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宗說約》~ 小兒科卷之四 (1)
小兒科卷之四 (1)
1. 肺脹喘急
小兒肺脹喘嗽多,人看作風喉,大黃檳榔二牽牛,人參分量等勻,五味研成細末,蜜水調,量稀稠,每將一字下咽喉,不用神針法灸。
雲林云:肺脹喘滿,胸高氣急,兩脅搖動,陷下作坑,脹悶亂嗽,聲嘎不鳴,痰涎壅塞,俗云馬脾風,不急治則死。本方主之。
按:幼科陳見田秘本,肺葉脹以致喘急,眼胞上下臥蠶紋起,用防耆散(見雜症水腫條)。
白話文:
[肺部腫脹呼吸困難]
小孩肺部腫脹並伴隨劇烈咳嗽的情形很常見,人們常誤認爲是喉嚨發炎或感冒。治療上可用大黃、檳榔和兩種類型的牽牛花,加上人參,所有藥材的份量需均等。將這五種藥材研磨成細粉,再以蜂蜜水調和,依小孩接受度調整濃稠度。每次給藥時,只需取一小撮送入小孩咽喉即可,無需使用鍼灸療法。
雲林說:肺部腫脹導致呼吸困難,胸部異常隆起,呼吸急促,兩側肋骨區會因呼吸而搖動,並在胸骨下方形成凹陷,患者會感到胸悶且持續咳嗽,聲音嘶啞,無法正常發音,喉嚨有大量痰液堵塞,這種病症俗稱馬脾風,若不立即治療,患者可能會死亡。上述藥方可用於治療此病。
注:根據幼科陳見田的祕本記載,肺葉腫脹引發呼吸困難,眼睛上下眼瞼會有如蠶般的紋路出現,這時應使用防耆散(詳情可參考雜症水腫條目)。
2. 浮腫
遍身浮腫是屬濕,燥脾利水並消食,腹脹便秘珍珠丹,內消食積沉香(末子)益,不效平胃皮子飲,厚朴陳皮炒蒼朮,腹皮姜皮茯苓皮,車前卜子檳榔則,神麯澤瀉及麥芽,木香木通桑皮力,砂仁炒末水煎來,小便利時腫自息。
一方用黑醜半生半炒,取頭細末,每服二三匙,煎桑白皮湯、磨木香汁調服。
一方小便不利者,磨玉樞丹,燈心湯送下。
一用草果仁,每歲用一粒,炒為末,白酒調下。外用河白草煎湯洗浴。
若浮腫先眼下臥蠶紋起,喘急病在肺,宜防耆散。
白話文:
【全身浮腫】
全身出現浮腫的情況,多是由於濕氣過重所導致。應當通過調理脾胃,促進水分代謝,並且幫助消化。如果腹部脹滿且有便祕的情況,可以使用珍珠丸,這種藥物能有效消除體內的食物積聚,並且使用沉香末子來提升療效。如果上述方法效果不佳,可嘗試平胃散,主要成分包括厚朴、陳皮和炒蒼朮。此外,還可加入腹皮、姜皮、茯苓皮、車前子、檳榔、神麯、澤瀉、麥芽、木香、木通和桑白皮等,再加入砂仁炒末,用水煎煮服用。當小便變得順暢,浮腫自然會減退。
另一種方法是使用半生半炒的黑醜,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兩三匙,用桑白皮煎湯或木香汁調服。
對於小便不通暢的情況,可用玉樞丹研磨後,用燈心草煎湯送服。
每年可使用一粒炒制的草果仁,用白酒調服。同時,外部可以用河白草煎湯進行洗浴。
若浮腫首先從眼下的臥蠶紋開始,伴隨喘息急促,說明肺部可能有問題,這時適合使用防耆散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