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宗必讀》~ 卷之五 (2)
卷之五 (2)
1. 醫案
寒水石(二兩),葵子(一合),滑石,亂髮灰,車前子,木通(去皮節,各一兩)
水十碗,煎至五碗,每服一碗,一日服盡,即利。
洗方,治胞轉小便閉。
先用良薑(五錢),蔥頭(二十一枚),紫蘇(二兩),煎湯,密室內熏洗小腹、外腎、肛門、留湯再添。蘸綿洗,以手撫臍下,拭乾。被中仰坐,垂腳自舒其氣。次用蜀葵子(二錢半),赤茯苓,赤芍藥,白芍藥(各五錢)每服三錢,煎取清汁,調蘇合丸三丸,並研細青鹽五分,食前溫服。
又法,炒鹽半斤,囊盛,熨小腹。
蔥熨法,治小便閉,小腸脹,不急治,殺人。
用蔥白三斤,細切炒熟,絹包分二袋,更替熨臍下即通。
又法,以自爪甲燒灰,水服。
塗臍方,治小便不通。
大蒜(獨顆者,一枚),梔子(七枚),鹽花(少許)
上搗爛,攤綿紙上貼臍,良久即通,未通,塗陰囊上立通。
又法,治小便閉,垂死者神效。
桃枝,柳枝,木通,川椒,白礬(枯,各一兩),蔥白(七個),燈心(一握)
水三十碗,煎至十五碗,用磁瓶熱盛一半藥汁,熏外腎,周迴以被圍繞,不令外風得入,良久便通如赤豆汁,若冷即易之,其效大奇。
小便赤黃
經曰:肝熱病者,小便先黃。又云:(胃)氣盛則身已前皆熱,……消穀善飢,溺色黃。又云:(肺)氣虛則肩背痛寒,少氣不足以息,溺色變。又云:冬脈不及,令人䏚清脊痛,小便變。上二段言胃肝有實熱,下二段言肺腎有虛寒,此四者皆能令人小便黃赤也。厥陰之勝,胠脅氣並,化而為熱,小便黃赤。
此運氣之屬風者也。少陰司天,熱淫所勝,病溺色變。又云:少陽之勝……溺赤善驚。又曰:陽明司天,燥氣下臨,暴熱至,陽氣鬱發,小便變。此皆運氣之屬熱者也。中氣不足,溲便為之變。此言脾虛也。
愚按:小便黃赤,人皆以下焦有熱,清之利之而已矣。寧知《內經》臟腑寒熱之別,有如是耶?故一切證候,莫不有五臟六腑之分,虛實寒熱之別,苟不詳察,其不禍人者幾希矣。
火府丹,治心肝有熱,小便黃赤。
黃芩(一錢五分),生地黃(三錢),木通(四錢)
水二鍾,煎一鍾,空心時服。
涼胃散,脾胃有熱,消穀善飢,溺色黃赤。
黃連(一錢二分),甘草(四分,生用),陳皮(二錢,去白),茯苓(四錢,去皮)
水二杯,煎一杯,食遠服。
加味補中益氣湯,治脾肺虛,小便黃赤。
人參(一錢),白朮(一錢,炒黃),黃耆(一錢二分),甘草(三分),當歸(五分),陳皮(六分),升麻(三分),柴胡(二分),茯苓(二錢),車前子(一錢)
水二鍾,煨姜三片,棗一枚,煎八分服。
溫腎湯,治尺脈虛澀,足脛逆冷,小便黃赤。
白話文:
醫案
用寒水石(約75克)、葵子(約180毫升)、滑石、亂髮燒成的灰、車前子、木通(去皮節,各約37.5克)。
用水十碗煎煮至五碗,每次服用一碗,一天內全部喝完,就能順利排尿。
洗方,用來治療因膀胱阻塞導致小便不通的情況。
