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宗說約》~ 卷之五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9)

1.

凡瘡久不收口,有管如燈草日流膿水者曰漏。皆因氣血虧損,熱毒鬱結,使榮衛運行而失其職也。遍身有之,唯痔瘡成漏最易。俗醫或以藥條腐管,或以穿線結開,俱痛苦難狀,不若服藥內消之為妙也。

推車客散,痔漏不論遠年近日,最凶者百日收功,其管自出。

棗仁(炒),遠志肉,山甲(炒),骨皮,枳殼(醋煮),側柏葉(白礬水煮),蒼朮(鹽、醋、米泔、童便制,各二兩),槐角子(炒),陳棕炭,貫眾(酒拌九蒸九曬,各三兩),蝟皮(煨,存性,一兩),白花地丁(七八月採,生白花者陰乾,六兩)

如法制度,為極細末,空心酒下三錢,白湯送下亦可。服一月後,每服加推車客末三分(即蜣螂),管自推出,出者或用快剪剪去。

柏膠丸,內消痔漏。

廣膠(切斷,以牡蠣粉八兩炒成珠,去牡蠣,八兩),槐角米(一夾四五粒者佳,四兩),川黃連,側柏葉(各一兩),雄黃(以白蜜四兩同煎,蜜老為度,洗去蜜,七錢),硃砂,小茴(各三錢),熊膽(一錢)

共為末,煉白蜜為丸,早晚各服三錢,白湯送下。葷用雞子,素用豆腐過口。如痔痛極者,加乳香、沒藥各二錢,蟾酥一錢半。

正宗追毒丸,痔漏通腸,汙從孔出。先用此丸追盡膿毒,後服閉管丸,立效。

胡黃連(切片,薑汁拌炒,一兩),刺蝟皮(炙,切片再炒黃為末,一兩),麝香(二分)

共為末,軟飯為丸麻子大。每服一錢,食前酒下。服藥後,膿水反多,藥力到也,勿懼之。

閉管丸,胡黃連(淨末,一兩),穿山甲(麻油內煮黃色),石決明(煅),槐花(微炒,各末五錢)

煉蜜丸,麻子大。每服一錢,空心清米湯送下,早晚進二服,至重者四十日而愈。如漏四邊有硬肉突起者,加蠶繭二十個,炒末和入藥中,並治遍身諸漏皆效。

白話文:

[漏瘡]

凡是瘡口長時間不癒合,有如燈草般粗細的瘻管每日流出膿液,這種情況稱爲漏瘡。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爲氣血虧損,熱毒鬱結體內,導致體內的營衛運行失常。全身任何部位都可能出現,但痔瘡轉化爲漏瘡的情況最爲常見。民間醫生可能會使用藥物來腐蝕瘻管,或者採用穿線結紮的方法來治療,這些方法都會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。相比之下,服用藥物從內部消解病竈則更爲有效。

"推車客散",無論是遠年還是近期內形成的痔漏,即使是病情最嚴重的,在百日內也能見效,瘻管會自行脫落。

配方包括炒過的棗仁,遠志肉,炒過的山甲,骨皮,醋煮過的枳殼,白礬水煮過的側柏葉,以及各種處理過的藥材,如蒼朮,槐角子,陳棕炭,貫衆,蝟皮,白花地丁等。

按照特定的方法處理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空腹時用酒吞服三錢,也可以用白開水送服。一個月後,每次服用時可以添加三分推車客末(即蜣螂),瘻管就會被推出,之後可以使用快剪將突出的部分剪掉。

"柏膠丸",用於內消痔漏。

廣膠,槐角米,川黃連,側柏葉,雄黃,硃砂,小茴,熊膽等藥材經過特定處理後,煉製成白蜜丸,早晚各服三錢,用白開水送服。如果痔瘡疼痛劇烈,可以額外加入乳香,沒藥,蟾酥等藥材。

"正宗追毒丸",用於痔漏,促使膿毒從腸道排出。首先使用此丸追盡膿毒,之後再服用閉管丸,效果顯著。

胡黃連,刺蝟皮,麝香等藥材處理後,用軟飯製成丸,大小如麻子。每次服用一錢,飯前用酒吞服。服藥後,膿水反而增多,這是藥物發揮作用的表現,不必過於擔心。

"閉管丸",主要成分包括胡黃連,穿山甲,石決明,槐花等,同樣煉製成丸,大小如麻子。每次服用一錢,空腹時用清米湯送服,早晚各一次,最嚴重的病例在四十天內也會痊癒。如果瘻管周圍有硬肉突起,可以額外加入二十個炒過的蠶繭,研磨成末混入藥中,對於全身各種瘻瘡都有治療效果。

2. 臁瘡

臁瘡紅者多熱,腫者多濕,癢者多風,痛者屬實,早寬而暮腫者屬氣虛下陷。初起者,風熱濕毒為多,日久者下陷。濕熱為勝初起者,荊防敗毒散加牛膝、木瓜、米仁,濕勝加蒼朮,熱甚加黃柏,癢甚倍防風,大便結者加酒煮大黃,痛甚加乳沒;日久者用補中益氣湯加蒼朮、米仁、茯苓,熱甚加黃柏,此內治法也。

其外治法,先用蔥艾湯洗淨,瘡色紫黑者用桑枝灸法;四圍有硬肉者用紅升丹;瘀肉未淨者用千槌膏;新肉將生,濕毒未退,用白玉膏;瘡肉已滿不斂,用太素膏。此皆神驗之方也。若臁上百物打破,急用熟石膏三錢,東丹一錢,為細末,填實縛緊良驗。

白話文:

【臁瘡】

臁瘡如果呈現紅色,多是因為體內有熱;如果腫脹,多因濕氣過重;如果感到癢,則可能由風邪引起;若是疼痛,通常屬於實證。若白天症狀輕微,晚上卻變得嚴重,這通常是由於氣虛導致的下陷現象。

在臁瘡剛開始的時候,風熱濕毒的情況比較多,隨著時間推移,則會轉為氣虛下陷。如果濕熱較重,初期可以使用荊防敗毒散,並加入牛膝、木瓜、米仁,若濕氣更重,可增加蒼朮,熱氣嚴重時可添加黃柏,癢感強烈的話則加倍防風的份量,便祕者可加入酒煮的大黃,疼痛難忍時可加入乳香和沒藥。

對於病程較長的臁瘡,可用補中益氣湯,並加入蒼朮、米仁、茯苓,熱氣嚴重時同樣可添加黃柏。以上都是內部治療的方法。

至於外部治療,首先應用蔥艾湯清潔患處,如果瘡口顏色呈現紫黑色,可使用桑枝灸法;若周圍有硬塊,應使用紅升丹;若壞死組織未清除乾淨,可用千槌膏;當新肉即將生長,但濕毒仍未消退,可使用白玉膏;如果瘡肉已經長滿,但無法收口,應使用太素膏。這些都是經過驗證,效果顯著的療法。

若臁部受到各種創傷,應立即取三錢熟石膏與一錢東丹,研磨成細粉,填塞於傷口並緊密綁紮,效果非常好。

3. 疥瘡

古人雖有干、濕、蟲、砂、膿五名,其大要在分疥膿二種。小如疹子,干而且癢,名曰疥瘡。風熱蟲三者為多,內治復生散、疥靈丹,外治三聖丸、熏被法。若瘡大如黃豆,黃膿起泡而痛甚,名曰膿窠,瘡濕熱虛三者為多,初起濕熱勝復生丹,日久痛甚用四妙湯加蒼朮、防風,外治法用黃赤丹、白鳳散。

疥靈丹,苦參(糯米泔浸一日),白芷,白鮮皮(炒,各一兩),枳殼(麩炒),連翹,羌活,山梔,當歸,荊芥(各七錢)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湯下。立可除根。

三聖丸,用大風子肉五十粒,水銀二錢,樟腦二錢,共研極細,加柏油二錢,研勻為丸,周身滾之,立愈。若兼膿窠,加硫黃末一錢。

熏被法,用蘄艾絨一兩,雄黃細末三錢,共研勻,分三分;每分用綿紙條裹藥在內,一頭燃火置腳爐中,以所蓋之被熏之,火過取出,方解衣就寢,熏三次立愈。一方加銀珠一錢,一方加輕粉一錢,亦妙。一方睡在被中熏之,常致逼毒入內,變生他病,不可用也。

黃赤散,治膿窠瘡。

用硫黃三錢(豆腐內煮半日用),松香二錢,東丹一錢,共研極細末,菜油調搽,雞子油調更妙。用雞子七個煮熟,去白用黃。先將銅勺置炭火上,加菜油少許,入雞子黃煎至黑色,油自出也。

白鳳散,用雞子一個,打一孔,去黃留白,入礦石灰二錢,用紙封口,外用鹽泥封固,火煅通紅,去泥,研為細末,菜油調搽。

白話文:

[疥瘡]

古人雖將疥瘡分爲幹、溼、蟲、砂、膿五種名稱,但主要可歸納爲疥和膿兩種類型。疥瘡小如疹子,乾燥且癢,稱爲疥瘡。常見病因有風熱蟲三者,內治可用復生散、疥靈丹,外治則用三聖丸、燻被法。如果瘡大如黃豆,伴有黃色膿液起泡且疼痛明顯,稱爲膿窠,多由瘡溼熱虛三者引起,初期可用溼熱勝復生丹,疼痛持續時則使用四妙湯加蒼朮、防風,外治用黃赤丹、白鳳散。

疥靈丹,包含苦參(用糯米泔水浸泡一天)、白芷、炒白鮮皮(各一兩),麩炒枳殼、連翹、羌活、山梔、當歸、荊芥(各七錢)等成分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煉蜜爲丸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水送服,可徹底根除疥瘡。

三聖丸,使用大風子肉五十粒、水銀二錢、樟腦二錢,共同研磨成極細粉末,加入柏油二錢,研勻製成丸藥,全身滾塗,即可立即治癒。若伴有膿窠,可加硫磺末一錢。

燻被法,使用蘄艾絨一兩、雄黃細末三錢,混合均勻後分成三份。每份用棉紙條包裹藥物,一頭點燃置於腳爐中,用蓋着的被子進行燻蒸,火熄滅後取出,方可脫衣就寢。燻三次即可痊癒。另有一方加入銀珠一錢,或輕粉一錢,效果亦佳。但有一種方法是在被中燻蒸,可能導致毒素內侵,引發其他疾病,故不宜使用。

黃赤散,用於治療膿窠瘡。使用硫磺三錢(在豆腐內煮半天使用)、松香二錢、東丹一錢,共研成極細末,用菜油調和塗抹,用雞子油調和更佳。取七個雞蛋煮熟,去除蛋白留下蛋黃,先將銅勺置於炭火上,加入少許菜油,放入蛋黃煎至黑色,油自會滲出。

白鳳散,使用一個雞蛋,在上面開一個小孔,去除蛋黃保留蛋白,加入礦石灰二錢,用紙封口,外部再用鹽泥封固,火煅至通紅,去掉鹽泥,研磨成細末,用菜油調和塗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