呼吸有聲。發為肺鳴。金臟病則失其清肅之化,故熱而葉焦。五臟因肺熱葉焦,發為痿躄。
肺主氣以行營衛,為相傅以節制五臟,則一身皆治,故五臟之痿,皆因於肺氣熱,則五臟之陰皆不足,此痿躄所以生於肺也。五痿雖異,總名痿躄。論痿者獨取陽明何也?陽明者,五臟六腑之海,主潤宗筋,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。陽明者,胃也,主納水穀,化精微以資養表裡,故為五臟六腑之海,而下潤宗筋,宗筋者,前陰所聚之筋也,為諸筋之會,凡腰脊溪谷之筋,皆屬於此,故主束骨而利機關也。衝脈,經脈之海也,主滲灌溪谷,與陽明合於宗筋;衝脈為十二經之海,故主滲灌溪谷。
衝脈起於氣街,並少陰之經,夾臍上行,陽明脈亦夾臍旁去中行二寸下行,故皆會於宗筋。陰陽總會宗筋之會,會於氣街,而陽明為之長,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。宗筋聚於前陰,前陰者足之三陰、陽明、少陽、及沖、任、督、蹻九脈之所會也。九者之中,陽明為臟腑之海,沖為經脈之海,此一陰一陽,總乎其間,故曰陰陽總宗筋之會也。會於氣街者,氣街為陽明之正脈,故陽明獨為之長。
帶脈者起於季脅,圍身一周;督脈者起於會陰,分三歧為任沖,而上行腹背,故諸經者皆聯屬於帶脈,支絡於督脈也。故陽明虛則宗筋縱,帶脈不引,故足痿不用也。陽明虛則血氣少,不能潤養宗筋,故弛縱,宗筋縱則帶脈不能收引,故足痿不用,所以當治陽明也。
白話文:
手腳無力癱軟,全身關節鬆弛,不能收縮,這種病症稱為痿。
經書記載:肺部熱盛灼傷肺葉,則皮膚毛髮虛弱、乾燥,嚴重時就會導致痿病,也就是肢體癱瘓。肺痿是指皮膚毛髮的痿證。這是因為熱邪侵犯肺金之氣,內則灼傷肺葉,外則導致皮膚毛髮虛弱、乾燥。如果熱邪滯留不去,日久侵犯筋脈骨肉,就會發展成痿證和躄證(足部無力不能行走)。心氣過熱,則下焦脈絡氣血逆流而上,上焦則下焦脈絡虛弱,虛弱則產生脈絡痿證,關節屈伸困難,小腿鬆弛無力,不能負重。
心痿是指脈絡的痿證,心火熾盛,所以下焦三陰經脈也都會氣血逆流而上,上逆則下焦虛弱,從而產生痿證。脈絡痿證,表現為四肢關節如同樞紐折斷般不能活動,足脛鬆弛無力,不能著地。肝氣過熱,則膽汁分泌過多,口苦,筋膜乾燥,筋脈急縮攣縮,就會導致筋痿。肝痿是指筋的痿證。膽腑附著於肝,肝熱則膽汁分泌過多,所以口苦;筋膜受熱,則血液乾燥,所以筋脈拘攣,從而導致筋痿。
脾氣過熱,則胃液乾燥口渴,肌肉麻木不仁,就會導致肉痿。脾痿是指肌肉的痿證。脾與胃經筋膜相連,共同開口於口,所以脾熱則胃液乾燥口渴。脾主肌肉,體內熱邪積聚,則精氣耗損,所以肌肉麻木不仁,從而導致肉痿。腎氣過熱,則腰脊無力,骨骼枯萎,骨髓減少,就會導致骨痿。腎痿是指骨骼的痿證。腰部是腎臟的府舍,其經脈貫穿脊柱,主司骨髓,所以腎熱就會出現這些症狀。
肺臟是五臟之首,也是心的覆蓋,這說明五臟的痿證,都是由於肺熱最盛。肺臟作為五臟之首,覆蓋於心臟之上,所以五臟的痿證都與肺熱有關。如果遇到喪失、求不得等情況,就會導致肺鳴(呼吸聲異常),肺鳴則說明肺熱灼傷肺葉。喪失、求不得,則悲傷會損傷肺氣。氣鬱化火,所以呼吸有聲,表現為肺鳴。金臟(肺)生病,就會失去其清肅的特性,所以會出現熱盛灼傷肺葉的現象。五臟由於肺熱灼傷肺葉,就會導致痿躄。
肺主氣,運行營氣和衛氣,調節五臟,使全身機能正常運作。所以五臟的痿證,都是由於肺氣熱盛,導致五臟陰氣不足,這就是痿躄之症起源於肺的原因。雖然五種痿證表現不同,但總稱為痿躄。專門治療痿證為何只選用陽明經?因為陽明經是五臟六腑之海,主司滋潤宗筋,宗筋則束縛骨骼,使關節活動靈便。陽明經也就是胃經,主司吸收水谷精微,滋養臟腑,所以是五臟六腑之海,下行滋潤宗筋。宗筋是前陰部聚集的筋脈,是所有筋脈的會合處,腰脊腿部筋脈都屬於宗筋,所以主司束縛骨骼,使關節活動靈便。衝脈是經脈之海,主司濡養四肢百骸,與陽明經在宗筋處相合;衝脈是十二經脈之海,所以主司濡養四肢百骸。
衝脈起於氣街穴,與少陰經並行,沿著肚臍向上走;陽明經也沿著肚臍旁邊走,向下二寸,所以都在宗筋處匯合。陰陽經脈都匯合於宗筋,匯合於氣街穴,而陽明經是其主要的經脈,所以陽明經在宗筋處為主要經脈。
帶脈起於脅肋部,環繞身體一周;督脈起於會陰部,分三支與任脈、衝脈相連,向上行於腹部和背部,所以所有的經脈都聯繫於帶脈,並支絡於督脈。所以陽明經虛弱,則宗筋鬆弛,帶脈不能收引,所以足部痿弱無力。陽明經虛弱則氣血不足,不能滋養宗筋,所以宗筋鬆弛,宗筋鬆弛則帶脈不能收引,所以足部痿弱無力,因此應該治療陽明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