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中梓

《醫宗必讀》~ 卷之六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 (4)

1.

人參,附子(炮),乾薑(炒),甘草(炒),白朮(各等分)

水煎服。

蘇合香丸,治傳屍骨蒸,痊忤鬼氣,卒心痛,霍亂吐利,時氣鬼魁,瘴瘧,疫痢,瘀血,月閉,痃癖,疔腫,驚癇,中風,中氣,痰厥,昏迷。

白朮,青木香,犀角,香附(炒,去毛),硃砂(水飛),訶黎勒(煨,去皮),檀香,安息香(酒熬膏),沉香,麝香,丁香,蓽撥(各二兩),龍腦,熏陸香(別研),蘇合香(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研藥勻,用安息香膏,並蘇合香油,煉蜜和劑,丸如彈子大,以蠟匱固,排絹當心帶之,一切邪神不敢近。

至寶丹,治中風不語,中惡氣絕,中諸物毒,疫毒瘴毒,蠱毒,產後血暈,口鼻血出,惡血攻心,煩躁,氣喘,吐逆,難產,悶亂,死胎不下,並用童便,薑汁磨服。又療心肺積熱,嘔吐,邪氣攻心,大腸風秘,神魂恍惚,頭目昏眩,眠睡不安,唇口乾燥,傷寒譫語。

人參,天竺黃,犀角,硃砂(水飛),雄黃(水飛),玳瑁,琥珀(各一兩),麝香,龍腦(各二錢五分),金箔(半入藥,半為衣),銀箔(各五十片),牛黃,天南星(各五錢),安息香(一兩五錢,為末,無灰酒攪澄飛過,去沙土,約得淨數一面,火熬成膏)

上為細末,將安息香膏重湯煮烊,入諸藥中和搜成劑,丸如龍眼核大,人參湯磨服。

牛黃清心丸,治諸風緩縱不隨,語言蹇澀,怔忡健忘,頭目眩冒,胸中煩郁,痰涎壅塞,精神昏憒,心氣不足,神志不定,驚恐怕怖,悲憂慘慼,虛煩少睡,喜怒無時,癲狂昏亂。

白芍藥,麥門(去心),黃芩,當歸,防風,白朮(各一兩半),柴胡,桔梗,芎藭,白茯苓,杏仁(去皮尖,雙仁,炒黃,別研,各一兩二錢五分),神麯,蒲黃(炒),人參(各二兩半),羚羊角,麝香,龍腦(各一兩),甘草(炒,五兩),肉桂,大豆黃卷(碎炒),阿膠(碎炒,各一兩七錢半),白蘞,乾薑(炮,各七錢五分),牛黃(一兩二錢),犀角(二兩),雄黃(水飛,八錢),乾山藥(七兩),金箔(一千二百片),大棗(一百枚,蒸,研膏)

上除棗、杏仁、金箔、犀角、羚羊角、牛黃、雄黃、腦、麝外,為細末,入余藥和勻,煉蜜與棗膏為丸,每丸一錢,即於內分金箔四百片為衣,溫水化服。

養正丹,一名來復丹,一名黑錫丹,一名三和丹。治上盛下虛,內寒外熱,及伏暑泄瀉如水。

硝石(一面,同硫黃為末,入磁碟內微火炒,柳條攪,火不可大過,恐傷藥力,再研極細,名二氣末。),太陰玄精石(水飛),舶上硫黃(透明者,各一兩),五靈脂(水澄去沙,曬乾),青皮(去白),陳皮(去白,各二兩)

白話文:

[脈]