先用良薑(約19克)、蔥頭(21個)、紫蘇(約75克),加水煎煮成湯,在密閉的房間內用湯的蒸氣熏洗小腹、外生殖器和肛門,之後把湯留著再加水,用棉花沾湯擦洗,並用手輕撫肚臍下方,擦乾。在被子裡仰躺,腳自然垂下,放鬆身體。接著用蜀葵子(約9克)、赤茯苓、赤芍藥、白芍藥(各約19克),每次服用約11克,煎煮取清澈的藥汁,調入三顆蘇合丸,並加入研磨成粉的青鹽約2克,在飯前溫服。
另一種方法,將炒過的鹽約250克,用布袋裝好,熱敷在小腹。
蔥熨法,用來治療小便不通,小腸脹氣,如果不馬上治療,會危及生命。
用蔥白約1.5公斤,切細炒熟,用絹布分成兩個袋子裝好,交替熱敷肚臍下方,就能暢通小便。
另一種方法,把自己的指甲燒成灰,用水送服。
塗肚臍的藥方,用來治療小便不通。
用獨頭蒜(一顆)、梔子(七枚)、少許鹽花,搗爛成泥,敷在棉紙上貼於肚臍,過一會兒就能暢通小便。如果還不通,塗在陰囊上就能立刻暢通。
另一種方法,用來治療小便不通,對於垂危的人有神效。
用桃枝、柳枝、木通、川椒、枯白礬(各約37.5克),蔥白(七個),燈心草(一把),用水三十碗煎煮至十五碗。用磁瓶裝一半熱藥汁,熏蒸外生殖器,用被子將周圍圍好,避免冷風進入,過一會兒小便就會像赤豆湯一樣排出,如果藥汁冷了就更換,效果非常顯著。
小便呈現赤黃色
《黃帝內經》說:肝有熱病的人,小便會先變黃。又說:胃氣旺盛,則身體前側都會發熱……容易餓、能吃,小便顏色黃。又說:肺氣虛弱,則肩膀背部會疼痛怕冷,呼吸短促,小便顏色改變。又說:冬季脈象不正常,會導致腰背疼痛,小便顏色改變。以上兩段是說胃和肝有實熱,以下兩段是說肺和腎有虛寒,這四種情況都會導致小便呈現黃紅色。厥陰經脈的氣機亢盛,脅肋氣機壅滯,化為熱,小便就會呈現黃紅色。
這屬於運氣學說中屬風的情況。少陰經在天掌管時令,熱邪過盛,會導致小便顏色改變。又說:少陽經的氣機過盛……小便赤紅且容易驚恐。又說:陽明經在天掌管時令,燥熱之氣下降,暴熱來襲,陽氣鬱積發散不出來,小便也會改變。這些都屬於運氣學說中屬熱的情況。中焦脾胃之氣不足,小便也會跟著改變。這是在說脾虛。
我認為:小便黃赤,人們都認為是下焦有熱,所以就清熱利尿而已。哪裡知道《黃帝內經》講述臟腑寒熱的區別,竟是如此?所以一切病症,都和五臟六腑有關係,有虛實寒熱的區別,如果不仔細辨別,那麼誤診誤治而害人的可能性就很大了。
火府丹,用來治療心肝有熱,小便黃赤。
用黃芩(約5.6克)、生地黃(約11克)、木通(約15克)。
用水兩碗煎煮成一碗,空腹時服用。
涼胃散,用來治療脾胃有熱,容易餓、能吃,小便顏色黃赤。
用黃連(約4.5克)、甘草(約1.5克,生用)、陳皮(約7.5克,去白)、茯苓(約15克,去皮)。
用水兩杯煎煮成一杯,在飯後服用。
加味補中益氣湯,用來治療脾肺虛弱,小便黃赤。
用人參(約3.7克)、白朮(約3.7克,炒黃)、黃耆(約4.5克)、甘草(約1克)、當歸(約2克)、陳皮(約2.2克)、升麻(約1克)、柴胡(約0.7克)、茯苓(約7.5克)、車前子(約3.7克)。
用水兩碗,加入煨過的薑三片、紅棗一顆,煎煮成八分服用。
溫腎湯,用來治療尺脈虛弱不流暢,腳和腿冰冷,小便黃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