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普濟本事方》~ 卷第二 (5)
卷第二 (5)
1. 升麻湯
治肺癰吐膿血作臭氣,胸乳皆痛。
川升麻,桔梗(炒),薏苡仁,地榆,牡丹皮,芍藥,子芩(刮去皮,各半兩),甘草(三分,炙)
上銼粗末。每服一兩,水一升半,煎至五合去滓,日二三服。
白話文:
川升麻、桔梗(炒過)、薏苡仁、地榆、牡丹皮、芍藥、子芩(去除外皮,各半兩)、甘草(三分,炒過)
2. 五靈丸
治肺喘久而成息賁。
五靈脂(揀如鼠屎者,二兩半),木香(半兩),馬兜鈴(去殼,炒,一分),葶藶(苦者,隔紙炒香,一分)
上為細末,棗肉和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生薑湯下,日三服。
白話文:
五靈脂(選擇像老鼠糞便的,二兩半),木香(半兩),馬兜鈴(去殼,炒熟,一分),葶藶(選擇味道苦的,隔著紙炒香,一分)
脾惡濕,腎惡燥,如硫黃附子鍾乳煉丹之類,皆剛劑,用之人以助陽補接真氣則可,若云補腎,則正腎所惡者。古人制方益腎,皆滋潤之藥。故仲景八味丸,本謂之腎氣丸,以地黃為主,又如腎瀝湯之類,皆正補腎經也。近世盛行香茸丸可補腎經,亦有數方具於後,腎瀝湯具下版。
白話文:
脾臟討厭濕氣,腎臟討厭乾燥,像硫黃、附子、鐘乳石這類煉製仙丹的藥物,都是剛猛的藥劑,使用它們來幫助陽氣補充真氣是可以的,但如果說是補腎,那這類藥物正是腎臟討厭的。古人制定補腎的藥方,都是滋潤的藥物。所以仲景的八味丸,原本叫做腎氣丸,以地黃為主藥,另外像腎瀝湯這類的藥物,都是直接補腎經的。近世流行的補腎藥,像是香茸丸,也有幾種藥方具見於後,腎瀝湯的藥方具見於下版。
道人深師增損腎瀝湯,治風虛勞損挾毒,腳弱疼痹或不隨;下焦虛冷,胸中微有客熱,心虛驚悸不得眠;食少失氣味,日夜數過,心煩迫不得臥,小便不利,又時復下。病似此者,服無不瘥,隨宜增損之方。
白話文:
根據道士的深入研究,改進了增損腎瀝湯,用於治療風虛勞損挾毒,腳部虛弱疼痛或不靈活;下焦虛冷,胸中有微熱,心臟虛弱,驚悸不安,無法入睡;飲食減少,失去味道,日夜多次大小便,心煩意亂,無法入睡,小便不利,有時還會遺尿。符合此類病症,服用此方無不康復,可根據病情增減藥物。
黃耆(蜜炙),肉蓯蓉(洗,酒浸,焙乾,秤),赤石脂,地骨白皮(去心),磁石(久煅,醋淬八九次),枳實(去穰,麩炒,銼),防風(去釵股),龍骨(黏舌者),芍藥,麥門冬(水浥去心,焙,秤),人參(去蘆),熟乾地黃(九蒸九曝乾,秤),茯神(去木),當歸(水洗,酒浸一宿,切,焙),甘草(炙),遠志(去心,洗,銼,炒黃色,各一兩),桂心(去皮,不見火),芎藭(各二兩),生薑(四兩),五味子(揀,三兩),半夏(一升,湯洗七次,去滑),白羊腎(一具),大棗(三十個,去核,《胡洽方》無黃耆以下八味並半夏,有黃芩為十五味)
白話文:
黃耆(用蜂蜜炙烤),肉蓯蓉(清洗乾淨,用酒浸泡,烘焙至乾燥,稱重),赤石脂,地骨白皮(去除內心),磁石(長時間煅燒,用醋淬火八九次),枳實(去掉果核,用麩皮炒熟,切碎),防風(去掉根部),龍骨(選用有黏性的),芍藥,麥門冬(用水浸潤,去除內心,烘焙,稱重),人參(去除根須),熟乾地黃(經過九次蒸煮和九次曬乾,稱重),茯神(去除木質部分),當歸(用水洗淨,用酒浸泡一夜,切片,烘焙),甘草(炙烤),遠志(去除內心,清洗乾淨,切碎,炒至黃色,各一兩),桂心(去除樹皮,不要用火烤),芎藭(各二兩),生薑(四兩),五味子(挑選乾淨,三兩),半夏(一升,用湯水清洗七次,去除滑膩感),白羊腎(一具),大棗(三十個,去除果核,《胡洽方》中沒有黃耆以下八味和半夏,有黃芩,總計十五味藥材)。
上二十三味,㕮咀。以水二斛煮羊腎,取汁一斛二升,納諸藥煮取四升,分為五服。不利下者,除龍骨、赤石脂;小便澀,以赤茯苓代茯神,加白朮三兩;多熱,加黃芩一兩;遺溺,加桑螵蛸二十枚。
白話文:
以上二十三種藥材,搗碎。用二斛水煮羊腎,取出果汁一斛二升,加入藥物煮沸,取汁四升,分成五次服用。下痢的人,去除龍骨、赤石脂;小便澀的人,用赤茯苓代替茯神,再加三兩白朮;熱症嚴重的人,加一兩黃芩;遺尿的人,加二十枚桑螵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