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宗說約》~ 卷之五 (9)
卷之五 (9)
1. 漏
凡瘡久不收口,有管如燈草日流膿水者曰漏。皆因氣血虧損,熱毒鬱結,使榮衛運行而失其職也。遍身有之,唯痔瘡成漏最易。俗醫或以藥條腐管,或以穿線結開,俱痛苦難狀,不若服藥內消之為妙也。
推車客散,痔漏不論遠年近日,最凶者百日收功,其管自出。
棗仁(炒),遠志肉,山甲(炒),骨皮,枳殼(醋煮),側柏葉(白礬水煮),蒼朮(鹽、醋、米泔、童便制,各二兩),槐角子(炒),陳棕炭,貫眾(酒拌九蒸九曬,各三兩),蝟皮(煨,存性,一兩),白花地丁(七八月採,生白花者陰乾,六兩)
白話文:
如果傷口長期不癒合,並且出現像燈芯一樣的管狀物,不斷流出膿水,就稱為漏。這是因為氣血不足,熱毒積聚,導致氣血運行失常造成的。全身各處都可能出現漏,但痔瘡引起的漏最容易發生。民間醫生可能會用藥條腐蝕管狀物,或用線穿過管狀物結紮,這些方法都非常痛苦,不如服用藥物內消更為有效。
_[推車客散]_方劑,無論是久患痔漏還是新發痔漏,效果都很好,最嚴重的患者也能在百日內痊癒,管狀物自然會脫落。
方劑組成:
棗仁(炒),遠志肉,山甲(炒),骨皮,枳殼(醋煮),側柏葉(白礬水煮),蒼朮(鹽、醋、米泔、童便制,各二兩),槐角子(炒),陳棕炭,貫眾(酒拌九蒸九曬,各三兩),蝟皮(煨,存性,一兩),白花地丁(七八月採,生白花者陰乾,六兩)
如法制度,為極細末,空心酒下三錢,白湯送下亦可。服一月後,每服加推車客末三分(即蜣螂),管自推出,出者或用快剪剪去。
柏膠丸,內消痔漏。
廣膠(切斷,以牡蠣粉八兩炒成珠,去牡蠣,八兩),槐角米(一夾四五粒者佳,四兩),川黃連,側柏葉(各一兩),雄黃(以白蜜四兩同煎,蜜老為度,洗去蜜,七錢),硃砂,小茴(各三錢),熊膽(一錢)
白話文:
按照藥方,將柏膠丸製成極細粉末,空腹時以酒送服三錢,或以白湯送服亦可。服用一個月後,每次服用增加蜣螂粉末三分,直至藥物排出體外,若排出物過大可用剪刀剪去。柏膠丸具有內消痔漏的功效。
方劑中包含:廣膠(切斷,以牡蠣粉八兩炒成珠狀,除去牡蠣,留八兩)、槐角米(以一夾四五粒者為佳,取四兩)、川黃連、側柏葉(各取一兩)、雄黃(以白蜜四兩同煎,蜜老為度,洗去蜜,取七錢)、硃砂、小茴(各三錢)、熊膽(一錢)。
共為末,煉白蜜為丸,早晚各服三錢,白湯送下。葷用雞子,素用豆腐過口。如痔痛極者,加乳香、沒藥各二錢,蟾酥一錢半。
正宗追毒丸,痔漏通腸,汙從孔出。先用此丸追盡膿毒,後服閉管丸,立效。
胡黃連(切片,薑汁拌炒,一兩),刺蝟皮(炙,切片再炒黃為末,一兩),麝香(二分)
白話文:
將藥材共研磨成細末,再用白蜜製成丸狀,早晚各服用三錢,用白開水送服。若食肉者可加雞蛋,素食者可加豆腐一起服用。如果痔瘡疼痛劇烈,可再加入乳香、沒藥各二錢,蟾酥一錢半。
此方為正宗追毒丸,專治痔漏通腸,膿毒從肛門排出。
首先服用追毒丸將膿毒全部排出,然後再服用閉管丸,效果顯著。
