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叔微

《普濟本事方》~ 卷第六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六 (2)

1. 生地黃煎

生地黃汁,赤蜜(各一斤),人參(去蘆),茯苓(去皮),芍藥,白朮(各三兩),甘草(二兩),生麥門冬(一斤),石膏(六兩),生葳蕤(四兩),乾地黃(三兩),遠志(二兩),豉心(一斤)

上十三味,㕮咀,水一斗二升,煮十一味,取二升七合,去滓,下地黃蜜更煎,取三升五合,分四服。

白話文:

取新鮮生地黃的汁液,紅色的蜂蜜(各一斤),人參(去除蘆頭),茯苓(去除外皮),芍藥,白朮(各三兩),甘草(二兩),新鮮麥門冬(一斤),石膏(六兩),新鮮葳蕤(四兩),乾地黃(三兩),遠志(二兩),淡豆豉(去豆心,一斤)。

將以上十三味藥材切碎,加入一斗二升的水,先煮其中的十一味藥材,煮到剩二升七合,濾掉藥渣,再加入生地黃汁和蜂蜜一起煎煮,煮到剩三升五合,分成四次服用。

2. 三痟丸

治消渴。

好黃連去須細末,不計多少,銼冬瓜肉研裂自然汁,和成餅子,陰乾再為末,再用汁浸和,如是七次,即用冬瓜汁為丸,梧子大。每服三四十丸,以冬瓜汁煎大麥仁湯送下。尋常渴,只一服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丸叫做三痟丸,是用來治療糖尿病(古代稱消渴)。

做法是:取用沒有鬚根的黃連,磨成細粉,用量不限。另外將冬瓜肉切碎磨爛,取出自然流出的汁液,用這個汁液和黃連粉攪拌成餅狀,陰乾後再次磨成粉末。接著,重複用冬瓜汁浸泡混合的步驟七次,最後用冬瓜汁把藥粉搓成丸子,大小像梧桐子一樣。每次服用三四十丸,用冬瓜汁煎煮大麥仁的湯送服。如果是普通的口渴,吃一次藥即可。

3. 金瘡癰疽打撲諸瘡破傷風

4. 地黃散

治金瘡止血,除疼痛,避風,續筋骨,生肌肉。

地黃苗,地菘,青蒿,蒼耳苗,赤芍藥(各五兩,入水取汁),石灰(三升),生艾汁(三兩)

上五月五、七月七,午時修合。以前藥汁拌石灰陰乾,入黃丹三兩,更杵羅細。凡有金瘡傷折出血,用藥封裹,勿令動著,十日瘥,不腫不膿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刀劍等金屬器械造成的傷口,有止血、止痛、避免傷口感染風邪、接續筋骨、促進肌肉生長的功效。

藥材包含:地黃苗、地菘(可能是指大白菜之類的蔬菜)、青蒿、蒼耳苗、赤芍藥(各取五兩,加水取汁),石灰(三升),新鮮艾草汁(三兩)。

這些藥材要在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或七月七日的中午時分製作。先將前面五種藥材的汁液和石灰混合均勻,陰乾後,加入黃丹三兩,再一起搗碎過篩成細末。凡是有刀劍等金屬器械造成的傷口、骨折出血,用這個藥粉敷在傷口上包紮好,不要讓傷口移動,大約十天左右就能痊癒,而且不會紅腫化膿。

5. 劉寄奴散

斂金瘡口,止疼痛。

劉寄奴一味為末,摻金瘡口,裹。

宋高祖劉裕微時,伐荻見大蛇長數丈,射之傷。明日復至,聞有杵臼聲,往覘之,見青衣童子數人於榛中搗藥。問其故,答曰:我王為劉寄奴所射,合藥敷之。帝曰:吾神何不殺之。答曰:寄奴王者不死,不可殺。帝叱之皆散,收藥而返。每遇金瘡,敷之良驗。寄奴、高祖小字也。

此藥非只治金瘡,治湯火瘡至妙。《經驗方》云:劉寄奴為末,先以糯米漿用雞翎掃傷著處,後摻藥末在上,並不痛,亦無痕。大凡傷著,急用鹽末摻之,護肉不壞,然後藥敷之。

白話文:

[劉寄奴散]

主要功能是收斂刀劍等外傷的傷口,並止痛。

將劉寄奴這一味藥材磨成粉末,直接撒在傷口上,再用布包紮起來。

宋朝的開國皇帝劉裕年輕時,曾經砍伐蘆葦時看見一條數丈長的大蛇,就射傷了牠。隔天再去,聽到有搗藥的聲音,前往偷看,看到有幾個穿著青色衣服的童子在榛樹叢中搗藥。劉裕問他們原因,童子回答說:「我們的王被劉寄奴射傷了,正在調製藥來敷治。」劉裕說:「我既然有神力,為什麼不殺了他?」童子回答:「寄奴是當皇帝的命,殺不死。」劉裕喝斥他們,童子們就散去了,劉裕撿起那些藥帶回家。之後每當遇到外傷,敷上這藥就非常有效。寄奴是劉裕的小名。

這個藥不只治療刀劍外傷,治療燙傷、火傷效果也非常好。《經驗方》說:將劉寄奴磨成粉末,先用糯米漿用雞毛掃在燙傷處,再撒上藥粉,就不會疼痛,也不會留下疤痕。一般來說,受傷時,要趕快先用鹽末撒在傷口上,保護肌肉不腐壞,然後再敷藥。

6. 蕓薹散

治從高墮下墜損,惡血在骨節間疼痛。

荊芥穗,藕節(各二兩,陰乾),蕓薹子,川芒硝,馬齒莧(各一兩,陰乾)

上細末,用蘇枋木半兩,酒一大盞,煎至七分,調下二錢服,不拘時候。

白話文:

治療從高處摔下來導致的損傷,瘀血積在骨頭關節之間引起的疼痛。

荊芥穗、藕節(各二兩,陰乾),蕓薹子、川芒硝、馬齒莧(各一兩,陰乾)

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,用蘇枋木半兩,加入一大杯酒,煎煮至剩下七分時,加入藥末二錢攪拌均勻服用,服用的時間不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