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宗說約》~ 卷之三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2)

1. 止嘔吐法

嘔吐不止,用炒粳米一撮入各藥中,同煎後,加生薑自然汁,傳送隨用,竹管重納內關,其嘔即止。惟胃實嘔吐不可米,恐反助邪氣也。

白話文:

[止嘔吐的方法]

如果嘔吐情況持續不止,可以使用炒過的粳米一把,加入其他藥材中一起煎煮。煎好後,再加入新鮮生薑榨出的汁液,隨時需要時即可服用。另外,可將竹管再次置於手腕內關穴上,這樣嘔吐的狀況就能停止。但是,若是因為胃部實熱導致的嘔吐,就不適合使用粳米,因為可能會助長身體裡的邪氣。

2. 導法

《經》曰:病在下者,下之。諸承氣湯所由設也。然或遇年老氣衰,婦人新產,及久病之後,下不可,不下不可,所以不能已於導法也。

一用好蜜煎膏,滴冷水中即硬為度,入麝香、細辛、皂莢末和勻,捻成條如指大,浸冷水中,候硬推入穀道中即通。

一用豬膽一枚,傾去一半,入香油半盅,以蘆管套進,以一頭推入穀道中,放膽汁香油流入,燥屎自下。

白話文:

【導法】

《經典》上說:如果疾病發生在身體下方,應從下方進行治療。這就是為什麼會有諸多承氣湯的存在。然而,若遇到年紀大且體力衰弱的人、產後婦女,或是長期患病的人,他們可能不適合使用下瀉療法,但又不能不使用,因此纔有了導法的出現。

一種方法是使用高品質的蜂蜜熬成膏狀,待其在冷水中凝固到適當硬度,再加入麝香、細辛、皁莢粉,混合均勻後,捏成手指大小的長條形,放入冷水中使其硬化,然後插入肛門中,即可達到通便的效果。

另一種方法是使用一顆豬膽,先倒出一半的膽汁,再倒入約半杯的香油,用蘆葦管套住一端,另一端插入肛門,讓膽汁與香油流進去,這樣能幫助排出乾燥的大便。

3. 止痢解大黃芒硝法

服黃硝而下利不止,將參、朮、乾薑、甘草、熟附、白茯、訶子、肉蔻、粟殼、陳皮、升麻、木通、烏梅、燈心水煎,臨服入炒壁土一匙調下。

白話文:

如果服用含有大黃和芒硝的藥物後,腹瀉仍持續不止,應使用下列藥方:人參、白朮、乾薑、甘草、熟附子、白茯苓、訶子、肉豆蔻、粟殼、陳皮、升麻、木通、烏梅以及燈心草,用水煎煮。在服用前,加入一匙炒過的壁土攪勻後一起服下。

4. 救陰寒法

治陰寒嘔逆,吐利,腹痛,身如被杖,四肢厥冷過於肘膝,昏沉不省,六脈或沉或絕,心下脹滿結硬,堅冷如冰,湯藥不受,面唇指甲皆青黑,或鄭聲,舌卷囊縮,煩躁,冷汗不止,腰背腿疼。

蒸臍法,熨臍法已見中寒,一用吳萸二三合,麩皮一升,鹽一合,拌勻炒熱,以絹包腹,中上下熱熨之,自然有效。一灸氣海穴,在臍下一寸五分,丹田在臍下二寸,關元在臍下三寸,用大艾灸二七壯。一用胡椒為細末,蜜丸塞馬口內,一時許,自然汗出而愈。

用諸法後,無汗者有汗,便秘者溺通,逆冷者溫暖,昏沉者清爽,絕伏者漸出,即為生兆。仍灌入薑汁,照前用藥。

脈伏絕者,先用薑汁、好酒各半杯,熱服,脈來可治。

或用艾湯調硫黃末三錢,出汗而愈。

白話文:

[救治陰寒病症的方法]

治療因陰寒導致的嘔吐、腹瀉、腹部疼痛,身體感覺像被棍棒擊打,四肢冰冷超過肘部和膝蓋,意識模糊不清,脈搏可能沉弱或幾乎測不到,胸口脹滿且硬如冰塊,無法接受湯藥,面部、嘴脣及指甲呈現青黑色,或者出現言語不清,舌頭蜷縮,煩躁不安,冷汗不斷,腰背和腿部疼痛。

使用熱敷肚臍的方法,這種方法在治療中寒症時已經提及過,具體操作是取吳茱萸二三合(約60-90克),麥麩一升(約500克),食鹽一合(約10克),將這些材料混合均勻後炒熱,然後用布包裹住腹部,從上到下進行熱敷,這樣自然會有療效。另一種方法是在氣海穴(位於肚臍下方一寸半處)、丹田穴(位於肚臍下方二寸處)、關元穴(位於肚臍下方三寸處)進行艾灸,每次灸七壯,共兩次。