藥材:胡黃連(切片,用薑汁拌炒,一兩),刺蝟皮(炙烤,切片再炒至黃色研成細末,一兩),麝香(二分)。
共為末,軟飯為丸麻子大。每服一錢,食前酒下。服藥後,膿水反多,藥力到也,勿懼之。
閉管丸,胡黃連(淨末,一兩),穿山甲(麻油內煮黃色),石決明(煅),槐花(微炒,各末五錢)
煉蜜丸,麻子大。每服一錢,空心清米湯送下,早晚進二服,至重者四十日而愈。如漏四邊有硬肉突起者,加蠶繭二十個,炒末和入藥中,並治遍身諸漏皆效。
白話文:
將藥末混合成麻子大小的軟丸。每次服用一錢,飯前用酒送服。服藥後,膿水可能增多,這是藥力發揮的表現,不必害怕。
閉管丸由胡黃連、穿山甲、石決明、槐花等藥材製成,煉蜜製成麻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一錢,空腹用清米湯送服,早晚各服一次,重症患者服用四十天即可痊癒。如果漏瘡周圍有硬肉突出,可以加入炒過的蠶繭末,並能治癒全身各種漏瘡。
2. 臁瘡
臁瘡紅者多熱,腫者多濕,癢者多風,痛者屬實,早寬而暮腫者屬氣虛下陷。初起者,風熱濕毒為多,日久者下陷。濕熱為勝初起者,荊防敗毒散加牛膝、木瓜、米仁,濕勝加蒼朮,熱甚加黃柏,癢甚倍防風,大便結者加酒煮大黃,痛甚加乳沒;日久者用補中益氣湯加蒼朮、米仁、茯苓,熱甚加黃柏,此內治法也。
白話文:
臁瘡發紅,大多是熱證;腫脹,大多是濕證;發癢,大多是風證;疼痛,則屬實證;早上症狀較輕,晚上腫脹加重,則屬氣虛下陷。
臁瘡初期,多為風熱濕毒所致,時間久了就會往下陷。如果濕熱較重,初期可以用荊防敗毒散加牛膝、木瓜、米仁;濕邪較重,加蒼朮;熱證較重,加黃柏;癢得厲害,加倍防風;大便乾燥,加酒煮大黃;疼痛劇烈,加乳沒。
臁瘡時間久了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蒼朮、米仁、茯苓;熱證較重,加黃柏。以上是內治法。
其外治法,先用蔥艾湯洗淨,瘡色紫黑者用桑枝灸法;四圍有硬肉者用紅升丹;瘀肉未淨者用千槌膏;新肉將生,濕毒未退,用白玉膏;瘡肉已滿不斂,用太素膏。此皆神驗之方也。若臁上百物打破,急用熟石膏三錢,東丹一錢,為細末,填實縛緊良驗。
白話文:
外治方法:
初期處理:
- 先用蔥艾湯洗淨傷口。
- 傷口顏色紫黑者,使用桑枝灸法。
- 傷口周圍有硬塊者,使用紅升丹。
- 瘀血未消者,使用千槌膏。
- 新肉將要長出,但濕毒未消者,使用白玉膏。
- 傷口已長滿肉,但無法癒合者,使用太素膏。
以上方法皆為驗證有效的治療方法。
特殊情況:
- 若腿部傷口被尖銳物刺破,需緊急處理:將熟石膏三錢、東丹一錢研磨成細粉,填入傷口並用布緊緊包紮,效果良好。
3. 疥瘡
古人雖有干、濕、蟲、砂、膿五名,其大要在分疥膿二種。小如疹子,干而且癢,名曰疥瘡。風熱蟲三者為多,內治復生散、疥靈丹,外治三聖丸、熏被法。若瘡大如黃豆,黃膿起泡而痛甚,名曰膿窠,瘡濕熱虛三者為多,初起濕熱勝復生丹,日久痛甚用四妙湯加蒼朮、防風,外治法用黃赤丹、白鳳散。
疥靈丹,苦參(糯米泔浸一日),白芷,白鮮皮(炒,各一兩),枳殼(麩炒),連翹,羌活,山梔,當歸,荊芥(各七錢)
