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發揮》~ 卷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)

1. 先君吐法記

張子和《儒門事親》云:凡人之病,自外而入,由內而起,皆邪氣也。邪氣加諸身,速攻之可也。及其聞攻則不悅,聞補則樂之。至於無邪無積之人,始可議補;有邪有積而議補者,如鯀湮洪水之徒也。故立汗吐下三法以去病,病在表者汗之,在上者吐之,在下者下之,以去病為先。

病去之後,以穀肉果菜補之,非藥補也,景岳言子和吐法之妙,不知汗下之法更妙。然吐法惟在上者吐之,非一概可吐也。又有「補論」一篇,其言誤補之害。惟庸醫治病,純講補其虛,不敢治其實,世人皆為平穩而自誤。景岳但見其吐法,不見「補論」一篇乎?子和之學,亦宗河間,與東垣、丹溪並傳,大用寒涼攻擊以治病,毫不用補,補之適足為害也。景岳獨重子和而毀河間、丹溪,豈子和另有溫補之書,抑不敢議其非歟?

白話文:

張子和在他的著作《儒門事親》裡提到:人的疾病,無論是從外界侵入或是身體內部產生的,都是因為邪氣。邪氣一旦影響到身體,應當迅速地攻擊它。但是人們聽到要攻擊(治療)就會不開心,聽到要補養卻會感到高興。對於那些身體沒有邪氣、沒有積疾的人,才適合討論補養的問題;如果身體有邪氣或有積疾時就談補養,就像是鯀堵洪水那樣的錯誤方法。

因此他設立了發汗、催吐、瀉下這三種方法來去除疾病,若病在身體表面就用發汗法,病在身體上部就用催吐法,病在身體下部就用瀉下法,首要目標是去除疾病。

在疾病去除後,再用穀物、肉類、水果、蔬菜等食物來補養身體,而不是用藥物補養。景嶽提到張子和的催吐法非常巧妙,但他可能不知道發汗和瀉下的方法同樣巧妙。然而,催吐法只適用於病在身體上部的情況,並不是所有情況都適合催吐。此外,還有一篇關於補養的討論,其中講述了錯誤補養的危害。

只有那些平庸的醫生治病時,單純地講究補養虛弱的部分,不敢處理實際的病狀,導致世人以為這樣很安全,反而誤導了自己。景嶽只看到張子和的催吐法,卻沒有看到那篇關於補養的討論嗎?張子和的學術,也是源自於河間,與東垣、丹溪齊名,他們在治療疾病時大量使用寒涼的攻擊性療法,完全不使用補養的方法,因為補養反而會造成傷害。然而,景嶽獨特地推崇張子和,卻批評河間和丹溪,難道是因為張子和有另外一本講溫補的書,或者他不敢批評他們的錯誤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