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普濟本事方》~ 卷第七 (1)
卷第七 (1)
1. 卷第七
2. 諸蟲飛屍鬼疰
3. 制諸蟲方
白蕪荑,檳榔(各一兩)
上為細末,蒸餅丸如梧子大,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,溫湯下。
白話文:
將白蕪荑、檳榔各一兩,一起磨成細末,用蒸熟的麵餅將藥粉揉成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丸,用溫水送服。
4. 去勞熱方
制蟲解勞,悅澤肌膚。
檳榔(一兩半),乾漆(燒令煙盡,半兩),龍膽(一兩)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梧子大,每服十丸至十五丸,熟水下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可以消除勞累引起的發熱,使肌膚潤澤光亮。
藥材包含:檳榔(一兩半),乾漆(燒到沒有煙,半兩),龍膽(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子,大小像梧桐子一樣。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,用溫開水送服。
5. 治寸白蟲方
黑鉛灰抄四錢一服,先吃豬肉脯少許,一時來,卻用沙糖濃水半盞調灰,五更服,蟲盡下,白粥將息一日。《良方》療寸白,用錫沙、蕪荑、檳榔者,極佳。
予宣和中,每覺心中多嘈雜,意謂飲作,又疑是蟲。漫依《良方》所說服。翌日下蟲二條,一長二尺五寸,頭扁闊尾尖銳。每寸作一節,斑斑如錦紋,一條皆寸斷矣。《千金》謂勞則生熱。熱則生蟲。心蟲曰蛔,脾蟲寸白,腎蟲如寸截絲縷,肝蟲如爛杏,肺蟲如蠶。五蟲皆能殺人,惟肺蟲為急。
肺蟲居肺葉之內,蝕人肺系,故成瘵疾,咯血聲嘶,藥所不到,治之為難。有人說《道藏》中載諸蟲頭皆向下行,唯是初一至初五以前頭上行,故用藥者多取月胐以前。蓋謂是也。
白話文:
治療寸白蟲的藥方:
將黑鉛燒成的灰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四錢。先吃一點豬肉乾,過一會兒,用半杯濃稠的砂糖水調和鉛灰粉,在清晨五更時服用。蟲就會全部排出,之後喝白粥靜養一天。《良方》裡治療寸白蟲,使用錫砂、蕪荑、檳榔,效果非常好。
我在宣和年間,經常覺得心中嘈雜不安,一開始以為是喝太多酒的緣故,後來又懷疑是長了蟲。就隨意按照《良方》所說的服用藥物。第二天排出了兩條蟲,一條長二尺五寸,頭部扁平寬闊,尾部尖銳。每寸都有一節,像錦繡花紋一樣斑駁,一條蟲身上都像被寸寸切斷一樣。《千金方》說勞累就會產生熱,熱就會生蟲。心裡的蟲叫蛔蟲,脾裡的蟲叫寸白蟲,腎裡的蟲像寸寸截斷的絲線,肝裡的蟲像爛杏,肺裡的蟲像蠶。這五種蟲都會要人命,其中肺蟲最為危急。
肺蟲寄生在肺葉內部,侵蝕人的肺部組織,所以會導致癆病,出現咳血、聲音嘶啞的症狀,藥物難以到達病灶,治療起來很困難。有人說《道藏》中記載,各種蟲的頭部都是向下走的,只有在每個月初一到初五之前頭部是向上走的,所以用藥的人大多選擇在月初服用。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。
6. 《良方》。療寸白蟲方。
錫沙(作銀泥者,無即以黃丹代,油和如梧子大),蕪荑仁,檳榔(二物等分,為末)
上煎石榴根濃汁半升,下散三錢丸五枚,中夜服,旦日取下。
治飛屍者,遊走皮膚,穿臟腑,每發刺痛,變作無常。遁屍者,附骨入肉,攻鑿血脈,每發不可得近。見屍喪者,聞哀哭便發。風屍者,淫濯四肢,不知痛之所在,每發昏沉。得風雪便作。沉屍者,纏骨結臟,衝心脅,每發絞切,遇寒冷便作。注屍者,舉身沉重,精神錯雜,常覺昏,每發節氣致變,輒成大惡。皆宜用此方。
忍冬葉銼數斛,煮取濃汁,稠煎之,服如雞子大一枚,日三。太一神精丹蘇合香丸。治此疾第一。
白話文:
《良方》。治療寸白蟲的藥方。
錫沙(如果用銀泥製作,沒有的話就用黃丹代替,用油調和成梧桐子大小),蕪荑仁,檳榔(這兩種藥材等分,磨成粉末)。
