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叔微

《普濟本事方》~ 卷第三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三 (5)

1. 芫花丸

治積聚停飲,痰水生蟲,久則成反胃,及變為胃癰,其說在《靈樞》及《巢氏病源》。

芫花(醋製干,秤,一兩),乾漆(炒令煙盡),狼牙根,桔梗(炒黃),藜蘆(炒),檳榔(各半兩),巴豆(十個,炒微黑黃)

白話文:

芫花(用醋醃製並曬乾,稱重,一兩),乾漆(炒至冒煙停止),狼牙根,桔梗(炒至微黃),藜蘆(炒過),檳榔(各半兩),巴豆(十粒,炒至微黑發黃)

上為細末,醋糊丸如赤豆大。每服二三丸,加至五七丸,食前薑湯下。

第六卷《病能論》云:黃帝問曰:人病胃脘癰者,診當何如?岐伯對曰:診此者當得胃脈,其脈當沉細。沉細氣逆,逆者人迎甚盛,甚盛則熱。人迎者,胃脈也。逆而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,故胃脘為癰也。

白話文:

在《病能論》的第六卷中,黃帝問道:“如果有人患有胃脘癰,在診斷時應該如何判斷?”岐伯回答說:“診斷胃脘癰時,應該先把脈,脈象應該是沉細的。沉細的脈象,說明氣逆,氣逆則人迎脈盛,人迎脈盛則發熱。人迎脈是胃脈,氣逆而盛,則熱量積聚在胃口而無法疏通,所以導致胃脘癰。”

此方常服化痰消堅殺蟲。予患飲癖三十年,暮年多嘈雜,痰飲來潮即吐,有時急飲半杯即止,蓋合此證也。因讀《巢氏病源論》酒瘕云:飲酒多而食谷少,積久漸瘦,其病常思酒,不得酒則吐,多睡不復能食。是胃中有蟲使然,名為酒瘕。此藥治之,要之須禁酒即易治,不禁無益也。

白話文:

此方常服,可化痰消堅,殺蟲。我患有飲癖三十年了,暮年多嘈雜,痰飲來潮就吐,有時急飲半杯酒就能止住,蓋合此證也。因讀《巢氏病源論》中提到酒瘕雲:飲酒多而食谷少,積久漸瘦,其病常思酒,不得酒則吐,多睡不復能食。是胃中有蟲使然,名為酒瘕。此藥治之,重要的是必須禁酒即可治癒,不禁酒無益也。

《巢氏病源論》第十九卷論積聚癥瘕中載:人之積聚癥瘕,皆由飲食不節,臟腑虛弱而生,久則成形云。

昔曾有人共奴俱患鱉瘕,奴死後腹中得一白鱉,有人乘白馬來看此鱉,白馬遺尿,隨落鱉上,鱉即縮頭及腳,尋以馬尿灌之,即化為水。其主曰:吾將瘥矣。即服之,果得瘥。予生平有二疾,一則臟腑下血,二則膈中停飲,下血有時而止,停飲則無時。始因年少時夜坐為文,左向伏几案,是以飲食多墜向左邊,中夜以後稍困乏,必飲兩三杯,既臥就枕,又向左邊側睡,氣壯盛時,殊不覺。

白話文:

從前曾有個人與我一起患有鱉瘕,我死後,在腹中發現一隻白色的鱉。有人騎著白馬去看這隻鱉,白馬尿在鱉身上,鱉立即縮頭縮腳。隨後用馬尿澆灌鱉,鱉就化為水。鱉的主人說:我將要痊癒了。於是服用鱉水,果然痊癒。我一生有兩種疾病,一是臟腑下血,二是膈中停飲。下血有時會停止,但停飲卻無時無刻。起初是因為年輕時夜裡坐在案前寫文章,身體向左側伏在幾案上,因此飲食多偏向左側。到了半夜以後,稍感睏乏,就一定要喝兩三杯酒。睡覺時又向左邊側臥。氣血旺盛時,還不太覺得。

