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普濟本事方》~ 卷第六 (3)
卷第六 (3)
1. 夢龜散
治腕折傷筋損骨,疼痛不可忍。
生地黃(一斤切),藏瓜姜糟(一斤),生薑(四兩,切)
上都炒令勻熱,以布裹罨傷折處,冷則易之。
白話文:
治療手腕骨折、筋骨損傷,疼痛難以忍受的狀況。
取生地黃一斤(切塊),藏瓜的醃漬醬渣一斤,生薑四兩(切塊)。
將以上藥材一起炒熱至均勻,用布包好敷在受傷骨折的部位,冷了就更換新的。
2. 水仙散
治打撲墜損,惡血攻心,悶亂疼痛。
未展荷葉陰乾一味為末,食前以童子熱小便一小盞,調下三錢,以利下惡物為度。一方用大幹荷葉五片,燒令煙盡,細研作一服,如上服之。
白話文:
治療跌打損傷,瘀血積聚在胸口,導致胸悶、煩躁和疼痛。
取未展開的荷葉,在陰涼處曬乾,磨成粉末。在吃飯前,用一杯兒童的溫熱小便調和三錢藥粉服用,以排出瘀血為目標。另一個方法是用乾燥的大荷葉五片,燒到沒有煙,磨成細粉,一次服用,服用方式如上所述。
3. 檳榔散
長肉止痛生肌。
檳榔,黃連(去須),木香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薄貼瘡上,神效。
治打撲傷損,及一切癰腫未破。令內消方。
生地黃(研如泥成膏),木香(細末)
上以地黃膏隨腫大小攤於紙上,摻木香末一層,又再攤地黃貼腫上,不過三五度即愈。
元祐中宋人許元公,赴省試卷,過興國寺橋,值微雨,地滑墜馬,右臂臼脫。路中一人云:急與挼入臼中,血漬臼中即難治也。僕者如其說。神已昏亦不覺痛也,遂僦臥轎舁至景德。須臾親舊集議所醫者,或云非錄事巷田馬騎不能了此疾。急鞭馬召至,則已日暮矣。田秉燭視其面色,云尚可治,此疾料理費力,先議所酬,方敢用藥。
此公去省試只旬日,又是右臂正妨作字,今須作兩等商量,如旬日內安痊如舊,不妨就試,作一等價。如至期未能就試,即減數別作一等價。悉如其說。遂用藥封其腫黯處,至中夜方省,達旦已痛止矣。翌日至,悉去其封藥,損處已白,其瘀血青黯已移在臂臼之上。如是數日易之,其腫黯直至肩背。
於是用藥下之,瀉黑血一二升,三五日如舊,臂亦不痛,遂得赴試。可謂妙醫矣。元公云:若在外方遭此厄,微田生,吾終作折臂鬼矣。故知墮損手足臼脫,急須挼入,不爾終成蘆節也。
宣和中有一國醫,忽承快行宣押,就一佛剎醫內人,限目今便行。鞭馬至,則寂未有人。須臾臥轎中扶下一內人,又一快行送至,奉旨取軍令狀,限日下安痊。醫診視之,已昏死矣。問其從人,皆不知病之由,惶恐無地。良久有二三老內人至,下轎環而泣之,方得其實。云:因蹴鞦韆自空而下墜死。
醫者云:打撲傷損自屬外科,欲申明,又恐後時參差不測。再視之,微覺有氣。忽憶藥篋中有蘇合香丸,急取半兩,於火上焙去腦麝,用酒半升研化灌之。至三更方呻吟,五更下惡血數升,調理數日得痊。予謂正當下蘇合香丸。蓋從高墜下,必挾驚悸,血氣錯亂。此藥非特逐瘀血,而又醒氣,醫偶用之遂見功。
此藥居家不可缺,如氣厥鬼邪殗殜傳屍心痛時疾之類皆治,《良方》載甚詳,須自合為佳爾。(見第一卷)
發背。王蘧發背方序云:元祐三年,夏四月,官京師,疽發於背。召國醫治之,逾月勢益甚。得徐州蕭縣人張生,以艾火加瘡上灸之,自旦及暮,凡一百五十壯,知痛乃已。明日鑷去黑痂,膿血盡潰,膚理皆紅,亦不復痛,始別以藥敷之,日一易焉,易時旋剪去黑爛惡肉,月許瘡乃平。是歲秋夏間京師士大夫病疽者七人,余獨生。
此雖司命事,然固有料理,不知其方,遂至不幸者。以人意論之,可為慨然。於是撰次前後所得方模版以施,庶幾古人濟眾之意。紹聖三年三月日題。
白話文:
[檳榔散]
可以幫助傷口長肉、止痛、促進肌肉組織再生。
配方:檳榔、黃連(去除鬚根)、木香(各取等量)
製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薄薄地敷在瘡口上,效果神奇。
治療跌打損傷,以及各種還沒破開的癰腫,使其消散的藥方:
配方:生地黃(搗成泥狀膏狀)、木香(磨成細末)
用法:將生地黃膏塗在紙上,大小依照腫脹的部位調整,然後在膏上撒一層木香末,再塗一層生地黃膏,貼在腫脹處,通常三到五次就會痊癒。
故事一則:
元祐年間,有個叫許元公的宋朝人,要到京城參加考試,經過興國寺橋時,遇到小雨,路滑不小心從馬上摔下來,右臂關節脫臼。路邊有個人說:「趕快把關節喬回原位,如果血滲到關節裡就難治了。」僕人照著他的話做。當時許元公已經昏迷,感覺不到疼痛。接著,他們租了一頂轎子把他抬到景德。不一會兒,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商量要找哪位醫生治療。有人說,只有錄事巷的田馬騎能治這種病。他們趕緊派人去催促,等到田馬騎來的時候,天色已經晚了。田馬騎點著蠟燭看了看許元公的臉色,說:「還能治,不過這個病治療起來很費力,得先談好價錢,我才敢用藥。」
許元公距離考試只剩十天,而且右臂不能動會影響寫字,所以必須分成兩種方案來談價錢:如果在十天內完全康復,可以參加考試,就按照第一種價格;如果到時候不能參加考試,就減少費用,按照第二種價格。田馬騎都同意了。接著,田馬騎用藥封住許元公腫脹的地方,到了半夜,許元公才醒過來,到了天亮,疼痛就已經停止了。第二天,把敷的藥全部去掉,受傷的地方已經變成白色,瘀血青紫的顏色已經移到臂關節上方。這樣過了幾天,不斷地更換敷藥,腫脹的青紫色一直擴散到肩背。
然後,田馬騎用藥引導瘀血向下流,排出了大約一兩升的黑血,三五天後,許元公就恢復了,手臂也不痛了,於是得以參加考試。田馬騎真是個妙手回春的醫生啊。許元公說:「如果我在外面遇到這種災難,沒有田馬騎,我一定會變成斷臂鬼。」由此可知,跌倒造成手腳關節脫臼,必須立刻將關節喬回原位,否則最終會變成像蘆葦的關節一樣難以復原。
故事二則:
宣和年間,有一位太醫院的醫生,突然接到緊急命令,要他到一座寺廟裡去為一位宮女看病,限令他立刻出發。他快馬趕到,卻發現沒有人。過了一會兒,有人從轎子裡扶出一位宮女,另外一個傳令的人也趕到,拿著皇帝的命令要他在限期內將宮女治好。醫生檢查後發現,宮女已經昏死過去了。他問宮女的隨從,他們都不知道宮女得病的原因,嚇得不知所措。過了很久,有兩三個老宮女趕到,下轎子後圍著宮女哭泣,才得知真相。原來,宮女是因為玩盪鞦韆,從高空摔下來而昏死過去。
醫生說:「跌打損傷屬於外科疾病,想稟報清楚,又擔心之後會出現意外,無法交代。」他再次檢查,微微感覺到宮女還有氣息。突然想起藥箱裡有蘇合香丸,他趕緊取出半兩,在火上烘烤去除腦麝,用半升酒磨成糊狀灌入宮女口中。到了半夜,宮女才發出呻吟聲,五更時分,排出了好幾升的惡血,調理了幾天後就痊癒了。我認為這是因為用了蘇合香丸的緣故。從高處摔下來,一定會受到驚嚇,導致血氣錯亂。這種藥不僅可以驅除瘀血,還可以使人清醒,醫生偶然使用就見效了。
這種藥是居家不可缺少的,像是氣厥、鬼邪附身、癆瘵病、傳染病、心痛等疾病都可以治療。《良方》中記載得很詳細,最好自己製作。(見第一卷)
背部疔瘡:
王蘧的背部疔瘡治療法序言中寫道:元祐三年,夏四月,我在京城當官,背部生了疔瘡。請太醫來治療,過了一個月病情更加嚴重。後來遇到一位徐州蕭縣的張先生,用艾草火在疔瘡上灸,從早到晚,總共灸了一百五十壯,等到感到疼痛才停止。第二天,用鑷子去除黑色的痂皮,膿血全部流出,皮膚變得紅潤,也不再疼痛,然後才開始用藥敷在傷口上,每天更換一次。每次更換的時候,都要剪掉已經腐爛的黑肉,大約一個月後疔瘡才痊癒。這年秋夏天,京城有七個士大夫得了疔瘡,只有我活了下來。
這雖然是命運的安排,但也有治療的方法。只是如果不知道治療方法,就會不幸去世。以人的想法來看,實在令人感慨。於是我整理了之前收集到的藥方,希望能夠幫助更多人,也算是效法古人濟世救人的心意。紹聖三年三月日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