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叔微

《普濟本事方》~ 卷第七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七 (5)

1. 葛根湯

治項背強。

葛根(一兩),麻黃(三分,去節),桂枝(去皮,不見火),甘草(炙),芍藥(各半兩)

上粗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,去滓溫服,覆汗為度。

有人患傷寒無汗惡風,項既屈而且強。予曰:項強几几,葛根湯證。或人問曰:何謂𠘧𠘧?予曰:𠘧𠘧者,如凡足疾屈而強也。謝復古謂病人羸弱,須憑几而起,誤也。蓋仲景論中極有難曉處,如振振欲擗地,心中懊憹,外邪怫鬱,鬱冒不仁,膈內拒痛。如此之類甚多。

白話文:

治療脖子和背部僵硬。

藥方組成:葛根(一兩)、麻黃(三分,去除莖節)、桂枝(去除外皮,不要經過火烤)、甘草(烤過)、芍藥(各半兩)。
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一碗半水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,以微微出汗為度。

曾經有人得了傷寒,沒有汗而且怕風,脖子彎曲而且僵硬。我說:「脖子僵硬難受,這是葛根湯證。」有人問:「什麼叫做『几几』?」我說:「『几几』就像腳生病時彎曲而且僵硬一樣。」謝復古認為病人體弱,需要依靠几案才能起身,這是錯誤的。其實張仲景的醫論中有很多難以理解的地方,例如「振振欲擗地」、「心中懊憹」、「外邪怫鬱」、「鬱冒不仁」、「膈內拒痛」等等,像這樣的情況非常多。

2. 始得陰毒候

熙寧中邠守宋迪,因其猶子感傷寒之初,不能辨其病症,見其煩渴而汗多,以涼藥解治之,至於再三,遂成陰毒,六日卒。迪痛悼之,遂著陰毒形症訣三篇。陰毒本因腎氣虛寒,因欲事或食冷物後傷風。內既伏陰,外又感寒,或先感外寒而伏內陰,內外皆陰,則陽氣不守,遂發頭痛,腰重腹痛,眼睛疼,身體倦怠而不甚熱,四肢逆冷,額上及手背冷汗不止,或多煩渴。精神恍惚,如有所失,三二日間或可起行,不甚覺重。

診之則六脈俱沉細而疾,尺部短小,寸口或大(六脈俱浮大或沉,取之大而不甚疾者,非陰症也)。若服涼藥過多,則渴轉甚,躁轉急。有此病症者,急服還陽退陰二藥即安。惟補虛和氣而已,宜服正元散、退陰散、五勝散。(陰症不宜發汗,如氣正、脈大、身熱而未瘥,用藥出汗無妨)

白話文:

在宋神宗熙寧年間,有個叫宋迪的邠州太守,因為他的姪子剛開始得了傷寒,無法判斷是什麼病,看到他煩躁口渴又多汗,就用涼性的藥物來治療。這樣反覆幾次後,竟然轉變成陰毒,六天就過世了。宋迪非常痛心,於是寫了《陰毒形症訣》三篇。陰毒這種病,本來就是因為腎氣虛寒,因為性行為或吃了冷食後又吹到風而引起的。體內潛藏陰寒,外在又受到寒氣侵襲,或是先受外寒然後體內產生陰寒,內外都是陰寒,導致陽氣無法守住,於是就出現頭痛、腰部沉重疼痛、肚子痛、眼睛痛、身體疲倦無力但不太發熱、四肢冰冷、額頭和手背不斷冒冷汗,或是非常口渴。精神恍惚,好像丟了什麼東西一樣,兩三天內或許還能起身走動,不太覺得嚴重。

把脈的話,會發現六脈都沉細而快,尺部脈短小,寸口脈或者會比較大(如果六脈都是浮大或沉,按下去大但不快的,就不是陰症)。如果吃了太多涼藥,就會變得更渴,更煩躁。如果出現這些症狀,趕緊服用還陽退陰這兩種藥就會好轉。主要就是補虛和調和氣血,適合服用正元散、退陰散、五勝散這些藥。(陰症不適合發汗,如果體內正氣充足、脈象大、身體發熱但還沒痊癒,可以用藥發汗沒關係)

3. 正元散

治傷寒。如覺傷寒吹著四肢,頭目百骨節疼痛,急煎此藥服。如人行五里,再服,或連進三服。出汗立瘥。若患陰毒傷寒,入退陰散半錢同煎。或傷冷傷食,頭昏氣滿,及心腹諸疾,服之無有不見效。

麻黃(去節,秤),陳皮(去白),大黃(生),甘草(炙),乾薑(炮),肉桂(去粗皮,不見火),芍藥,附子(炮,去皮臍),茱萸(揀淨,湯泡十次,焙),半夏(湯洗七次,各等分)

上麻黃加一半,茱萸減一半,同為末,每服一大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棗一個,煎至七分。熱呷。如出汗以衣被蓋覆,切須候汗乾方去衣被。如是陰毒,不可用麻黃,免更出汗。秋末至春初,大黃減半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叫做正元散,是治療傷寒的。如果感覺傷寒侵襲四肢,導致頭痛、眼睛痛、全身骨節疼痛,要趕快煎這個藥服用。如果走了五里路,再服一次,或者連續服用三次。服藥後如果出汗,病就會立刻痊癒。如果是得了陰毒傷寒,就加入退陰散半錢一起煎服。或者是因為受寒、吃壞東西導致頭暈、胸悶、肚子脹等各種心腹疾病,服用這個藥都會有效果。

藥方組成:

麻黃(去除莖節,秤重)、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)、大黃(生的)、甘草(炙烤過)、乾薑(炮製過)、肉桂(去除粗皮,不能用火直接烤)、芍藥、附子(炮製過,去除皮和臍部)、茱萸(仔細挑選過,用熱水浸泡十次,烘乾)、半夏(用熱水清洗七次),以上藥材各取等份。

使用方法:

將麻黃的用量增加一半,茱萸的用量減少一半,一起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水一碗,加入三片生薑和一顆紅棗,煎煮至剩七分。趁熱服用。如果出汗,要用衣服被子蓋好,一定要等汗乾了才能脫去衣被。如果是陰毒傷寒,就不能用麻黃,以免再次出汗。秋末到春初時,大黃的用量要減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