使用胡椒製成細末,與蜂蜜混合成丸子,塞入口中,大約一個小時後,自然會出汗並得到治癒。

採用上述各種方法後,原先無汗的人開始出汗,便祕的人尿液暢通,手腳冰涼的人感到溫暖,意識模糊的人變得清醒,原本脈搏微弱或消失的人脈搏逐漸恢復,這些都是恢復健康的跡象。此時可以繼續服用薑汁,並按照之前的方法用藥。

對於脈搏幾乎消失的患者,首先給予半杯薑汁和半杯好酒混合的熱飲,如果脈搏恢復則可繼續治療。

或者使用艾草水調和三錢(約15克)的硫磺末,通過發汗來達到治癒的效果。

5. 去舌苔法

用薄荷水浸青布,於舌上洗淨,後用生薑切片蘸水時時刮之,其苔自退。再用薄荷搗,浸涼水,時時噙漱,以免乾燥之患。

白話文:

【去除舌苔的方法】

使用薄荷泡製的水浸泡青色布料,然後用這塊布來清潔舌頭,將舌苔洗淨。接著,取生薑切成薄片,沾些許水,頻繁地輕輕刮除舌苔,舌苔自然會逐漸消退。再者,將薄荷搗碎,浸泡在冷水中,隨時含在口中漱口,可避免口腔乾燥的問題。

6. 治鼻衄不止法

用水紙搭在鼻中,隨用山梔炒黑色,牡蠣、龍骨火煅,京墨、百草霜共為細末,加血餘燒灰各等分,用茅花汁,濕蘸藥入鼻中,即止。如無茅花,將紙捻鏽釘水濕蘸前藥末入鼻中,亦妙。

再用茅根、側柏、藕汁三味搗汁,磨京墨入本湯調服。

白話文:

[治療不停流鼻血的方法]

方法是這樣的:先用吸水性好的紙塞進鼻子裡。接著,把山梔子炒到變黑,再將牡蠣和龍骨用火煅燒,加上京墨和百草霜一起研磨成細粉。然後,加入等量的燒成灰的頭髮,再用茅草花的汁液,沾濕藥粉塞入鼻孔,就可以止住鼻血。如果找不到茅草花,也可以用鐵釘浸過的水弄濕紙條,沾上藥粉塞進鼻孔,效果也很好。

另外,可以將茅根、側柏葉和蓮藕搗碎,榨出汁來,再磨一些京墨放入汁中,調勻後服用,對止鼻血也有幫助。

7. 治陰寒呃逆不止法

用乳香、硫黃、艾各二錢為細末,用好酒一盅,煎數沸,乘熱氣使病人鼻嗅之。外用生薑擦胸前最效。

灸期門法見呃逆條。

白話文:

處理因體內陰寒導致持續打嗝不止的方法如下:取乳香、硫磺和艾草各二錢,研磨成細粉,然後用上好的酒一杯,加熱煮沸幾次,利用散發出的熱氣讓患者用鼻子吸入。另外,使用生薑在胸前摩擦,效果更佳。

至於針灸治療,可參考治療打嗝條目中的期門穴灸法。

8. 熨結胸法

一切寒結熱結水結食結痞結痰結支結,大小結胸、痞氣,俱用生薑搗爛如泥,取渣炒熱,絹包漸漸揉熨心胸脅下,其痛滿豁然自愈。如姜渣冷,再入薑汁,再炒再熨揉之,以愈為效。惟熱結用冷姜渣,再入揉之,不可炒熱。

白話文:

【熨敷結胸法】

不管是因為寒冷、熱氣、水滯、食積、痞氣、痰凝或是支氣管問題導致的胸腔部位緊結,包括大小結胸及痞氣等情況,都可以使用生薑,將其搗碎成泥狀,然後取出藥渣進行炒熱,用絹布包裹後,溫柔地在心臟、胸部及脅肋下方進行揉搓和熨敷,疼痛及脹滿感會自然消失。

若薑渣冷卻,可再加入薑汁,再次炒熱並繼續熨揉,直到症狀緩解為止。但需注意的是,如果是熱性結胸,應使用冷的薑渣來揉搓,不需再炒熱。

9. 看斑法

一切發斑,用紅紙捻油燈照看病人面部、胸膛、背心、四肢,有紅點起者,乃發斑也。若大紅點發於皮膚之上謂之斑,小紅點行於皮膚之中,不出起者謂之疹。蓋疹輕而斑重也。先將薑汁噴於斑上,已發後,照輕重、陰陽、寒熱、虛實用藥。

白話文:

[觀察皮疹的方法]

所有出現類似斑疹的情況,可以用沾了油的紅紙在燈下照看病人的臉部、胸部、背部以及四肢,如果看到有紅點冒出,那就是出現了斑疹。如果呈現為大的紅點,且突出在皮膚表面的,我們稱之為斑;若是小的紅點,隱藏在皮膚之下,不突起的,則稱之為疹。通常疹子情況較輕,斑疹則較嚴重。首先應將薑汁噴灑在斑疹上,待斑疹發展後,再根據病情的輕重、患者體質的陰陽屬性、是否伴有寒熱症狀以及虛實狀況來選擇相應的藥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