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普濟本事方》~ 卷第二 (1)
卷第二 (1)
1. 紫金丹
治男子、婦人患食勞、氣勞,遍身黃腫,欲變成水腫,及久患痃癖,小腸膀胱,面目悉黃。
膽礬(三兩),黃蠟(一兩),青州棗(五十個)
上於瓷合內用頭醋五升,先下礬棗,漫火熬半日以來,取出棗去皮核,次下蠟一處,更煮半日如膏,入好臘茶末二兩同和,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二三十丸,茶酒任下,如久患腸風痔漏,陳米飲下。
宗室趙彥才下血,面如蠟,不進食,蓋酒病也。授此方服之,終劑而血止,面色鮮潤,食亦倍常。新安有一兵士亦如是,與三百粒,作十服,亦愈。
治沉積,感應丸。(此用丁香、木香,皆少於《官局方》一兩,蓋欲速於去積,若常服或老幼怯弱之疾,尚當審之)
丁香,木香(各半兩),乾薑(一兩,炮),百草霜(二兩,研),肉豆蔻(二十個),巴豆(六十個,取霜),杏仁(一百四十個,去皮尖),麻油(一兩,秋冬增半兩,減蠟半兩),煮酒蠟(四兩)
上以二香姜蔻為細末,並三味研極勻,煉油蠟和成劑,油紙裹,旋丸如綠豆大,熟水下五七丸。此藥近年盛行於世,有數方,惟此真高家,予得之於王景長,用之的有準。
白話文:
紫金丹
這個藥方是治療男子、婦人因飲食或勞累過度,導致全身發黃腫脹,快要變成水腫,以及長期患有腹部腫塊、小腸膀胱不適,臉色蠟黃的病症。
使用膽礬三兩、黃蠟一兩、青州紅棗五十個。
將以上藥材放入瓷器容器中,加入五升醋,先放入膽礬和紅棗,用小火熬煮半天,取出紅棗,去掉皮和核,再放入黃蠟一起熬煮半天,直到變成膏狀,接著加入二兩好的臘茶末,充分攪拌均勻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用茶或酒送服。如果是長期患有腸風痔瘡,可以用陳米湯送服。
宗室趙彥才曾因喝酒過度而導致下血,臉色蠟黃,食慾不振,給他服用這個藥方,服用完一個療程後,血止住了,臉色也變得紅潤,食量也恢復正常。新安有個士兵也有相同的症狀,給他三百粒藥丸,分十次服用,也治好了。
治沉積,感應丸
這個藥方是治療體內積滯的,和《官局方》的藥方相比,丁香和木香的用量都少了一兩,這是為了更快地消除積滯。如果經常服用,或是年老體弱的人,應該慎重考慮。
使用丁香、木香各半兩,乾薑一兩(炮製過),百草霜二兩(研磨成粉),肉豆蔻二十個,巴豆六十個(取巴豆霜),杏仁一百四十個(去皮尖),麻油一兩(秋冬季可增加半兩,減少黃蠟半兩),煮酒蠟四兩。
將丁香、木香、乾薑、肉豆蔻磨成細粉,和百草霜、巴豆霜、杏仁粉一起充分研磨均勻,再將麻油和黃蠟煉製成膏狀,然後把藥粉加入膏中攪拌均勻,用油紙包裹,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用溫開水送服五到七丸。這個藥方近年來在市面上非常流行,有很多不同的版本,只有這個是高家傳下來的真傳,我從王景長那裡得到,使用效果非常準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