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發揮》~ 卷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)

1. 論治

一、風寒襲於皮毛,則熱鬱於內,肺金不清,而閉塞喉竅,咳嗽甚而聲喑者,宜參蘇飲、人參補肺,不宜用。金水六君煎。內有歸地,亦不宜用。

白話文:

[治療討論]

一、當風寒侵襲皮膚表面,那麼體內的熱氣就會被抑制,肺部功能無法正常運作,導致喉嚨通道阻塞,咳嗽嚴重甚至聲音沙啞的情況,應該使用參蘇飲或人參來補肺,但不適合使用金水六君煎。因為金水六君煎內含當歸和熟地,同樣不適合此種情況使用。

2. 咽喉

3. 論證

喉痹一證,在古方書雖有十八證之辨,而古人悉指為相火。然此症雖多由火,而復有非火症者,不可不察也。喉痹雖多由火,而清火之藥亦不宜驟用,恐寒涼凝滯,其火不通而痰升氣喘,必致危亡。凡實火可清者,真火症也;虛火不宜清者,即水虧症也;水虧者,緩病。若暴病,當以辛涼疏散,豁痰開竅為主。

且復有陰盛格陽者,即真寒症也。故經曰:太陽在泉,寒淫所勝,民病嗌痛頷腫,其義即此。雖云寒濕所勝,實有寒包火之義。

若纏喉風則滿片紅腫,多不成膿,亦不必出血,但使火降,其腫自消。纏喉風不宜驟用寒涼降火,先宜辛涼發散,兼豁痰理氣,則火可散,痰可降。若用寒涼,必致氣喘痰升而死。此景岳之所不知也。

白話文:

【討論】關於喉痹這個病症,雖然在古代的醫書中有十八種不同的診斷方法,古人普遍認為這是因為體內的相火過旺所導致。然而,這種病症雖然大多與火有關,但也存在不是因火所致的情況,這一點我們不能忽視。

喉痹雖多數情況下是由於火旺,但清火的藥物也不應該立即使用,因為害怕藥物過於寒涼會導致體內的火氣無法正常運行,反而造成痰多、氣喘,最終可能導致生命危險。如果是實火可以清熱,那就是真正的火旺病症;虛火不適合清熱,那通常就是水份不足的病症;水份不足的病情,是屬於慢性病。如果病情突然爆發,應該以辛涼的藥物來疏散,並配合豁痰開竅的治療為主。

再者,也有陰盛陽衰的狀況,這就是所謂的真寒症。因此,古籍上說:太陽在泉,寒氣過盛,人們會出現咽喉疼痛、下巴腫脹,道理就是這樣。雖然說是寒濕過盛,實際上也存在著寒包火的現象。

如果遇到纏喉風,喉部會出現大面積的紅腫,通常不會形成膿包,也不一定需要放血,只要讓火氣下降,紅腫自然就會消退。纏喉風不宜立刻使用寒涼的藥物來降火,應先使用辛涼的藥物來發汗,並配合豁痰理氣,這樣火氣就可以散去,痰也可以順利排出。如果使用寒涼的藥物,可能會導致氣喘、痰多,最終導致死亡。這一點,即使是名醫張景嶽也沒有提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