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叔微

《普濟本事方》~ 卷第四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四 (6)

1. 柴胡散

治邪入經絡,體瘦肌熱,推陳致新,解利傷寒,時疾中暍伏暑。

柴胡(四兩,洗,去苗),甘草(一兩,炙)

白話文:

治療邪氣進入經絡,體型消瘦、肌肉發熱的症狀,促進新陳代謝,解開並利於傷寒及季節性疾病的治療,包括中暑和伏暑。

柴胡(四兩,洗淨去掉莖苗部分),甘草(一兩,炒過)

上細末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同煎至八分,食後熱服。此藥冬月可以潤心肺,止咳嗽,除壅熱;春夏可以御傷寒時氣,解暑毒,居常不可缺,兼不以長幼,皆可服之,倉卒可以使得效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加水一盞,一起煎煮至八分滿,飯後熱服。此藥在冬季可以潤心肺,止咳嗽,消除體內積熱;在春季和夏季可以預防傷寒時氣,解暑毒,平時不可缺乏,不論老少,皆可服用,緊急情況下也可以快速見效。

2. 地仙散

治骨蒸肌熱,解一切虛煩躁,生津液。

地骨皮(洗,去心),防風(去釵股,各一兩),甘草(炙,一分)《濟生方》(地骨皮二兩,防風一兩,甘草炙半兩。上㕮咀。每服四錢,水半盞,薑五片,同煎)

白話文:

地骨皮(清洗後,去除果核),防風(去除中間的主根,各一兩),甘草(經過炙烤,一分)「濟生方」的配方是:地骨皮二兩,防風一兩,炙過的甘草半兩。將上述藥材搗碎,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半杯水和五片生薑,一起煎煮。

上細末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竹葉七片,煎至七分,服信效。一方增人參半兩,雞蘇一兩,甘草添一分。

白話文:

打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加水一茶杯,生薑三片,竹葉七片,煎煮至七分,服用,效果顯著。另一種方法是加入人參半兩,雞蘇一兩,甘草增至一分。

3. 葶藶丸

治腹中有濕熱氣,目下作腫,如新臥起蠶之狀,兩足脛微腫。病在腎,腎者少陰也;標在肺,肺者太陰也。故中滿氣急咳嗽,喘息有音,每就臥則右脅有氣上衝,肩腋與缺盆相牽引不快,少思飲食。

白話文:

治療腹部有濕熱之氣,眼睛下面腫脹,就像剛睡醒的蠶蟲的樣子,兩隻腳的脛部也稍微腫脹。此病的病竈在腎臟,腎臟是少陰經;症狀表現在肺臟,肺臟是太陰經。因此腹部飽脹、呼吸急促、咳嗽、喘息有聲音,每次躺下時就會有氣往上衝到右脅,肩腋和缺盆處互相牽拉,感到不舒服,不想吃東西。

甜葶藶(半兩,炒令香),郁李仁(湯去皮尖,熬紫色,秤三分,二味別研如膏,令極勻),白朮(半兩),牽牛子(半兩,一半生、一半熟用),赤茯苓(去皮),桑白皮(蜜炙,銼),羌活(洗去土),漢防己,陳橘皮(去白),澤瀉(以上各三分)

白話文:

  • 甜葶藶(半兩,炒到香氣四溢)

  • 郁李仁(用熱水燙過,去除外皮和尖端,熬煮至紫紅色,秤重三分,這兩種藥材要分別研磨成膏狀,使其非常均勻)

  • 白朮(半兩)

  • 牽牛子(半兩,一半生用,一半煮熟使用)

  • 赤茯苓(去皮)

  • 桑白皮(用蜂蜜炙烤過,切碎)

  • 羌活(洗去泥土)

  • 漢防己

  • 陳橘皮(去除白色部分)

  • 澤瀉(以上各三分)

上細末,與上二味同研,煉蜜和入臼內治之,丸如梧子大。初服十丸,空心晚食前,日二服,生薑橘皮湯下,不知,加至二三十丸,以知為度。

白話文:

將上四味藥研成細末,與上述二味藥同研,用煉蜜和合後放入臼內搗治,丸如梧桐子般大小。初服十丸,空腹晚飯前服用,每天服用二次,用生薑橘皮湯送服。若服用後不知藥效,可增加到二三十丸,以知悉藥效為止。

4. 實脾散

治脾元虛浮腫。

大附子(一個,炮,去皮臍),草果子(去皮),乾薑(炮,各二兩),甘草(一兩,炙),大腹(連皮,六個),木瓜(一個,去穰,切片)

白話文:

大附子(一個,經過炮製,去除皮臍),草果子(去除皮),乾薑(經過炮製,各二兩),甘草(一兩,經過炙制),大腹子(連皮,六個),木瓜(一個,去除穰,切成薄片)。

上用水於砂器內同煮,一半以來,擘開乾薑,心內不白為度,不得全令水乾,恐近底焦,取出銼焙為末,每服空心日午,用沸湯點服。

白話文:

將砂鍋裏的水先煮到一半,然後把乾薑切開,看見乾薑心裏不白的程度即可,不要讓水全部煮乾,以免靠近鍋底的乾薑燒焦,把乾薑拿出來,磨成粉末,每次空腹時,在早上、中午用沸水沖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