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宗必讀》~ 卷之六 (2)
卷之六 (2)
1. 真中風
凡中風昏倒,先須順氣,然後治風,用竹瀝、薑汁調蘇合香丸。如口噤,抉開灌之,如抉不開,急用牙皂、生半夏、細辛為細末,吹入鼻內,有嚏可治,無嚏則死。最要分別閉與脫,二證明白,如牙關緊閉,兩手握固,即是閉證,用蘇合香丸,或三生飲之類開之;若口開心絕,手撒脾絕,眼合肝絕,遺尿腎絕,聲如鼾肺絕,即是脫證,更有吐沫直視,肉脫筋骨痛,髮直,搖頭上竄,面赤如妝,汗出如珠,皆脫絕之證。宜大劑理中湯灌之,及灸臍下,雖曰不治,亦可救十中之一。
若誤服蘇合香丸、牛黃、至寶之類,即不可救矣。蓋斬關奪門之將,原為閉證設,若施之脫證,如人既入井而又下之石也。世人蹈此弊而死者,不可勝數,故特表而出之。惟中臟之證是閉而非脫者,宜蘇合香丸、牛黃丸、至寶丹、活命丹之類。若中腑與中血脈之證,斷不宜用。
為內有麝香入脾治肉,牛黃入肝治筋,龍腦入腎治骨,恐反引風邪深入骨髓。如油入面,莫之能出。
白話文:
凡是中風昏倒的,首先要做的就是讓氣順暢,然後再治療風邪。可以使用竹瀝、薑汁調和蘇合香丸服用。如果牙關緊閉,要將其撬開灌藥。如果撬不開,趕緊將牙皂、生半夏、細辛磨成細末,吹入鼻孔,如果打噴嚏就有救,如果沒打噴嚏就沒救了。
最重要的是要分辨閉證和脫證,把這兩種情況搞清楚。如果牙關緊閉、雙手握拳,就是閉證,可以用蘇合香丸或三生飲之類的藥打開閉塞;如果嘴巴張開、呼吸微弱,手鬆開、脾氣衰弱,眼睛閉合、肝氣衰竭,大小便失禁、腎氣衰竭,呼吸像打鼾、肺氣衰竭,就是脫證。更有甚者會吐沫、眼睛直視、肌肉鬆弛、筋骨疼痛、頭髮豎直、頭搖動上竄、臉色紅得像化了妝、汗如雨下,這些都是脫證的表現。應該用大量理中湯灌服,並在肚臍下方艾灸。雖然說脫證難以治療,但或許可以救回十分之一的病人。
如果錯誤地服用蘇合香丸、牛黃、至寶之類的藥,就沒救了。因為這些藥像是衝鋒陷陣的將軍,原本是針對閉證使用的,如果用在脫證上,就如同把已經掉進井裡的人又丟了一塊石頭下去一樣。世人因為這個錯誤而死的人,數不勝數,所以特別將此提出來。只有中臟的病症屬於閉證而不是脫證,適合使用蘇合香丸、牛黃丸、至寶丹、活命丹之類的藥。如果是中腑或中血脈的病症,絕對不可以使用這些藥。
因為這些藥內含麝香,入脾會影響肌肉;牛黃,入肝會影響筋;龍腦,入腎會影響骨。恐怕反而會引導風邪深入骨髓,就像油滲入麵粉一樣,無法取出。
2. 角弓反張
陰陽經絡,周環於身,風氣乘虛入於諸陽之經,則腹背反折,攣急如角弓之狀,宜小續命湯。有汗不惡寒曰柔痙,無汗惡寒曰剛痙。
白話文:
人體內的陰陽經絡環繞全身,當風氣乘虛而入,侵襲了身體的陽性經絡時,就會導致腹部和背部肌肉緊繃,彎曲到像弓一樣的形狀,這種情況適合服用小續命湯來治療。如果患者有出汗且不畏寒的症狀,我們稱之為「柔痙」;若患者不出汗且畏寒,則被定義為「剛痙」。
3. 口噤
手三陽之筋,結入於頷頰。足陽明之筋,上夾於口,風寒乘虛入其筋則攣,故令牙關急而口噤也,秦艽升麻湯。用甘草二段,每段長一寸,炭火上塗麻油炙乾,抉開牙關令咬定,約人行十里許,又換甘草一段,然後灌藥,極效。或以蘇合香丸擦牙,或南星冰片擦之。
白話文:
手部的三個陽經的筋絡,深入連結至頰部。腳部陽明經的筋絡,向上夾在口邊。當風寒趁虛而入,侵襲這些筋絡使其收縮,就會導致牙關緊閉,進而使嘴巴無法張開,這時可以使用秦艽升麻湯來治療。具體方法是取兩段甘草,每段大約一寸長,在炭火上塗抹麻油烤乾,然後將其插入緊閉的牙關中,讓患者咬住,大約等同於一個人步行十里左右的時間,再換另一段甘草,然後灌服藥物,效果非常好。或者也可以使用蘇合香丸擦拭牙齒,或者用南星和冰片來擦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