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中梓

《醫宗必讀》~ 卷之五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4)

1. 醫案

還少丹,大補心腎脾胃,一切虛損。

乾山藥,牛膝(酒浸),遠志(去心),山茱萸(去核),白茯苓,五味子(烘),巴戟(酒浸,去心),肉蓯蓉(酒浸,去甲),石菖蒲,楮實,杜仲(薑汁酒炒,斷絲),舶茴香(各一兩),枸杞子(烘),熟地黃(各二兩)

為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,每服三錢,溫酒或鹽湯下,日三服,久服令人悅顏,輕健不老。

酸棗仁湯,治心腎不交,怔忡恍惚,夜臥不安,精血虛耗,脾胃泄瀉。

酸棗仁(一錢五分),遠志肉,黃耆(蜜水炒),蓮肉(去心),人參,當歸(酒炒),白茯苓,茯神(各一錢),陳皮,甘草(炙,各五分)

水二鍾,姜三片,棗一枚,煎一鍾,日三服。心熱者,加黃連、生地黃、麥冬、木通。

白朮散,治脾胃虛寒,嘔吐泄瀉,食少胸滿。

白朮(土炒),人參,草果,厚朴(酒浸,炒),肉果(麵裹,爆透),陳皮,木香,麥芽(炒,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

水二鍾,姜五片,棗二枚,煎一鍾服。

小甘露飲,治脾癆實熱,身黃咽痛。

黃芩(一錢),升麻(五分),茵陳(一錢),山梔(八分),桔梗(炒,六分),生地黃(炒,一錢五分),石斛(二錢),甘草(四分)

水鍾半,姜五片,煎八分服

溫肺湯,治肺癆虛寒,胸滿冷痛。

人參(一錢),甘草(四分,炙),半夏,肉桂,橘紅,乾薑(炒,各八分),木香(五分)

水鍾半,煎八分服。

涼肺湯,治肺癆實熱,咳嗽喘急。

知母(去毛,炒),貝母,天門冬(去心),麥門冬(各一錢半),黃芩,橘紅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桑皮(八分)

水鍾半,煎八分服。

溫腎丸,治腎癆虛寒,腰痛足軟,遺濁。

熟地黃(酒煮,杵膏),杜仲(炒,去絲),菟絲子,石斛(去根),黃耆,續斷,肉桂(去皮),磁石(煅,醋淬),牛膝(去蘆),沉香(別研),五加皮,山藥(炒,各一兩)

上為末,用雄羊腎兩對,蔥、椒、酒煮爛,入酒及地黃膏為丸,如梧子大,每服五錢,空心酒下。

涼腎丸,治腎癆實熱,腹脹耳聾。

生地黃(三錢),赤茯苓(一錢),玄參(一錢),遠志(一錢,去木),知母(八分,酒炒),黃柏(六分,酒炒)

水鍾半,煎八分服。

人參養榮湯,治脾肺俱虛,發熱惡寒,倦怠泄瀉,種種虛證,勿論其脈,但用此湯。

白芍藥(一錢五分),人參,陳皮,黃耆(蜜炙),桂心,當歸,白朮(土炒),甘草(炙,各一錢),熟地黃,五味子(炒,杵),茯苓(各八分),遠志肉(五分)

水二鍾,姜三片,棗二枚,煎服。

逍遙散,治血虛煩熱,肢體疼痛,口乾,盜汗,嗜臥,月水不調,寒熱如瘧,痰嗽骨蒸。

白話文:

醫案

還少丹:能大補心、腎、脾、胃,適用於各種虛弱損傷的情況。

成分包含:乾山藥、牛膝(用酒浸泡)、遠志(去除內心)、山茱萸(去除核)、白茯苓、五味子(烘乾)、巴戟天(用酒浸泡,去除內心)、肉蓯蓉(用酒浸泡,去除甲皮)、石菖蒲、楮實子、杜仲(用薑汁酒炒過,去除絲狀物)、舶茴香(各一兩)、枸杞子(烘乾)、熟地黃(各二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,像桐子一樣大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溫酒或淡鹽水送服,每天三次。長期服用可以使人容顏煥發,身輕體健,延緩衰老。

