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宗必讀》~ 卷之五 (2)
卷之五 (2)
1. 醫案
上蜜丸,每丸重一錢,每服一丸,茶湯磨服。
一粒金丹
草烏頭(銼炒),五靈脂(各一兩),地龍(去土,炒),木鱉子(各半兩),白膠香(一兩,另研),細墨(煅),乳香(各半兩),沒藥(另研),當歸(去蘆,各一兩),麝香(一錢,另研)
為末,糯米糊丸,桐子大,每服三丸,溫酒下,服藥後微汗為效。
乳香應痛丸
草烏頭(一兩半,炒),五靈脂,赤石脂(各一兩,研),乳香(半兩,另研),沒藥(五錢,另研)
上為末,醋糊丸,雞豆大,每服十五丸,空心溫酒送下,日二服。
升麻湯
升麻(三錢),茯苓(去皮木),人參,防風,犀角(鎊),羚羊角(鎊),羌活(各一錢),官桂(三分)
水二鍾,煎八分,入竹瀝半酒鍾服。
神效黃耆湯
黃耆(二錢),人參(去蘆),白芍藥,炙甘草(各一錢),蔓荊子(二分),陳皮(去白,五分)
水二鍾,煎一鍾,去渣,臨臥服。小便澀加澤瀉;有熱加酒炒黃柏;麻木雖有熱,不用黃柏,再加黃耆一錢;眼縮小去芍藥。忌酒、醋、面、蔥、蒜、韭、生、冷。
人參益氣湯,治夏月麻木,倦怠嗜臥。
黃耆(八錢),人參,生甘草(各五錢),炙甘草(二錢),芍藥(三錢),升麻(二錢),柴胡(二錢半),五味子(一百二十粒)
每服半兩,水二鍾,煎一鍾,空心服。服後眠穩,於麻痹處按摩屈伸,午前又一服。
第二次藥,煎服如前。黃耆(八錢),紅花(五分),陳皮(一錢),澤瀉(五分)
第三次服藥,黃耆(六錢),黃柏(一錢二分),陳皮(三錢),澤瀉,升麻(各二錢),白芍藥(五錢),甘草(生,四錢),五味子(一百粒),生黃芩(八錢),甘草(炙,一分)
分四服,煎服如前法。秋去五味子,冬去黃芩。此方大效。
五積散,治感冒寒邪,頭痛身痛,寒痹大痛,無問內傷生冷,外感寒邪皆效。
蒼朮(泔浸去皮,二十四兩),厚朴(去粗皮,薑製),乾薑(各四兩半,炮),枳殼(去穰,麩炒),麻黃(去根節),陳皮(去白,各六兩),桔梗(去蘆,十二兩),半夏(湯洗七次),白芷,茯苓,當歸,川芎,甘草(炙),肉桂,芍藥(各三兩)
每服四錢,水一鍾,姜三片,蔥白三根,煎七分,熱服。挾氣加吳茱萸,調經催生加艾、醋。
五苓散,見傷寒。
腎著湯,見腰痛。
腎瀝湯
麥門冬(去心),五加皮,犀角(各一錢半),赤芍藥(煨),桔梗,杜仲(薑汁炒,去絲),木通(各一錢),桑螵蛸(一個)
水一鍾,入羊腎少許,煎八分,食前服。
五痹湯,治五臟痹。
人參,茯苓,當歸(酒洗),白芍藥(煨)川芎(各一錢,肝、心、腎三痹當倍用之),五味子(十五粒),白朮(一錢,脾痹倍之),細辛(七分),甘草(五分)
白話文:
蜜丸
將藥材製成蜜丸,每丸重約一錢,每次服用一丸,用茶水磨開後服用。
一粒金丹
草烏頭(切碎炒過)、五靈脂(各一兩)、地龍(去除泥土,炒過)、木鱉子(各半兩)、白膠香(一兩,另外研磨)、細墨(煅燒過)、乳香(各半兩)、沒藥(另外研磨)、當歸(去除蘆頭,各一兩)、麝香(一錢,另外研磨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糯米糊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般,每次服用三丸,用溫酒送服,服藥後身體微微出汗為有效。
乳香應痛丸
草烏頭(一兩半,炒過)、五靈脂、赤石脂(各一兩,研磨)、乳香(半兩,另外研磨)、沒藥(五錢,另外研磨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醋調成的糊製成丸子,大小如雞豆般,每次服用十五丸,空腹時用溫酒送服,每天服用兩次。
升麻湯
升麻(三錢)、茯苓(去除外皮的木質部分)、人參、防風、犀角(刨成屑)、羚羊角(刨成屑)、羌活(各一錢)、官桂(三分)。
用水兩碗煎至剩八分,加入竹瀝半杯酒服用。
神效黃耆湯
黃耆(二錢)、人參(去除蘆頭)、白芍藥、炙甘草(各一錢)、蔓荊子(二分)、陳皮(去除白色內膜,五分)。
用水兩碗煎至剩一碗,去除藥渣,睡前服用。小便不暢時加澤瀉;有發熱時加酒炒過的黃柏;麻木但有熱象時,不使用黃柏,再加黃耆一錢;眼睛變小時去除芍藥。忌酒、醋、麵食、蔥、蒜、韭菜、生冷食物。
人參益氣湯,治療夏季麻木、疲倦嗜睡。
黃耆(八錢)、人參、生甘草(各五錢)、炙甘草(二錢)、芍藥(三錢)、升麻(二錢)、柴胡(二錢半)、五味子(一百二十粒)。
每次服用半兩,用水兩碗煎至剩一碗,空腹服用。服藥後睡眠安穩,於麻木處按摩伸展,上午再服一次。
第二次藥方,煎法同前。黃耆(八錢)、紅花(五分)、陳皮(一錢)、澤瀉(五分)。
第三次藥方,黃耆(六錢)、黃柏(一錢二分)、陳皮(三錢)、澤瀉、升麻(各二錢)、白芍藥(五錢)、甘草(生,四錢)、五味子(一百粒)、生黃芩(八錢)、甘草(炙,一分)。
分為四次服用,煎法同前。秋季去除五味子,冬季去除黃芩。此方效果顯著。
五積散,治療感冒風寒、頭痛身痛、寒性痹痛,無論內傷生冷食物或外感風寒都有效。
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後去皮,二十四兩)、厚朴(去除粗皮,用薑製過)、乾薑(各四兩半,炮製過)、枳殼(去除果瓤,用麩炒過)、麻黃(去除根部和節,各六兩)、陳皮(去除白色內膜)、桔梗(去除蘆頭,十二兩)、半夏(用熱水洗七次)、白芷、茯苓、當歸、川芎、甘草(炙過)、肉桂、芍藥(各三兩)。
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,加生薑三片、蔥白三根,煎至剩七分,趁熱服用。若有氣滯加吳茱萸;調經催生加艾葉和醋。
五苓散,見於傷寒篇。
腎著湯,見於腰痛篇。
腎瀝湯
麥門冬(去除中心)、五加皮、犀角(各一錢半)、赤芍藥(煨過)、桔梗、杜仲(用薑汁炒過,去除絲)、木通(各一錢)、桑螵蛸(一個)。
用水一碗,加入少量羊腎,煎至剩八分,飯前服用。
五痹湯,治療五臟痹症。
人參、茯苓、當歸(用酒洗過)、白芍藥(煨過)、川芎(各一錢,肝、心、腎三痹加倍用量)、五味子(十五粒)、白朮(一錢,脾痹加倍用量)、細辛(七分)、甘草(五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