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叔微

《普濟本事方》~ 卷第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三 (1)

1. 乾薑丸

乾薑(炮),巴豆(去心,炒黃,研),大黃(濕紙裹,甑上蒸),人參(各一錢,去蘆)

上除巴豆,余為末,同研,煉蜜丸如梧子大。服前湯時用湯吞下一丸,米飲亦得。

有人因憂愁中傷,食結積在腸胃,故發吐利,自後至暑月,稍傷則發,暴下數日不已。《玉函》云:下利至隔年月日不期而發者,此為有積,宜下之。只用溫脾湯尤佳,如難取,可佐以乾薑丸,後服白朮散。

白話文:

將乾薑(炮製過)、巴豆(去除中心,炒至黃色,研磨成粉)、大黃(用濕紙包裹,在蒸籠上蒸熟)、人參(各取一錢,去除蘆頭)。

除了巴豆以外,將其他藥材磨成粉末,再與巴豆粉末混合研磨均勻,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在喝藥湯時,用藥湯吞服一丸,也可以用米湯吞服。

有人因為憂愁導致內傷,食物積存在腸胃,所以引發嘔吐和腹瀉,之後到了夏天,只要稍微不注意飲食就會發作,突然腹瀉好幾天不止。《玉函》這本書說:腹瀉嚴重到間隔數月甚至一年才發作,而且發作時間不定,這是有積食的徵兆,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。單用溫脾湯效果更好,如果難以取得,可以用乾薑丸輔助治療,之後再服用白朮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