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叔微

《普濟本事方》~ 卷第八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八 (6)

1. 海蛤散

婦人傷寒血結胸膈,揉而痛不可撫近。

海蛤,滑石甘草(炙,各一兩),芒硝(半兩)

白話文:

海蛤殼、滑石、甘草(用火烤過的,各一兩),芒硝(半兩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雞子清調下。

小腸通利,則胸膈血散;膻中血聚,則小腸壅。小腸壅膻中血不流行,宜此方。若小便血數行,更宜桂枝紅花湯,發其汗則愈。《活人書》云此方疑非仲景方,然其言頗有理,姑存之。桂枝紅花湯桂枝中加紅花一捻。

白話文:

小腸通暢,則胸部和橫膈的血液就會散開;膻中穴的血液聚集,則小腸會壅塞。小腸壅塞膻中穴的血液就不會流通,適合用這個方子。如果小便帶血好幾次,更適合用桂枝紅花湯,讓它發汗就會痊癒。《活人書》說這個方子懷疑不是仲景的方子,但是他的話很有道理,姑且先保留著。桂枝紅花湯只是在桂枝中加入一撮紅花。

2. 真武湯

治太陽病汗過不解,頭眩筋惕肉瞤。

茯苓(去皮),芍藥(各三分),附子(一枚,炮,去皮臍,用四之一),白朮(半兩)

白話文:

茯苓(去皮),芍藥(各15公克),附子(1個,先炮製,去皮臍,用四分之一),白朮(7.5公克)

上粗末,抄五錢,生薑五片,水一盞半,煎八分,去滓溫服。若小便利者去茯苓,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二分;嘔者去附子加生薑二兩,咳者加五味子六錢一字、細辛一分、乾薑一分。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上黨粗末,用五錢,生薑五片,水一盞半,煎煮八分,去渣後溫熱服用。如果小便不利,則去除茯苓;如果腹瀉,則去除芍藥,並加入二分的乾薑;如果嘔吐,則去除附子,並加入二兩的生薑;如果咳嗽,則加入六錢的一字五味子、一分細辛、一分乾薑。一天服用三次。

鄉里有姓京者,以鬻繩為業。子年三十,初得病身微汗,脈弱惡風。醫以麻黃藥與之,汗遂不止,發熱心多驚悸,夜不得眠,譫語不識人,筋惕肉瞤,振振動搖。醫者又進驚風藥。予曰:此強汗之過也。仲景云:脈微弱汗出惡風者,不可服大青龍湯。服之則筋惕肉瞤,此為逆也,惟真武湯可救。進此三服,佐以清心丸竹葉湯送下,數日愈。

白話文:

在鄉裏有一位姓京的人,靠賣繩子來為生。他的兒子30歲那年,第一次生病,身體微微出汗,脈搏微弱且怕風。醫生給他開了麻黃藥,結果汗出不止,發熱且心跳驚悸,整夜睡不著,還說胡話、認不得人,筋骨抽搐、肌肉痙攣,全身不停抖動。醫生又給他進了治驚風的藥。我說:這是過度發汗造成的。仲景曾說:脈搏微弱,出汗且怕風的人,不能服用大青龍湯,服了就會筋骨抽搐、肌肉痙攣,這是逆行的做法,只有真武湯才能救他。我給他服用了三劑真武湯,並配合清心丸,用竹葉湯送下,幾天后就痊癒了。

3. 清心丸

退餘熱,生津液,止煩渴。

地骨皮(去心),黃芩(去皮),麥門冬(用水浥去心),青黛車前子烏梅肉,蒲黃(炒)香附子(炒,去毛,各等分)

白話文:

地骨皮(去除芯)、黃芩(去除皮)、麥門冬(用水浸泡去除芯)、青黛、車前子、烏梅肉、蒲黃(炒過)、香附子(炒過,去除絨毛,各等份)

上為末,煉蜜丸如彈子,非時含化一丸,或熟水化服。

4. 竹葉石膏湯

治大病後虛羸少氣,嘔逆欲吐。

石膏(四兩,杵碎),半夏(七錢半,湯洗七次),人參(半兩,去蘆),麥門冬(二兩,用水浥去心),淡竹葉(半把),甘草(半兩,炙),嘔者加生薑一兩半。

白話文:

石膏(四兩,搗碎),半夏(七錢半,用清水洗七次),人蔘(半兩,去蘆),麥門冬(二兩,用水泡開,去除籽芯),淡竹葉(半把),甘草(半兩,炙烤),如果患者有嘔吐的症狀,再加入生薑一兩半。

上銼如麻豆大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粳米一百餘粒,煮至八分,米熟湯成,去滓溫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