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叔微

《普濟本事方》~ 卷第四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四 (3)

1. 乾薑丸

乾薑(炮),巴豆(去心,炒黃,研),大黃(濕紙裹,甑上蒸),人參(各一錢,去蘆)

上除巴豆,余為末,同研,煉蜜丸如梧子大。服前湯時用湯吞下一丸,米飲亦得。

白話文:

  • 乾薑(炒後)

  • 巴豆(去掉種皮,炒至金黃色,研磨成粉)

  • 大黃(用濕紙包好,放在蒸籠上蒸)

  • 人參(各一錢,去掉根鬚)

有人因憂愁中傷,食結積在腸胃,故發吐利,自後至暑月,稍傷則發,暴下數日不已。《玉函》云:下利至隔年月日不期而發者,此為有積,宜下之。只用溫脾湯尤佳,如難取,可佐以乾薑丸,後服白朮散。

白話文:

有的人由於憂愁而導致內傷,食物積聚在腸胃裡,因此發生嘔吐和腹瀉,從此以後到炎熱的夏季,稍微受到傷害就會發作,劇烈腹瀉好幾天都不停止。《玉函經》說:腹瀉到了隔一兩個月或更長時間纔不定時發作的,這是由於有積聚在體內,應該用下瀉的藥物治療。只用溫脾湯是最好的,如果難以取得,可以配合乾薑丸,然後服用白朮散。

2. 白朮散

白朮,木香,附子(炮,去皮臍),人參(去蘆,各等分)

上細末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棗一個,煎六分,溫服。

白話文:

  • 白朮:一種中藥材,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祛痰的功效。

  • 木香:一種中藥材,具有行氣止痛、溫中止瀉的功效。

  • 附子:一種中藥材,具有回陽救逆、溫腎壯陽的功效。

  • 人參:一種中藥材,具有補氣固脫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

將這些中藥材等份混合,即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氣短乏力、腹脹腹瀉等症狀。

3. 靈砂丹

治積痢。

硇砂(一分),硃砂(一分,並研極細)

白話文:

治療長期腹瀉。

使用硇砂(一分),硃砂(一分,一起研磨至非常細)

上另用黃蠟半兩,巴豆三七粒,去殼皮膜,同於銀石器內重湯煮一伏時,候巴豆紫色為度,去二七粒,只將一七粒與前來二味同再研極勻,再熔蠟匱藥,每旋丸綠豆大。每服三丸至五丸,水瀉生薑湯下,白痢艾湯,赤白痢烏梅湯,服時須極空腹。服畢一時,方可吃食,臨臥尤佳,次食淡粥一日。瘧疾,乳香湯麵東服,不發日晚間服。

白話文:

另外使用半兩黃蠟、三七粒巴豆,去除外殼和皮膜,一起放入銀石器皿中,用大火煮一伏時,等到巴豆變成紫色即可,取出其中的二七粒,只將一七粒與前兩種藥材一起研磨均勻,再將藥物融化在蠟中,每丸藥丸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三到五丸,用生薑水送服,如果是白色痢疾,則用艾湯送服,如果是赤白痢疾,則用烏梅湯送服。服藥時務必空腹,服藥後一小時才能吃東西,睡前服用效果最佳,第二天只能吃清淡稀飯。如果是瘧疾,則用乳香湯送服藥丸,面向東方服用,在不發作的日子晚上服用。

此藥不動氣,服之瀉者止,痢者斷,疼者愈,有積者內化,亦不動臟腑。大凡痢有沉積者,不先去其積,雖安暫安,後必為害。嘗記陳侍郎涇仲,庚戌秋過儀真求診。初不覺有疾,及診視,則肝脈沉弦,附骨取則牢。予曰:病在左脅有血積,必發痛。陳曰:誠如是。前此守九江被召,冒暑涉長江,暨抵行朝,血痢已數日矣。

白話文:

這種藥方不傷及元氣,服用之後便可制止腹瀉,使痢疾停止,疼痛消失,有積滯的可以化解,也不會損傷臟腑。一般痢疾患者會有積滯,如果不先除去積滯,即使暫時止瀉,日後也一定會發作。我曾經記得陳侍郎涇仲,在庚戌年秋天路過儀真時請求診治。起初他並沒有覺得有病,等到我診視以後,發現他的肝脈沉弦,附骨取穴則有堅硬感。我說:「您的病在左脅有血積,一定會發作疼痛。」陳侍郎說:「確實如此。前些日子我鎮守九江被召回,冒著暑熱渡過長江,到達行朝後已經血痢好幾天了。」

急欲登對,醫者以剛劑燥之,雖得止數日,臍下一塊大如杯,不旬日如碗大,發則不可忍。故急請官祠以歸,為之奈何?予曰:積痢不可強止,故血結於臍脅下,非抵當丸不可。渠疑而不肯服,次年竟以此終。抵當丸在第九卷中。

白話文:

急於止瀉,醫生使用燥熱的藥劑來治療,雖然能止瀉幾天,但臍下一塊硬塊變大如杯,不到十天就變大如碗,疼痛難忍。於是趕緊向官府告假回家,該怎麼治療呢?我說:積痢不能強行止住,所以血結在臍脅下方,非得用抵當丸來治療。他懷疑而不肯服藥,第二年就因此去世了。抵當丸的方劑在第九卷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