三五年後,覺酒止從左邊下,漉漉有聲,脅痛,飲食殊減,十數日必嘔數升酸苦水,暑月只是右邊身有汗,漐漐常潤,左邊病處絕燥,遍訪名醫及海上方服之,少有驗。間或中病,只得月餘復作,其補則如天雄附子礬石,其利則如牽牛甘遂大戟,備嘗之矣。予後揣度之,已成癖囊,如潦水之有科臼,不盈科不行,水盈科而行也,清者可行,濁者依然停滀,蓋下無路以決之也,是以積之五七日必嘔而去,稍寬數日復作。脾,土也,惡濕,而水則流濕,莫若燥脾以勝濕,崇土以填科臼,則疾當去矣。

白話文:

過了三、五年時,發現飲酒後酒只從左邊往下流,並且有淋淋落下的聲音,左側脅部疼痛,飲食大減,十幾日必定嘔吐出幾升酸苦水,在暑天,只有右側有汗,汗水淋淋,經常是濡濕的,左側的病處卻極為乾燥,遍訪名醫以及從海上開來的方子服用,療效很少。偶爾患上疾病,間隔一個月復發,補益的方藥如:天雄、附子、礬石,攻下的方藥如:牽牛、甘遂、大戟,都已經備嘗了。我後來揣測,病症已經形成了習慣性的囊腫,就像積水的地方有水壩一樣,水不盈滿了,水不會流動;水盈滿水壩了,水就會流動;清澈的水可以流動,混濁的水仍然停積在水壩中,這主要是下邊沒有通路可以疏通它,所以積聚到五、七天,一定要嘔吐出來,才能稍稍緩和數日,然後又復發了。脾,屬土,討厭濕邪,而水能夠流動濕邪,沒有一種藥比燥脾勝濕,補腎填補水壩還要好的了,那麼疾病就應該痊癒了。

於是悉屏諸藥,一味服蒼朮,三月而疾除。自此一向服數年,不吐不嘔,胸膈寬,飲啖如故,暑月汗周身而身涼,飲亦當中下,前此飲漬其肝,目亦多昏眩,其後燈下能書細字,皆蒼朮之力也。其法蒼朮一斤,去皮切末之,用生油麻半兩,水二盞,研濾取汁,大棗十五枚,爛煮去皮核研,以麻汁勻研成稀膏,搜和入臼熟杵,丸梧子大,干之。每日空腹用鹽湯吞下五十丸,增至一百丸,二百丸,忌桃李雀鴿。

白話文:

於是我停止服用其他藥物,單獨服用蒼朮,服用三個月後病就痊癒了。這以後,我連續服用蒼朮幾年,不再嘔吐,胸膈寬暢,飲食正常,夏天的時候汗流遍全身,但身體涼爽,經常飲用蒼朮水,因為以前飲酒損傷了我的肝,眼睛經常昏花眩暈,服用蒼朮以後,即使在燈下也能寫小字,這都是蒼朮的功勞。製作蒼朮藥丸的方法是:取蒼朮一斤,去皮切成碎末。再取生麻油半兩,水二碗,研磨濾去藥渣,取汁。再取大棗十五枚,煮熟後去皮核,搗爛如泥,與麻油攪拌均勻,製成稀糊狀。將二者混合到一起,放進臼裡搗成藥丸,如梧桐子大小。將藥丸晾乾。每天空腹用鹽湯送服五十丸,逐日增量至一百丸、二百丸。忌食桃子、李子和鴿子。

初服時必膈微燥,且以茅朮制之,覺燥甚,進山梔散一服,久之不燥矣。予服半年以後,只用燥烈味極辛者,削去皮不浸極有力,亦自然不燥也。山梔散用山梔子一味,干之為末,沸湯點服。故知久坐不可伏向一邊,時或運動,亦消息之法。

白話文:

剛開始服用時,必定感覺胸悶微燥,這時可用茅朮來抑制這種燥熱感。如果燥熱感很嚴重,再服用一劑山梔散,久而久之,這種燥熱感就會消失。我服用半年後,只服用極辛燥烈的藥物,將藥物的皮削掉,不浸泡,這樣服用也很有力,而且自然就不會感覺燥熱了。山梔散只用山梔子一種藥材,將其曬乾後研磨成粉末,用沸水點服。因此,我知道久坐時不能只朝向一邊,時常運動,也是調養身體的一種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