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叔微

《普濟本事方》~ 卷第六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六 (2)

1. 生地黃煎

地黃汁,赤蜜(各一斤),人參(去蘆),茯苓(去皮),芍藥,白朮(各三兩),甘草(二兩),生麥門冬(一斤),石膏(六兩),生葳蕤(四兩),乾地黃(三兩),遠志(二兩),豉心(一斤)

白話文:

  • 生地黃汁和赤蜜:各取一斤。

  • 人參:去蘆,用三兩。

  • 茯苓:去皮,用三兩。

  • 芍藥和白朮:各用三兩。

  • 甘草:用二兩。

  • 生麥門冬:用一斤。

  • 石膏:用六兩。

  • 生葳蕤:用四兩。

  • 乾地黃:用三兩。

  • 遠志:用二兩。

  • 豉心:用一斤。

上十三味,㕮咀,水一斗二升,煮十一味,取二升七合,去滓,下地黃蜜更煎,取三升五合,分四服。

2. 三痟丸

治消渴。

黃連去須細末,不計多少,銼冬瓜肉研裂自然汁,和成餅子,陰乾再為末,再用汁浸和,如是七次,即用冬瓜汁為丸,梧子大。每服三四十丸,以冬瓜汁煎大麥仁湯送下。尋常渴,只一服。

白話文:

將上好的黃連去須後磨成細末,不計重量多少。將冬瓜肉搗碎,自然會流出汁液,將二者混合捏成餅狀,在陰涼處晾乾後再磨成粉末。再用冬瓜汁浸潤混合,這樣反復七次。然後再用冬瓜汁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到四十粒,以冬瓜汁煎煮大麥仁湯送服。通常情況下,只需要服用一次即可止渴。

3. 地黃散

治金瘡止血,除疼痛,避風,續筋骨,生肌肉。

地黃苗,地菘,青蒿蒼耳苗,赤芍藥(各五兩,入水取汁),石灰(三升),生艾汁(三兩)

白話文:

地黃苗、地菘、青蒿、蒼耳苗、赤芍藥(各五兩,入水取汁),石灰(三升),生艾汁(三兩)

翻譯:

地黃苗、地菘、青蒿、蒼耳苗、赤芍藥(各五兩,放入水中取汁),石灰(三升),生艾葉汁(三兩)

上五月五、七月七,午時修合。以前藥汁拌石灰陰乾,入黃丹三兩,更杵羅細。凡有金瘡傷折出血,用藥封裹,勿令動著,十日瘥,不腫不膿。

白話文:

五月初五、七月初七這兩天中午,將藥汁跟石灰混合均勻後晾乾,再加入三兩黃丹,再次研磨成細末。凡是金瘡傷口出血,就用藥物封包起來,不要讓它動搖。十天後就會痊癒,不會腫脹也不會化膿。

4. 劉寄奴散

斂金瘡口,止疼痛。

劉寄奴一味為末,摻金瘡口,裹。

宋高祖劉裕微時,伐荻見大蛇長數丈,射之傷。明日復至,聞有杵臼聲,往覘之,見青衣童子數人於榛中搗藥。問其故,答曰:我王為劉寄奴所射,合藥敷之。帝曰:吾神何不殺之。答曰:寄奴王者不死,不可殺。帝叱之皆散,收藥而返。每遇金瘡,敷之良驗。寄奴、高祖小字也。

白話文:

南宋高祖劉裕在還未發跡時,曾在採荻處看見一隻數丈長的大蛇,就用弓箭射傷牠。隔天他再度去到該處,聽到有搗藥的聲音。他前去探查,看見有數名身著青衣的童子正在樹叢中搗製藥物。劉裕詢問他們為何搗藥,童子回答:我們的君王被劉寄奴(指劉裕小名)用箭射傷了,我們正在配製藥物塗抹傷口。劉裕又問:為何你們不殺死他?童子答道:寄奴是天定的君王,不可能被殺死。劉裕責罵了童子,童子們紛紛散去,劉裕則收起藥物帶回。後來只要遇到刀槍傷口,他都會敷上這些藥物,療效很好。寄奴是劉裕的小名,高祖是他的稱號。

此藥非只治金瘡,治湯火瘡至妙。《經驗方》云:劉寄奴為末,先以糯米漿用雞翎掃傷著處,後摻藥末在上,並不痛,亦無痕。大凡傷著,急用鹽末摻之,護肉不壞,然後藥敷之。

白話文:

這帖藥不僅可以治療金瘡,治療燒傷更是妙不可言。《經驗方》中提到:將劉寄奴研磨成末,先用糯米漿和雞毛塗抹在受傷部位,然後再敷上藥末,這樣就不會疼痛,也不會留下疤痕。一般來說,如果受了傷,要趕快用鹽末塗抹,才能保護肉不腐壞,然後再敷藥。

5. 蕓薹散

治從高墮下墜損,惡血在骨節間疼痛。

荊芥穗,藕節(各二兩,陰乾),蕓薹子,川芒硝馬齒莧(各一兩,陰乾)

白話文:

荊芥穗,藕節(各二兩,在陰涼處晾乾),蕓薹子,川芒硝,馬齒莧(各一兩,在陰涼處晾乾)

上細末,用蘇枋木半兩,酒一大盞,煎至七分,調下二錢服,不拘時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