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叔微

《普濟本事方》~ 卷第八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八 (8)

1. 吃噫又方

枳殼(半兩,去穰,麩炒黃),木香(一錢)

上細末,每服一錢,白湯調下,未知,再與。

2. 滑石丸

治傷寒衄血。

滑石末,不拘多少,飯丸如桐子大,每服十丸,微嚼破,新水嚥下立止,只用藥末一大錢,飯少許,同嚼下亦得。老幼皆可服。

白話文:

滑石粉末,不限用量,將它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十丸,稍微嚼破,用新水服下即可止瀉,只需要用一錢的藥粉,少量米飯,一起嚼下也可以。無論老少皆可服用。

陽晦叔云:鼻衄者當汗不汗所致,其血青黑時,不以多少,勿得止。宜服溫和藥以調其榮衛。才見血鮮,急以此藥止之。

白話文:

陽晦叔說:鼻子出血是因為應該出汗卻沒出汗所導致的,其血青黑時,不論多或少,不要止血。宜服溫和的藥物來調和榮衛。等到血色鮮紅時,才用此藥止血。

3. 桂枝湯

方在前

有人病發熱惡寒自汗,脈浮而微弱,三服此湯而愈。此方在仲景一百十三方內,獨冠其首。今人全不用,苦哉。仲景云:太陽中風,陽浮而陰弱,陽浮者熱自發,陰弱者汗自出,嗇嗇惡寒,淅淅惡風,翕翕發熱,宜桂枝。此脈與證,仲景說得甚分明,只後人看不透,所以不敢用。

白話文:

有一個人發燒、畏寒、自汗,脈搏浮弱,服用了三劑這個藥方就痊癒了。這個藥方在仲景一百一十三個方劑中,是獨一無二的。現在的人都不用這個方劑了,真是可惜啊。仲景說:太陽中風,陽氣浮在表,陰氣虛弱,陽氣浮在表就會發熱,陰氣虛弱就會自汗,微畏寒戰,微微惡風,和緩地發熱,應該使用桂枝湯。這個脈象和症狀,仲景說得非常清楚,只是後人看不透,所以不敢使用。

仲景云:假令寸口脈微,名曰陽不足,陰氣上入陽中,則灑淅惡寒也。尺脈弱,名曰陰不足,陽氣下陷入陰中,則發熱也。此謂元受病者然也。又曰:陽微則惡寒,陰弱則發熱。醫發其汗,使陽氣微,又大下之,令陰氣弱,此謂醫所病而然也。大抵陰不足陽往從之,故內陷而發熱,陽不足陰往乘之,故陰上入陽中則惡寒。

白話文:

仲景說:如果寸口脈搏微弱,稱為陽氣不足,陰氣上升進入陽中,就會出現畏寒的症狀。尺脈脈搏微弱,稱為陰氣不足,陽氣下降陷落到陰中,就會出現發熱的症狀。這就是指本來身體就有疾病的人。又說:陽氣微弱就會畏寒,陰氣微弱就會發熱。醫生發散汗液,使陽氣微弱,再用大劑量瀉下攻伐,令陰氣微弱,這是醫生所造成的疾病。總的來說,陰氣不足,則陽氣會往陰氣聚集,所以內陷而發熱;陽氣不足,則陰氣會趁虛而入,所以陰氣上升進入陽中就會畏寒。

舉此二端,明白如此。何憚而不用桂枝哉。

4. 茵陳蒿湯

治胃中有熱有濕有宿谷,相摶發黃。

茵陳蒿(嫩者,一兩半),大黃(三分,以濕紙裹甑上蒸),梔子(小者十枚去皮)

白話文:

茵陳蒿(嫩的,一兩半),大黃(三分,用濕紙包住放在蒸籠上蒸),梔子(小的十枚去皮)。

上粗末,每服一錢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,去滓,調五苓散二錢服,以知為度。

白話文:

上等粗末,每次一錢,加水一盞半,煎煮到八分,去掉渣滓,加入二錢五苓散攪拌均勻服用,以知道有效果為標準。

五苓散。治傷寒溫熱病表裡未解,頭痛發熱,口燥咽乾,煩渴飲水,或水入即吐,或小便不利,及汗出表解煩渴不止者宜服。又治霍亂吐瀉,燥渴引飲。

白話文:

五苓散:

治療傷寒溫熱病表裡未解,頭痛發熱,口乾咽喉乾澀,煩渴想喝水,或喝水就吐,或小便不利,以及汗出表解後仍口渴不止的人適用。又可治療霍亂、腹瀉,口燥想喝水。

5. 五苓散

豬苓(去黑皮,一兩半),澤瀉(二兩半),白朮(一兩半),白茯苓(去皮,一兩半),桂(一兩,去粗皮,不見火)

白話文:

豬苓(去掉黑色的皮,一兩半)、澤瀉(二兩半)、白朮(一兩半)、白茯苓(去皮,一兩半)、桂皮(一兩,去掉粗糙的皮,不經過火烤)

上件各事持搗為散,拌勻,每服三錢,白湯調下,不計時候,服訖多飲熱湯。汗出即愈。又治瘀熱在裡,身發黃疸,濃煎茵陳蒿湯下,食前服。疸病發渴及中暑引飲,亦可用水調服。(《局方》云:小兒加白朮末少許服之,若發虛加黃耆人參末服之)

白話文:

上述各項藥品搗碎為散,混合均勻,每次服用三錢,以白開水調服,不必計較時間,服藥後多喝熱湯。出汗後即可痊癒。此外,治療瘀熱內鬱,全身發黃,濃煎茵陳蒿湯服用,飯前服用。黃疸引起口渴以及中暑引起大量飲水,也可以用水調服。(《局方》說:小兒加白朮末少許服用,若是體虛則加黃耆、人參末服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