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普濟本事方》~ 卷第四 (9)
卷第四 (9)
1. 虎骨酒
治腳腰疼痛,攣急不得屈伸,及腿膝冷麻。
虎骨一具,及脛骨二莖,用酥塗炙黃、捶碎,同無灰酒三斗,密封七日,空心晚食前溫之,隨意飲。
白話文:
虎骨一整具,小腿骨兩隻,用酥油塗抹後烤至金黃色,搗碎成粉末。用三鬥無灰酒混合,密封七天之後,在空腹的晚上吃飯前溫熱,依照個人喜好飲用。
2. 思仙續斷丸
治肝腎風虛氣弱,腳膝不可踐地,腰脊疼痛,風毒流疰下經,行止艱難,小便餘瀝。此藥補五臟內傷,調中益精涼血,堅強筋骨,益智輕身耐老。
白話文:
此藥方用於治療肝腎虛弱、氣虛無力、腳膝疼痛、腰脊疼痛、風濕毒流入寒痛、行走困難、小便餘瀝不盡。這個湯藥可以補養五臟,調和中氣,益精涼血,增強筋骨,增強智力,輕身耐老。
思仙木(即杜仲也,去皮,銼,炒令黑,五兩),五加皮,防風(去釵股),薏苡仁,羌活(洗去土),川續斷(洗,銼,焙乾),牛膝(洗,銼,焙,酒浸一宿,再焙,各三兩),萆薢(四兩),生乾地黃(五兩)
白話文:
• 思仙木(即杜仲,去除樹皮,切碎,炒製至黑色,五兩)
• 五加皮
• 防風(去除根部,藥材中間的分叉部分)
• 薏苡仁
• 羌活(洗淨土壤)
• 川續斷(清洗、切碎、烘乾)
• 牛膝(清洗、切碎、烘烤,浸泡一晚於黃酒中,再次烘乾,各三兩)
• 萆薢(四兩)
• 生乾地黃(五兩)
上細末,好酒三升化青鹽三兩,用大木瓜半斤,去皮子,以鹽酒煮木瓜成膏和杵,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食前溫酒鹽湯下,膏子少,益以酒糊。
白話文:
將細研磨的藥粉,加入三升好酒,化開三兩青鹽。另取半斤大木瓜,去皮後,用鹽酒煮熟後製成膏狀,搗碎成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飯前用溫暖的鹽湯送服。如果膏狀藥不足,可以用酒糊代替。
3. 續骨丹
治兩腳軟弱,虛羸無力,及小兒不能行。
天麻(明淨大者,酒浸一夕),白附子(炮),牛膝(洗,銼,焙,酒浸一宿,再焙),木鱉子(去殼,研,各半兩),烏頭(炮,去皮臍,一分),川羌活(洗去土,半兩),地龍(去土秤,一分),滴乳香(乳缽坐水盆中,研細),真沒藥(研,各二錢),硃砂(水飛,一錢)
白話文:
天麻:選用明淨個頭大的,用酒浸泡一晚。
白附子:炮製。
牛膝:清洗後切碎,焙乾,用酒浸泡一晚,再焙乾。
木鱉子:去殼,研磨成粉,各取半兩。
烏頭:炮製後,去皮臍,取一分。
川羌活:清洗乾淨,去土,取半兩。
地龍:去土稱重,取一分。
滴乳香:放在乳缽中,坐於水盆中,研磨成細末。
真沒藥:研磨成粉,各取二錢。
硃砂:水飛後,取一錢。
上以生天南星末一兩,無灰酒煮糊丸如雞頭大,硃砂為衣,薄荷湯磨一粒,食前服。
白話文:
用生天南星粉末一兩,用不含灰燼的酒煮至糊狀,製成雞頭大小的丸劑,用硃砂作為外衣,用薄荷湯研磨一粒,在飯前服用。
4. 茵芋丸
治風氣積滯成腳氣,常覺微腫,發則或痛。
茵芋葉(銼,炒),薏苡仁(各半兩),郁李仁(去皮、尖,微炒,一兩),牽牛子(三兩,生取末一兩半)
白話文:
-
茵芋葉(切碎,炒過)
-
薏苡仁(各半兩)
-
郁李仁(去皮、尖端,微炒,一兩)
-
牽牛子(三兩,生取末一兩半)
上細末,煉蜜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五更薑棗湯下,未利加至三十丸,日三,快利為度,白粥補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末,加入蜂蜜製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隔五更天,服用二十丸藥丸,搭配薑棗湯服用。若沒有排便通暢,可以增加到三十丸,每天服用三次,至排便通暢為止,再以白粥調養身體。
5. 薏苡仁丸
治腰腳走注疼痛,此是腳氣。
薏苡仁,茵芋(去梗,銼,炒),白芍藥,牛膝(洗,銼,焙,酒浸一宿,再焙),川芎(洗),丹參(去蘆),防風(去釵股),獨活(黃色如鬼眼者,去蘆,洗,焙,秤,各半兩),側子(一枚,炮,去皮臍),熟乾地黃(酒灑,九蒸九曝,焙,秤),桂心(不見火),橘皮(各一兩)
白話文:
薏苡仁、茵芋(去掉梗,切碎、炒熟)、白芍藥、牛膝(洗淨、切碎,烘烤,再用酒浸泡一晚,再烘烤)、川芎(洗乾淨)、丹參(去掉蘆頭)、防風(去掉木屑)、獨活(選擇黃色如鬼眼者,去除蘆頭,洗乾淨、烘烤,稱重,各半兩)、側子(一顆,焙炒後去掉皮臍)、熟乾地黃(用酒灑過,九次蒸,九次曬,烘烤,稱重)、桂心(不經火烤)、橘皮(各一兩)
上細末,煉蜜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四十丸,酒下,食前,日三服,木瓜湯下亦得。
白話文:
把藥材研磨成細粉末,再將蜜糖混合丸成梧子般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約三、四十顆,以酒送服,於飯前服用,每日三次。也可以用木瓜湯送服。
今人謂之腳氣者,黃帝所謂緩風濕痹也。《千金》云:頑弱名緩風,疼痛為濕痹。大抵此疾不可以三五服便效,須久服得力。唐張文仲云:風有一百二十四種,氣有八十種,唯腳氣頭風上氣,常須服藥不絕,自余則隨其發動,臨時消息。但有風氣之人,春末夏初及秋暮得通泄,則不困劇。所謂通泄者,如麻黃牽牛郁李仁之類是也,不必苦快利藥也。
白話文:
現代人稱之為腳氣的疾病,在黃帝內經中被稱為緩風濕痹。《千金翼方》一書中說:四肢疲弱痠痛無力稱為緩風,疼痛稱為濕痹。一般來說,這種疾病不能服用三五劑藥物很快就見效,需要長期服用纔能有效。唐代醫學家張文仲說:風有124種,氣有80種,只有腳氣、頭痛和上氣需要經常不斷地服藥,其他疾病則根據其發作時間和情況臨時調整。但是,患有風氣的人,在春末夏初和秋末如果能通泄,就不會感到痛苦。所謂通泄就是服用麻黃、牽牛、郁李仁之類的藥物,不一定非要服用那些苦寒攻下的瀉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