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中梓

《醫宗必讀》~ 卷之五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1)

1. 脈候

經曰:肝脈軟而散,色澤者,當病溢飲。偏弦為飲,浮而滑為飲。沉而清者懸飲。飲脈皆弦微沉滑。左右關脈實者,膈上有痰,可吐之。眼胞及眼下如煙煤者,痰也。痰得澀脈難愈。

白話文:

經典上說:當肝臟的脈象呈現柔軟且散開,並且帶有光澤的狀態時,這表示可能會有水液代謝失調的疾病。如果脈象偏向弦狀,代表體內有水飲停留;若是浮而且滑的脈象,也是有水飲的徵兆。若脈象深沉而清晰,則可能有懸飲的情況。凡是有飲證的脈象,通常都會有點弦、微微沉和滑的特徵。若兩手關節部位的脈象顯得實硬,這表示膈膜上面有痰,可能需要透過催吐的方式來治療。若眼皮以及眼眶下像有煙煤般的暗色,這也是有痰的表現。而如果痰濕的病症摸到的是收澀的脈象,那麼病情就較難痊癒。

2. 醫案

刑部主政徐凌如,勞且怒後,神氣昏倦,汗出如浴,語言錯亂,危困之極,迎余療之。診其脈大而滑且軟,此氣虛有痰也。用補中益氣湯料,並四帖為一劑,用參至一兩,加熟附子一錢,熟半夏三錢,四日而稍蘇,更以六君子加薑汁一鍾,服數日,兼進八味丸,調理兩月而康。

郡侯王敬如,患痰嗽,輒服清氣化痰丸,漸至氣促不能食。余曰:高年脾土不足,故有是證,若服前丸,則脾土益虛矣。投以六君子湯,加煨姜三錢、益智一錢五分,十劑而痰清。更以前方煉蜜為丸,約服一斤,飲食乃進。

翰林李集虛,勞而無度,醉而使內,汗出多痰,服寬膈化痰之藥,轉覺滯悶。診其脈沉而澀,兩尺尤甚,余謂其婿楊玄潤曰:痰得澀脈,一時難愈,況尺中澀甚。精傷之象也,法在不治。玄潤強之投劑。勉用補中益氣加半夏、茯苓。兩劑有小效。眾皆喜。余曰:澀象不減,脈法無根,死期近矣,果十餘日而歿。

文學朱文哉,遍體如蟲螫,口舌糜爛,朝起必見二鬼,執盤飧以獻,向余慟哭曰:餘年未滿三十,高堂有垂白之親,二鬼旦暮相侵,決無生理。倘邀如天之力,得以不死,即今日之秦越人矣。遂叩頭流血。余診其寸脈乍大乍小,意其為鬼祟,細察兩關,弦滑且大,遂斷定為痰飲之疴。

投滾痰丸三錢,雖微有所下,而病患如舊,更以小胃丹二錢與之,復下痰積及水十餘碗,遍體之痛減半。至明早,鬼亦不見矣。更以人參三錢、白朮二錢煎湯,服小胃丸三錢,大瀉十餘行,約有二十碗,病若失矣。乃以六君子為丸,服四斤而痊。

白朮丸,治濕痰咳嗽。

南星,半夏(各一兩,俱湯洗),白朮(一兩五錢)

上為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,梧子大,每服四錢,食後生薑湯下。

二陳湯,治脾胃不和,一切痰證。

半夏(湯洗七次),橘紅(各五兩),白茯苓(三兩),炙甘草(一兩五錢)

每服五錢,水二鍾,姜七片,烏梅一枚,煎八分,不拘時熱服。

六君子湯

人參(去蘆),白朮(土炒),茯苓(各一錢),半夏,橘紅(各一錢五分),炙甘草(五分)

水二鍾,姜五片,煎至一鍾,溫服。

理中化痰丸,治虛寒嘔吐泄瀉,飲食難化。

人參,白朮(炒),茯苓,甘草,乾薑,半夏(薑製)

等分為末,水丸桐子大,每服三錢,白湯送下。

八味丸,補中益氣湯,方見虛癆。

導痰湯,治痰涎壅盛,痞塞不通。

半夏(湯洗七次,四兩),南星(炮去皮),枳實(去瓤,麩炒),赤茯苓(去皮),橘紅(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

每服四錢,水一鍾,姜十片,煎八分,食後服。

保和丸,治食積酒積。

山楂肉(二兩),半夏(薑製),橘紅,神麯(炒),麥芽(炒),白茯苓(各一兩),連翹,萊菔子(炒),黃連(各半兩)