酸棗仁湯:治療心腎陰陽失調,導致心悸不安、精神恍惚、夜晚難以安眠、精血虧虛、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。

成分包含:酸棗仁(一錢五分)、遠志肉、黃耆(用蜜水炒過)、蓮子肉(去除內心)、人參、當歸(用酒炒過)、白茯苓、茯神(各一錢)、陳皮、甘草(炙烤過,各五分)。

用水兩碗,加入生薑三片、紅棗一枚,煎煮成一碗,每天服用三次。若有心熱症狀,可加入黃連、生地黃、麥冬、木通。

白朮散:治療脾胃虛寒,引起的嘔吐、腹瀉、食慾不振、胸悶等症狀。

成分包含:白朮(用土炒過)、人參、草果、厚朴(用酒浸泡後炒過)、肉豆蔻(用麵包裹後爆炒至熟)、陳皮、木香、麥芽(炒過,各一錢)、甘草(炙烤過,五分)。

用水兩碗,加入生薑五片、紅棗兩枚,煎煮成一碗服用。

小甘露飲:治療因脾胃虛弱導致的實熱症狀,如身體發黃、咽喉疼痛等。

成分包含:黃芩(一錢)、升麻(五分)、茵陳(一錢)、山梔子(八分)、桔梗(炒過,六分)、生地黃(炒過,一錢五分)、石斛(二錢)、甘草(四分)。

用水一碗半,加入生薑五片,煎煮成八分服用。

溫肺湯:治療因肺部虛寒引起的肺癆,伴隨胸悶、發冷疼痛等症狀。

成分包含:人參(一錢)、甘草(炙烤過,四分)、半夏、肉桂、橘紅、乾薑(炒過,各八分)、木香(五分)。

用水一碗半,煎煮成八分服用。

涼肺湯:治療因肺部實熱引起的肺癆,伴隨咳嗽、喘急等症狀。

成分包含:知母(去除絨毛,炒過)、貝母、天門冬(去除內心)、麥門冬(各一錢半)、黃芩、橘紅(各一錢)、甘草(五分)、桑白皮(八分)。

用水一碗半,煎煮成八分服用。

溫腎丸:治療因腎臟虛寒引起的腎癆,伴隨腰痛、腿腳無力、遺精等症狀。

成分包含:熟地黃(用酒煮過後搗成膏狀)、杜仲(炒過,去除絲狀物)、菟絲子、石斛(去除根部)、黃耆、續斷、肉桂(去除外皮)、磁石(煅燒後用醋淬過)、牛膝(去除蘆頭)、沉香(另行研磨)、五加皮、山藥(炒過,各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雄羊腎兩對,加入蔥、花椒、酒煮爛,再加入酒和地黃膏製成丸子,像梧桐子一樣大。每次服用五錢,空腹用酒送服。

涼腎丸:治療因腎臟實熱引起的腎癆,伴隨腹脹、耳鳴等症狀。

成分包含:生地黃(三錢)、赤茯苓(一錢)、玄參(一錢)、遠志(一錢,去除木心)、知母(八分,用酒炒過)、黃柏(六分,用酒炒過)。

用水一碗半,煎煮成八分服用。

人參養榮湯:治療脾肺兩虛,引起的發熱怕冷、身體疲倦乏力、腹瀉等各種虛弱症狀,不論脈象如何,都可以使用此方。

成分包含:白芍藥(一錢五分)、人參、陳皮、黃耆(用蜜炙過)、桂心、當歸、白朮(用土炒過)、甘草(炙烤過,各一錢)、熟地黃、五味子(炒過後搗碎)、茯苓(各八分)、遠志肉(五分)。

用水兩碗,加入生薑三片、紅棗兩枚,煎煮後服用。

逍遙散:治療血虛引起的煩躁發熱、肢體疼痛、口乾、盜汗、嗜睡、月經不調、寒熱像瘧疾、痰多咳嗽、骨蒸潮熱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