藥方一 人參、炮製過的附子、炒過的乾薑、炒過的甘草、白朮,各取等分量。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蘇合香丸 這個藥方能治療傳染性骨蒸病、解除鬼氣引起的疾病、突然發生的心痛、霍亂引起的上吐下瀉、季節性傳染病、鬼怪作祟引起的疾病、瘴氣瘧疾、流行性痢疾、體內瘀血、女性月經閉止、腹部腫塊、疔瘡腫痛、癲癇、中風、中氣不足、痰引起的昏厥、以及昏迷等症狀。 藥材包含:白朮、青木香、犀角、炒過的香附(去除毛)、水飛過的硃砂、煨過的訶黎勒(去除皮)、檀香、用酒熬製成膏的安息香、沉香、麝香、丁香、蓽撥(各二兩)、龍腦、另外研磨的熏陸香、蘇合香(各一兩)。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混合均勻,再用安息香膏和蘇合香油,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調和,做成彈珠大小的藥丸,用蠟殼封固。佩帶在胸前,據說可以防止一切邪祟接近。

至寶丹 這個藥方能治療中風導致的失語、中邪昏厥、各種中毒、傳染病引起的毒素、瘴氣毒素、蠱毒、產後血暈、口鼻出血、惡血攻心、煩躁、氣喘、嘔吐、難產、悶亂、死胎無法產出等症狀。服用時需用童子小便和薑汁磨服。此外,它還能治療心肺積熱、嘔吐、邪氣攻心、大腸便秘、精神恍惚、頭暈目眩、睡眠不安、口唇乾燥、傷寒引起的胡言亂語。 藥材包含:人參、天竺黃、犀角、水飛過的硃砂、水飛過的雄黃、玳瑁、琥珀(各一兩)、麝香、龍腦(各二錢五分)、金箔(一半入藥,一半做藥丸外衣)、銀箔(各五十片)、牛黃、天南星(各五錢)、安息香(一兩五錢,磨成粉末,用無灰酒攪拌澄清後過濾去除沙土,得到約一半的份量,然後用火熬成膏)。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將安息香膏隔水加熱融化,加入其他藥粉混合攪拌均勻,做成龍眼核大小的藥丸,用人參湯磨服。

牛黃清心丸 這個藥方能治療各種風病引起的肢體癱瘓無力、言語不清、心悸健忘、頭暈目眩、胸悶煩躁、痰液阻塞、精神恍惚、心氣不足、精神不定、驚恐害怕、悲傷憂愁、虛煩少睡、情緒無常、癲狂昏亂等症狀。 藥材包含:白芍藥、麥門冬(去除心)、黃芩、當歸、防風、白朮(各一兩半)、柴胡、桔梗、芎藭、白茯苓、杏仁(去除皮尖和雙仁,炒黃,另外研磨,各一兩二錢五分)、神麯、炒過的蒲黃、人參(各二兩半)、羚羊角、麝香、龍腦(各一兩)、炒過的甘草(五兩)、肉桂、炒碎的大豆黃卷、炒碎的阿膠(各一兩七錢半)、白蘞、炮製過的乾薑(各七錢五分)、牛黃(一兩二錢)、犀角(二兩)、水飛過的雄黃(八錢)、乾山藥(七兩)、金箔(一千二百片)、大棗(一百枚,蒸熟,研成膏)。 將大棗、杏仁、金箔、犀角、羚羊角、牛黃、雄黃、龍腦、麝香以外的藥材磨成細末,再加入剩餘的藥材混合均勻,用煉製過的蜂蜜和大棗膏做成藥丸,每顆藥丸一錢重,再用金箔包衣,用溫水送服。

養正丹,又名來復丹、黑錫丹、三和丹。 這個藥方能治療上實下虛(上半身熱,下半身虛寒)的症狀,以及因暑熱引起的腹瀉如水。 藥材包含:硝石(一份,與硫磺磨成粉末,放入磁碟中用小火炒,用柳條攪拌,火不能太大,以免損壞藥力,再次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稱為二氣末)、水飛過的太陰玄精石、舶上硫黃(透明的,各一兩)、五靈脂(用水澄去沙子,曬乾)、青皮(去除白)、陳皮(去除白,各二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