白話文:
古人將皮膚病分為五類,分別稱為干、濕、蟲、砂、膿,但其中最重要的區分是疥瘡和膿窠兩種。
疥瘡的症狀如同疹子,皮膚乾燥且瘙癢,主要由風熱蟲三者引起。內服藥方有復生散、疥靈丹,外用藥方有三聖丸,也可採用熏被法治療。
膿窠的症狀則是大如黃豆,並出現黃色膿泡,疼痛劇烈,多由濕熱虛三者引起。初期濕熱盛者可用復生丹,病程較久疼痛加劇者則用四妙湯並加入蒼朮、防風,外用藥方有黃赤丹、白鳳散。
至於疥靈丹的藥方,由苦參(糯米泔浸泡一天)、白芷、白鮮皮(炒)、枳殼(麩炒)、連翹、羌活、山梔、當歸、荊芥各七錢組成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湯下。立可除根。
三聖丸,用大風子肉五十粒,水銀二錢,樟腦二錢,共研極細,加柏油二錢,研勻為丸,周身滾之,立愈。若兼膿窠,加硫黃末一錢。
熏被法,用蘄艾絨一兩,雄黃細末三錢,共研勻,分三分;每分用綿紙條裹藥在內,一頭燃火置腳爐中,以所蓋之被熏之,火過取出,方解衣就寢,熏三次立愈。一方加銀珠一錢,一方加輕粉一錢,亦妙。一方睡在被中熏之,常致逼毒入內,變生他病,不可用也。
白話文:
以上是古文中關於中醫治療疾病的藥方和方法:
-
將藥材磨碎並加入蜂蜜製成像梧桐籽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50顆,並用水送服可以徹底治癒疾病。
-
"三聖丸"配方:使用50個大風子果仁、兩錢汞(即水銀)、兩錢樟腦一起研磨至極細,再添加兩錢柏油繼續研磨均勻後製作成藥丸,在全身滾動塗抹即可痊癒。如果有膿皰,則需額外添加一錢硫磺粉末。
-
燻被療法:將一兩蘄艾絨與三錢雄黃粉末混合在一起研磨均勻,分成三份;每一部分用藥包裹在紙條內,一頭點燃放在腳爐裏,然後蓋好被子進行燻蒸,等煙霧散去後再脫衣服睡覺,連續燻烤三次就可以痊癒了。另一種方案是在其中分別增加一錢銀珠或輕粉效果更佳。還有一種做法是躺在被子裏燻蒸,但容易導致毒素進入體內引發其他病症,因此不建議採用這種方法。
黃赤散,治膿窠瘡。
用硫黃三錢(豆腐內煮半日用),松香二錢,東丹一錢,共研極細末,菜油調搽,雞子油調更妙。用雞子七個煮熟,去白用黃。先將銅勺置炭火上,加菜油少許,入雞子黃煎至黑色,油自出也。
白鳳散,用雞子一個,打一孔,去黃留白,入礦石灰二錢,用紙封口,外用鹽泥封固,火煅通紅,去泥,研為細末,菜油調搽。
白話文:
黃赤散,治膿窠瘡。
用硫黃三錢(用豆腐煮半日後取出),松香二錢,東丹一錢,將它們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菜油調和後塗抹患處,用雞蛋油調和效果更佳。
雞蛋油的製作方法:
取雞蛋七個煮熟,去除蛋白,保留蛋黃。先將銅勺放在炭火上,加入少許菜油,再放入蛋黃,煎至黑色,油自然流出即可。
白鳳散
用雞蛋一個,在蛋殼上打一個小孔,去除蛋黃保留蛋白,放入礦石灰二錢,用紙封住小孔,再用鹽泥將整個雞蛋封固,用火煅燒至通紅,去除鹽泥,研磨成細粉末,用菜油調和後塗抹患處。