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宗必讀》~ 卷之六 (3)
卷之六 (3)
1. 氣中
七情內傷,氣逆為病,痰潮昏塞,牙關緊急,極與中風相似。但風中身溫,氣中身冷;風中脈浮應人迎,氣中脈沉應氣口。以氣藥治風猶可,以風藥治氣則不可。急以蘇合香丸灌之,候醒,以八味順氣散加香附,或木香調氣散,有痰者星香散;若其人本虛,痰氣上逆,關格不通,宜養正丹。
蘇合香丸,見真中風。
八味順氣散
白朮(炒黃),白茯苓,青皮(去白),白芷,橘紅,烏藥,人參(各五分),甘草(炙,三分)
水一碗,煎七分服。
木香調氣散
白豆蔻(研),丁香,檀香,木香(各二兩),藿香,甘草(炙,各八兩),砂仁(四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沸湯下鹽少許點服。
星香散,見真中風。
養正丹,見真中風。
白話文:
[氣逆病症]
由七種情緒過度導致內在傷害,氣血逆亂而生病,症狀可能包括痰多、意識模糊、牙關緊閉等,這些情況和中風非常相似。但是兩者仍有區別,中風的患者身體通常會感覺溫熱,而氣逆的患者身體則感覺冰冷;中風的脈象浮動,易於在人迎穴處感知,而氣逆的脈象則偏沉,易於在氣口穴處感知。用調整氣血的藥物來治療中風還有可能,但如果用治療中風的藥物來治療氣逆則不適合。
應立即使用蘇合香丸來灌服,等到病人甦醒後,再使用八味順氣散加上香附,或者使用木香調氣散,如果有痰的患者可以使用星香散;如果患者本身體質虛弱,痰氣上沖,造成吞嚥困難,這時應該使用養正丹。
_蘇合香丸_的配方請參考"真中風"一節。
_八味順氣散_的配方如下:
炒白朮、白茯苓、去白青皮、白芷、橘紅、烏藥、人參(各五分)、炙甘草(三分)
使用一碗水煎煮,取七分服用。
_木香調氣散_的配方如下:
研磨白豆蔻、丁香、檀香、木香(各二兩)、藿香、炙甘草(各八兩)、砂仁(四兩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沸水調和少許鹽服用。
_星香散_和_養正丹_的配方請參考"真中風"一節。
2. 食中
醉飽過度,或感風寒,或著氣惱,以致填塞胸中,胃氣不行,忽然厥逆昏迷,口不能言,肢不能舉,若誤作中風、中氣治之,必死。宜煎姜鹽湯探吐。風寒者,藿香正氣散;氣滯者,八味順氣散。吐後別無他證,只以蒼朮、白朮、陳皮、厚朴、甘草之類調之。
藿香正氣散,見真中風。
八味順氣散,見氣中。
白話文:
[飲食過量]
如果飲酒過量至醉或吃得過飽,又或者感受了風寒,或是因生氣導致情緒波動,這些都可能導致胸部有堵塞感,胃部消化功能受阻,突然間會有頭昏眼花,甚至昏迷的現象,口齒不清,四肢無力。如果這時誤以為是中風或中氣不足來治療,可能會有生命危險。應先以薑和鹽煮成的湯來催吐。若是因風寒引起,可用藿香正氣散;如果是氣滯導致,則用八味順氣散。催吐後若無其他症狀,可以使用蒼朮、白朮、陳皮、厚朴、甘草等藥物來調理身體。
藿香正氣散的使用詳情,可參考「真正中風」一節。
八味順氣散的使用詳情,可參考「氣中」一節。
3. 惡中
登塚入廟,吊死問喪,飛屍鬼擊,卒厥客忤,手足逆冷,肌膚粟起,頭面青黑,精神不守,或錯言妄語,牙閉口噤,昏暈不知人,宜蘇合香丸灌之,俟少醒,服調氣平胃散。
蘇合香丸,見真中風。
調氣平胃散
木香,烏藥,白豆蔻,檀香,砂仁(各一錢),藿香(一錢二分),蒼朮(一錢五分),厚朴(薑汁炒),陳皮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
水二鍾,生薑三片,煎一鍾,食前服。
白話文:
[惡性中邪]
到墳墓或廟宇去,探視弔唁或詢問喪事,被飛來的邪氣或鬼魂打擊,突然間像被外物撞擊而昏倒,手腳冰冷,皮膚上起雞皮疙瘩,臉色變得青黑,精神無法集中,或者胡言亂語,牙關緊閉,口不能開,意識模糊,失去知覺,應該使用蘇合香丸灌服,等到稍微清醒一些,再服用調氣平胃散。
蘇合香丸,詳見真正中風的情況。
調氣平胃散的成分:
木香、烏藥、白豆蔻、檀香、砂仁(各一錢),藿香(一錢二分),蒼朮(一錢五分),厚朴(薑汁炒過的),陳皮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
用兩杯水,加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至剩下一杯,飯前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