將石榴根煎煮成濃汁半升,然後將藥粉三錢做成五顆藥丸,在半夜服用,隔天早上就會將蟲排出。
治療飛屍病,這種病會遊走在皮膚,穿入內臟,每次發作時會感到刺痛,變化無常。遁屍病,這種病會附著在骨頭進入肌肉,攻擊鑿傷血脈,每次發作時無法靠近。見屍喪病,這種病聽到哀哭聲就會發作。風屍病,這種病會侵襲四肢,不知道疼痛的部位在哪裡,每次發作時會感到昏沉,遇到風雪就會發作。沉屍病,這種病會纏繞骨頭並在內臟結塊,衝擊心臟和脅肋,每次發作時會感到絞痛,遇到寒冷就會發作。注屍病,這種病會使全身沉重,精神錯亂,常常感到昏沉,每次在節氣變化時就會發作,而且會變得非常嚴重。這些病都適合使用這個藥方。
將大量的忍冬葉切碎,煮成濃汁,再將濃汁熬成膏狀,每次服用像雞蛋大小的一塊,一天服用三次。太一神精丹和蘇合香丸,是治療這種疾病最好的藥。
7. 雄朱散
因喪驚憂,悲哀煩惱,感屍氣而成諸變動不已,似冷似熱,風氣觸則發。
雄黃(水飛),硃砂(水飛),桔梗(炒),羌活(去蘆),當歸(洗,去蘆,薄切,焙乾,秤)升麻川烏(炮,去皮尖),芍藥,犀角(鎊),龍齒(研),鬼箭(削取羽,炒),川芎(洗),白殭蠶(去絲嘴,炒),陳皮(去白),山梔子(去皮),南星(炮),木香,虎脛骨(醋炙),紫蘇子(炒)莽草,枳殼(去穰,麩炒黃),白朮,黃芩(去皮,各一分),麻黃(半兩,去根節),蜈蚣(二條,去頭、足,酒炙),檳榔(二個),全蠍(炒,一分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酒調下,日三服。
頃在徽城日,嘗修合神精丹一料。庚申年予家一婦人夢魘,覺後心一點痛不可忍,昏悶一時許。予忽憶神精丹有此一證,取三粒令服之,遂至府過廳,少頃歸,已無病矣。云服藥竟,痛止神醒,今如常矣。自後相識稍有邪氣,與一二服無不應驗。方在《千金》中,治中風之要藥,但近世少得曾青磁石,為難合爾。(神精丹在《千金》方十二卷中)
人平居無疾苦,忽如死人,身不動搖,默默不知人,目閉不能開,口噤不能言,或微知人,惡聞人聲,但如眩冒,移時方寤。此由已汗過多,血少氣並於血,陽獨上而不下,氣壅塞而不行,故身如死。氣過血還,陰陽復通,故移時方寤。名曰鬱冒,亦名血厥,婦人多有之。宜白薇湯、倉公散。
白話文:
因為受到喪事驚嚇憂慮,悲傷煩惱,又感染了屍體的穢氣,導致身體產生各種變化,時冷時熱,只要一吹到風就會發作。
藥方組成:雄黃(用水淘洗),硃砂(用水淘洗),桔梗(炒過),羌活(去除蘆葦),當歸(洗過,去除蘆葦,切薄片,烘乾,秤重),升麻、川烏(炮製過,去除外皮尖端),芍藥,犀角(磨碎),龍齒(磨粉),鬼箭(削取翅膀,炒過),川芎(洗過),白殭蠶(去除絲和嘴,炒過),陳皮(去除白色的部分),山梔子(去除外皮),南星(炮製過),木香,虎脛骨(用醋炙燒),紫蘇子(炒過),莽草,枳殼(去除瓤,用麩皮炒黃),白朮,黃芩(去除外皮,各取一份),麻黃(半兩,去除根部和結),蜈蚣(兩條,去除頭和腳,用酒炙燒),檳榔(兩個),全蠍(炒過,一份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酒調和後服下,一天服用三次。
先前在徽州的時候,曾經配製過一劑神精丹。庚申年,我家中一個婦人做惡夢,醒來後心口一點疼痛難忍,昏迷了一段時間。我忽然想起神精丹有治療這種症狀的記載,就取了三粒給她服用,她就自己走到客廳,不久後回來,就已經沒有病痛了。她說吃完藥後,疼痛就停止了,神智清醒,現在和往常一樣了。從此之後,認識的人只要稍微有點邪氣,吃一兩次藥就都會見效。這個藥方在《千金方》中,是治療中風的重要藥物,但是近代很少能找到曾青和磁石,所以很難配製。(神精丹在《千金方》第十二卷中)。
人平常沒有疾病,忽然像死人一樣,身體不能動彈,默默地不知道人事,眼睛閉著不能睜開,嘴巴緊閉不能說話,或者稍微知道人事,討厭聽到人聲,只是像暈眩昏冒,過了一段時間才醒來。這是因為出汗過多,導致血虛,氣都跑到血中了,陽氣獨自上升而不能下降,氣血壅塞而不通暢,所以身體才會像死了一樣。等氣血恢復,陰陽再次通暢,過一段時間才會醒來。這種情況稱為「鬱冒」,也叫做「血厥」,婦人比較容易發生這種情況。應該使用白薇湯、倉公散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