白話文:

[醫案]

刑部主政徐凌如,因勞累和生氣後,精神萎靡不振,渾身大汗淋漓,說話語無倫次,病情危急,請我治療。診脈發現脈象洪大而滑軟,這是氣虛痰盛的表現。我使用補中益氣湯加量,四帖藥為一劑,人參用量加至一兩,再加入熟附子一錢,熟半夏三錢,服藥四日後病情略有好轉。之後改用六君子湯加薑汁一盅,服用數日,同時服用八味丸,調理兩個月後痊癒。

郡侯王敬如,患有痰咳,常服用清氣化痰丸,結果導致呼吸急促,吃不下東西。我說:您年紀大了,脾胃虛弱,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症狀,如果繼續服用之前的藥丸,脾胃會更加虛弱。於是,我給他開了六君子湯,加煨薑三錢、益智仁一錢五分,服用十劑後痰咳消除。之後再將之前的藥方煉蜜製成丸藥,大概服用一斤,飲食才恢復正常。

翰林李集虛,過度勞累,又酗酒傷身,導致大汗淋漓,痰多,服用寬膈化痰藥物後,反而覺得胸悶氣滯。診脈發現脈象沉而澀,寸口脈尤其明顯,我告訴他的女婿楊玄潤:痰證伴有澀脈,一時難以痊癒,而且寸口脈澀滯嚴重,這是精氣受損的徵兆,按理說不宜用藥。楊玄潤再三請求我給予治療,我勉強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半夏、茯苓。服藥兩劑後略有好轉,大家都非常高興。但是我說:澀脈的現象沒有減輕,脈象無力,大限將至,果然十多天後就去世了。

文學朱文哉,全身奇癢難耐,如同蟲子叮咬,口舌潰爛,每天早上都會看到兩個鬼魂,端著食物來獻,他痛哭著對我說:我年紀不到三十,家中還有年邁的父母,兩個鬼魂日夜侵擾,我活不成了。如果能得到像扁鵲一樣的神醫之力,讓我活下去,您就是今日的扁鵲了!於是,他叩頭流血。我診脈發現寸脈時大時小,認為是鬼祟作怪,仔細觀察關脈,發現脈象弦滑而有力,於是判斷是痰飲引起的疾病。

我給他服用滾痰丸三錢,雖然略有痰液排出,但病情沒有好轉,我又給他服用小胃丹二錢,再次排出大量痰液和水分,約有十多碗,全身疼痛減輕了一半。第二天早上,鬼魂也不見了。之後,我又用人參三錢、白朮二錢煎湯,服用小胃丸三錢,大瀉十餘次,約有二十碗,病情基本痊癒。然後用六君子湯製成丸藥,服用四斤後完全康復。

白朮丸,治療濕痰咳嗽。

配方:南星、半夏(各一兩,都需要用湯水洗淨),白朮(一兩五錢)

製法: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湯水浸泡蒸餅,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

用法:每次服用四錢,飯後用生薑湯送服。

二陳湯,治療脾胃不和,各種痰證。

配方:半夏(湯洗七次),橘紅(各五兩),白茯苓(三兩),炙甘草(一兩五錢)

用法:每次服用五錢,加水二盅,生薑七片,烏梅一枚,煎至八分,不拘時溫服。

六君子湯

配方:人參(去蘆頭),白朮(土炒),茯苓(各一錢),半夏,橘紅(各一錢五分),炙甘草(五分)

用法:加水二盅,生薑五片,煎至一盅,溫服。

理中化痰丸,治療虛寒嘔吐腹瀉,消化不良。

配方:人參,白朮(炒),茯苓,甘草,乾薑,半夏(薑製),等量研磨成粉,製成桐子大小的水丸。

用法:每次服用三錢,用白開水送服。

八味丸,補中益氣湯,詳見虛勞病症的治療。

導痰湯,治療痰涎壅盛,胸膈痞塞不通。

配方:半夏(湯洗七次,四兩),南星(炮製去皮),枳實(去瓤,麩炒),赤茯苓(去皮),橘紅(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

用法:每次服用四錢,加水一盅,生薑十片,煎至八分,飯後服用。

保和丸,治療食積酒積。

配方:山楂肉(二兩),半夏(薑製),橘紅,神麴(炒),麥芽(炒),白茯苓(各一兩),連翹,萊菔子(炒),黃連(各半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