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叔微

《普濟本事方》~ 卷第九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九 (4)

1. 麻黃湯

(方在前)

有人病傷寒。身熱頭痛。予診之曰:邪在表,此表實證也,當汗之以麻黃。或人問曰:傷寒大抵因虛,故邪得以入之。今邪在表,何以雲表實也?予曰:古人稱邪之所湊。其氣必虛;留而不去,其病則實。蓋邪之入人也,始因虛,及邪居中,則反為實矣。大抵調治傷寒,先要明表裡虛實。

白話文:

有人得了傷寒,身體發熱頭疼。我診斷後說:邪氣在表層,這是表實證,應該用麻黃發汗。有人問道:傷寒大多是身體虛弱導致的,邪氣才能入侵。現在邪氣在表層,為何說是表實呢?我回答:古人說邪氣聚集的地方,氣血必定虛弱;邪氣停留不去,病症就會轉為實證。邪氣入侵人體,一開始是因虛弱,但邪氣在體內停留後,就會轉變成實證。總之,治療傷寒,首先要明白表裡虛實。

能明此四字,則仲景三百九十七法,可坐而定也。何以言之?有表實,有表虛,有裡實,有裡虛,有表裡俱實,有表裡俱虛。予於表裡虛實歌中,常論其事矣。仲景麻黃湯之類,為表實而設也;桂枝湯之類,為表虛而設也;裡實則承氣之類是也;裡虛則四逆之類是也;表裡俱實,所謂陽盛陰虛,下之則愈也;表裡俱虛,所謂陽虛陰盛,汗之則愈也。嘗讀《華佗傳》。

白話文:

能明白這四個字(陰陽虛實),那麼仲景的三百九十七種治療方法,就可以坐下來決定了。為什麼這樣說呢?有外表實證,有外表虛證,有裡部實證,有裡部虛證,有外表、裡部同為實證,有外表、裡部同為虛證。我在《表裡虛實歌》中,已經常常討論這個問題了。仲景的麻黃湯之類的藥方,是針對外表實證而設立的;桂枝湯之類的藥方,是針對外表虛證而設立的;裡部實證則有承氣湯之類的藥方;裡部虛證則有四逆湯之類的藥方;外表、裡部同為實證,所謂陽盛陰虛,用下法治療就會痊癒;外表、裡部同為虛證,所謂陽虛陰盛,用汗法治療就會痊癒。曾經讀過《華佗傳》。

有府吏倪尋李延共止,俱頭痛身熱,所苦正同。佗曰:尋當下之,延當發汗。或難其異。佗曰:尋內實,延外實,故治之異。

白話文:

府吏倪尋和李延一起住在同一個地方,他們都頭痛發熱,病情完全相同。張仲景說:倪尋應該瀉下,李延應該發汗治療。有人質疑這種不同的治療方法。張仲景說:倪尋是內熱實證,李延是外感實證,所以治療方法不同。

2. 小柴胡湯

柴胡(二兩,去苗,淨洗),黃芩(去皮),人參(去蘆),甘草(各三分炙),半夏(六錢一字,湯洗七次)

白話文:

柴胡(二兩,去除根鬚,清洗乾淨),黃芩(去除外皮),人參(去除根鬚),甘草(各三分,烤製),半夏(六錢,切成長一寸的片狀,用熱水清洗七次)

上粗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生薑五片,棗二個,同煎至八分,去滓溫,日三服。若胸中煩而不嘔者,去半夏、人參,加栝蔞實四分之一(以一枚為率)。若渴,去半夏,加人參合前成一兩一錢,栝蔞根一兩。若腹中痛者,去黃芩,加芍藥三分。若脅下痞硬,去大棗,加牡蠣一兩。

白話文:

將頂部的藥物,每劑量為五錢,先加入一杯半的水,再加入五片薑片、兩個紅棗,一起煎煮至藥液少至八分滿,濾渣後,趁微溫服用,每天三次。如果胸中煩悶但沒有嘔吐的症狀,要去除半夏和人參,並加入四分之一的栝蔞果實(以一整顆為標準)。如果口渴,去除半夏,加入人參以與之前的一錢一兩份量相符合,再加入一兩栝蔞根。如果腹部疼痛,去除黃芩,加入三分芍藥。如果肋骨下痞硬,去除大棗,加入一兩牡蠣。

