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叔微

《普濟本事方》~ 卷第三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三 (8)

1. 枳殼散

治五種積膈氣,三焦痞塞,胸膈滿悶,背膂引疼,心腹膨脹,脅肋刺痛,食飲不下,噎塞不通,嘔吐痰逆,口苦吞酸,羸瘦少力,短氣煩悶,常服順氣寬中,消痃癖積聚,散驚憂恚氣。

枳殼(去穰,銼,麩炒),京三稜,橘皮(去白),益智仁,蓬莪朮,檳榔,肉桂(不見火,各一兩或各六兩一錢),乾薑(炮),厚朴(去粗皮,薑汁炙),甘草(炙),青皮(去白),肉豆蔻,木香(各半兩或各三兩)

上為細末。每服二錢重,水一盞,生薑五片,棗一個,同煎至七分,熱服,鹽點亦得,不拘時候。

白話文:

治療五種積滯在胸膈的氣,導致三焦氣機阻滯不通,胸部、膈部感到脹滿悶痛,連帶背部、脊椎也抽痛,心腹脹大,兩側脅肋像針刺般疼痛,吃不下東西,喉嚨像被東西堵住一樣難以吞嚥,想吐且痰液逆流,口中發苦並伴隨胃酸逆流,身體消瘦虛弱無力,呼吸短促且煩躁鬱悶。經常服用此藥,可以順暢氣機、寬鬆胸腹,消除脅肋下硬塊、腹部積塊,疏散因驚嚇、憂慮、憤怒而引起的氣滯。

使用枳殼(去除內膜,切碎後用麩皮炒過)、京三稜、橘皮(去除白色內膜)、益智仁、蓬莪朮、檳榔、肉桂(不經火烤,以上各一兩或六錢一分),乾薑(炮製過)、厚朴(去除粗皮,用薑汁炙烤)、甘草(炙烤過)、青皮(去除白色內膜)、肉豆蔻、木香(以上各半兩或三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二錢重,用水一碗,加入生薑五片、紅棗一顆,一起煎煮至七分,趁熱服用,也可以加少許鹽調味,服用的時間沒有限制。

2. 五噎膈氣丸

治氣食憂勞思慮。

半夏(湯浸七次,薄切,焙),桔梗(各二兩,炒),肉桂(不見火),枳殼(去穰,麩炒,各一兩半)

上細末,薑汁糊丸如梧子大,薑湯下三十丸,食後臨臥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因為氣滯、飲食不順、憂愁勞累、思慮過多所導致的胸膈脹滿、氣機不暢。

藥材: 半夏(用熱水浸泡七次,切成薄片,烘乾),桔梗(各二兩,炒過),肉桂(不要經過火),枳殼(去除內部白色部分,用麩皮炒過,各一兩半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薑汁調成糊狀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薑湯送服,在飯後或臨睡前服用。

3. 熏膈丸

治胸膈悶塞作噎。

麥門冬(去浥去心),甘草(炙,各半兩),人參(去蘆),桂心(不見火),細辛(去葉),川椒(去目併合口,微火炒,地上出汗),遠志(去心,炒),附子(炮,去皮臍),乾薑(炮,各二錢)

上細末,煉蜜丸如雞頭大。綿裹一丸含化,食後日夜三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胸口和膈膜之間感到悶塞,像被噎住一樣的感覺。

藥材包含:麥門冬(去除潮濕部分和心)、炙甘草(各半兩)、人參(去除蘆頭)、桂心(不經火處理)、細辛(去除葉子)、川椒(去除眼睛和開口處,用小火炒過,直到表面出汗)、遠志(去除心,炒過)、炮附子(去除皮和臍)、炮乾薑(各二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雞頭大小的藥丸。用棉布包裹一丸含在口中慢慢融化,飯後服用,早晚都要服用,一天服用三次。

4. 膀胱疝氣小腸精漏

5. 念珠丸

治膀胱疝氣,外腎腫脹,痛不可忍。

乳香(乳缽坐水盆中,研),硇砂(各三錢,飛),黃蠟(一兩)

上乳香研細,硇砂同研勻,熔蠟和丸,分作一百單八,以線穿之,露一夕,次日用蛤粉為衣,旋取一粒,用乳香湯吞下。

頃年有人貨疝氣藥,肩上擔人我二字,以為招目,日貨數千,有一國醫多金得之,用之良驗。

白話文:

治療膀胱疝氣,也就是陰囊腫脹,疼痛難以忍受的狀況。

藥方組成:乳香(三錢,將乳缽放在水盆中磨製),硇砂(三錢,研磨成細末),黃蠟(一兩)。

做法:先將乳香磨成細粉,再將硇砂加入一起磨均勻,接著把黃蠟熔化,加入前述的粉末攪拌均勻,搓成一百零八顆藥丸,用線串起來,放在外面露天一晚,隔天再用蛤粉裹住藥丸。每次取出一顆,用乳香煮的湯送服。

過去有位賣疝氣藥的人,肩上扛著「人」、「我」兩個字,用來吸引目光,每天可以賣出數千顆藥丸。有一位富有的國醫買到這種藥,使用後效果很好。

6. 硇砂丸

木香,沉香,巴豆肉(全者,各一兩),銅青(半兩,研),青皮(二兩,不去皮),硇砂(一分,研)

上前二香、青皮三味細銼,同巴豆漫火炒,令紫色為度,去巴豆,為末,入青砂二味研勻,蒸餅和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七丸至十丸,鹽湯吞下,日二三服,空心食前服。

白話文:

將木香、沉香、巴豆肉(整個,各一兩),銅青(半兩,磨成粉),青皮(二兩,不去皮),硇砂(一分,磨成粉)。

先將木香、沉香、青皮這三種藥材仔細切碎,和巴豆肉一起用小火慢慢炒,炒到呈現紫色為止,然後把巴豆肉挑出來不用,將剩下的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銅青和硇砂兩種藥材一起研磨均勻,用蒸過的麵餅和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七到十丸,用鹽水送服,一天服用二到三次,在空腹或飯前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