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普濟本事方》~ 卷第二 (1)
卷第二 (1)
1. 紫金丹
《萬金方》治十種水氣。
禹餘糧(三兩),針砂(五兩,須是真者,市中所賣,多雜砂鐵屑,最宜揀擇。先用水淘洗極淨,控去水,更以銚子盛炒乾,方同禹餘糧一處用酸醋三升,就銚子內煮,醋乾為度,卻並銚子入一秤炭火中燒二物,銚子炭火,一般通赤,淨掃磚地,傾藥地上候冷,一處研至無聲,須極細如粉止。
),蛇黃(三兩,大者,用新鐵銚子盛入一秤炭火中燒,蛇黃銚子炭火,一般通赤,鐵鉗取銚子,便傾蛇黃入酸米醋二升中,候冷取出,研至無聲,須極細如粉止)
治水多是轉下冷藥,惟此方以三物為主,既非大戟、甘遂、葶藶、芫花之比,又能量人虛實老壯,入下項藥十六味以扶養之,所以至老極虛之人皆可服。
木香(銼,炒),肉豆蔻(麵裹,炮),當歸(去蘆,洗,銼,用酒浸一宿),白茯苓,羌活(銼,略炒),川芎(略炒),白蒺藜(炒去角),官桂(去粗皮,不見火),京三稜(炮),乾薑(炮),白朮,土茴香(略炒),青橘皮(去穰,炒),附子(炮,去皮臍),牛膝(去苗,酒浸一宿,焙),莪朮(炮,以上各半兩。虛人、老人全用半兩,氣血壯實者減之,更全在斟酌,入前三物內)
上拌極勻,以湯浸蒸餅,捩去水,和藥再搗極勻,丸如梧桐子大。空心食前溫酒或白湯下三五十粒。惟忌鹽三月日,雖毫末許不得入口,若無以為口味,即水病去後,且以醋少許調和飲食可也。
仙居湛新道人傳此方,病者不能忌鹽,不若勿服,徒勞無功,果欲去病杜死求生,須依此去鹽,至誠服之,並不動臟腑,只於小便內旋去水。病初去,每日須服此藥一兩,兼以溫補脾元氣血藥調理,自然向安。此方見當塗《楊氏家藏方》,及《夷陵集驗方》,謂之禹餘糧丸。
禹餘糧即石中黃,名異而方實同,但少白朮一味。然當用之,岳州都監李松年病水氣,通判陳君子訢以是與之,不終劑而疾愈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叫做「紫金丹」,出自《萬金方》,用來治療十種水腫病。
主要成分有禹餘糧(三兩)、針砂(五兩,一定要用真的,市面上賣的很多都摻雜砂鐵屑,要仔細挑選。先用水徹底洗淨,瀝乾水分,再用銚子裝著炒乾,然後和禹餘糧一起,加入三升酸醋,在銚子裡煮,煮到醋乾為止。接著把銚子和裡面的藥材一起放入燒紅的炭火中燒,讓銚子和藥材都燒到通紅。然後把藥倒在乾淨的磚地上,等冷卻後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)、蛇黃(三兩,要用大的,放入新的鐵銚子中,用一秤炭火燒,讓蛇黃、銚子和炭火都燒到通紅。用鐵鉗取出銚子,立刻把蛇黃倒入二升酸米醋中,等冷卻後取出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)
一般治療水腫都是用寒涼的藥物,但這個藥方以這三種藥為主,不是大戟、甘遂、葶藶、芫花這些峻烈的瀉藥,而且可以根據病人體質虛弱或強壯、年紀大小來調整藥量,另外加入十六種藥材來扶助正氣,所以即使是年老體虛的人也可以服用。
輔助藥材包括:木香(切碎,炒過)、肉豆蔻(用麵包裹,炮製過)、當歸(去除蘆頭,洗淨,切碎,用酒浸泡一晚)、白茯苓、羌活(切碎,略炒)、川芎(略炒)、白蒺藜(炒過,去除角)、官桂(去除粗皮,不用火烤)、京三稜(炮製過)、乾薑(炮製過)、白朮、土茴香(略炒)、青橘皮(去除白色的瓤,炒過)、附子(炮製過,去除皮和臍)、牛膝(去除莖,用酒浸泡一晚,烘乾)、莪朮(炮製過)。以上藥材各半兩。體虛或年老的人都用半兩,氣血強壯的人可以酌情減少藥量,一切都要仔細斟酌,再加入前面那三種藥材混合。
將所有藥材混合均勻,用熱水浸泡蒸餅,擠乾水分,把藥材和蒸餅一起搗爛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天早上空腹、飯前用溫酒或白開水送服三、五十粒。服用此藥一定要忌鹽三個月,一點點鹽都不能吃。如果覺得沒味道,等水腫病好了,可以用一點點醋調味。
仙居的湛新道人傳下這個藥方,如果病人不能忌鹽,最好不要服用,白費力氣,沒有效果。如果真的想要去除疾病、保命,一定要按照要求忌鹽,誠心服用此藥,此藥不會傷害臟腑,只會從小便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。剛開始病好時,每天要服用一兩藥,同時用溫補脾胃氣血的藥物調理,自然就會康復。這個藥方在當塗《楊氏家藏方》和《夷陵集驗方》中都有記載,被稱為禹餘糧丸。
禹餘糧就是石中黃,只是名稱不同,藥方其實是一樣的,只是少了白朮這一味藥。但是用起來效果一樣。岳州都監李松年得了水腫病,通判陳君子訢把這個藥方給他,李松年沒有服用完一個療程病就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