若心下悸、小便不利,去黃芩,加茯苓一兩。若不渴,外有微熱者,去人參,加桂三分,溫覆微汗愈。若咳者,去人參、大棗、生薑,加五味子六錢一字,乾薑二分。記有人患傷寒五六日,頭汗出,自頸以下無汗,手足冷,心下痞悶,大便秘結,或者見四肢冷,又汗出滿悶,以為陰證。予診其脈沉而緊。

白話文:

如果病人出現心悸、小便不利的情況,就移除黃芩,並加入一兩的茯苓。如果病人沒有感到口渴,但有輕微發熱的現象,就移除人參,加入三錢的桂枝,讓病人溫暖覆蓋,微微出汗就可以痊癒。如果病人有咳嗽的現象,就移除人參、大棗、生薑,加入六錢一字的五味子、二分的乾薑。

記得有一位病人患了傷寒五六天,頭部出汗,但從脖子以下沒有出汗,手腳冰冷,心下痞悶,大便不通,或者出現四肢冰冷,但又汗出滿身悶熱的情況,以為是陰證。我診斷他的脈象沉而緊。

予曰:此症誠可疑,然大便結,非虛結也,安得為陰。脈雖沉緊為少陰症,多是自利,未有秘結者。予謂此正半在裡半在表,投以小柴胡得愈。仲景稱傷寒五六日頭汗出,微惡寒,手足冷,心下滿,口不欲食,大便硬,脈細者,此為陽微結,必有表復有里,脈沉亦有里也。汗出為陽微,假令純陰結,不得復有外證,悉入在裡。

白話文:

我說:這個症狀確實可疑,但是大便不通並不是虛結,怎麼會是陰證呢?脈象雖然沉緊是少陰症的表現,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會自動通便的,沒有祕結的。我認為,這種情況是介於表裡之間,服用小柴胡就會痊癒。仲景說,傷寒五六天後,頭部出汗,微微怕冷,手腳冰涼,心下滿悶,不想吃飯,大便乾結,脈搏細弱,這種情況是陽氣虛弱所致的,必定有表證和裡證,脈搏沉細也是裡證的表現。出汗說明陽氣虛弱,如果說是純陰結,就不會再有外證,所有的症狀都屬於裡證。

此為半在外半在裡也,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。所以然者,陰不得有汗,今頭汗出,故知非少陰也。可與小柴胡湯。設不了了者,得屎而解,此疾症候同,故得屎而解也。有人難曰:仲景云: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,亡陽也,此屬少陰。今云陰不得有汗何也?今頭汗出者,故知非少陰,何以頭汗出,便知非少陰證?予曰:此一段正是仲景議論處,意謂四肢冷,脈沉緊,腹滿,全似少陰。然大便硬,頭汗出,不得為少陰。

白話文:

這是半在表、半在裡的症狀,脈雖然沉緊,也不能認為是少陰病。之所以這樣說,是因為少陰病不得有汗,現在頭部出汗了,所以知道這不是少陰病。可以服用小柴胡湯。如果症狀沒有好轉,大便後症狀就會解除,這是因為少陰病和此病的症狀相似,所以大便後症狀就會解除。有人提出疑問:仲景說:「病人脈陰陽俱緊,反而出汗的,是陽氣亡失,這是屬於少陰病。」現在你說少陰病不得有汗,這是為什麼呢?現在頭部出汗,就因此知道這不是少陰病,為什麼頭部出汗,就能知道這不是少陰病的證候呢?我說:這一段文字正是仲景的議論之處,意思是四肢冰冷,脈沉緊,腹部脹滿,完全像少陰病。但是大便乾燥,頭部出汗,就不能認為是少陰病。

蓋頭者三陽同聚,若三陰,至胸而還,有頭汗出,自是陽虛。故曰汗出為陽微,是陰不得有汗也。若少陰,頭有汗則死矣,故仲景《平脈法》云:心者火也,名少陰,其頭無汗者可治,有汗者死。蓋心為手少陰,腎為足少陰,相與為上下,惟以意逆者,斯可得之。

白話文:

頭上有汗,是三陽聚集在頭部,如果三陰上頭,汗液會到胸部就停止,真有頭汗的人,那是陽虛。所以說自汗是陽虛的表現,只有陽虛纔有自汗。如果少陰上蒸到頭部,就會出汗而死。所以仲景《平脈法》說:心屬火,為少陰,頭無汗可以治療,頭部出汗則必死無疑。心的少陰和腎的少陰,互為上下,只能用心意來領會才能明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